s 閱讀頁

第二十七章 南海一號出水記

  南海又叫做南中國海,是中國最大的外海。南海地處熱帶,海中分布著許許多多的珊瑚礁和珊瑚島,它們像一顆顆明珠鑲嵌在湛藍的海麵上。這些島礁總稱為南海諸島,它們被劃分為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和黃岩島。然而,人們大多還不知道,美麗富饒的南海海底,還深藏著大量的文物寶藏。

  2001年4月,在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一個十分普通的小鎮上,卻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沒有人會想到這些人的到來是為了那個隱藏了800多年的秘密。

  我們從中學的曆史課本上就接觸到了“絲綢之路”,它是有著5000年曆史的文明古國商業貿易和文化交流的代名詞。

  其實,除了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這條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還有一條“海上絲綢之路”。這條海上的“絲綢之路”在南宋的時候最為繁榮,其中最大的商貿港口就設在廣州和泉州兩處。可是,雖然海上絲綢之路的曆史比陸上絲綢之路的曆史更為悠久,卻因為缺少關鍵性的實物證據,而顯得有些單薄。

  但是,在2001年後,關於海上絲綢之路的理論將不會再缺少實物證據了。因為水下考古人員已經對發現的一艘南宋沉船開始進行局部打撈工作。

  時光轉眼就到了2007年,正當人們已經逐漸遺忘了6年前的事情後,在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的十裏銀灘上,卻有一個巨大的建築正在興建之中,機器的轟鳴聲,鋼管碰撞的敲擊聲混雜在一起,透露出這裏的繁忙。數月之後,這棟建築將迎來它的主人――一艘在海底沉睡了800年的古船。

  但此時,這艘古船還仍在20多米深的海水之下。由此向北30多海裏,兩艘萬噸級的打撈船正忙碌不停地作業,一個特製的沉箱已經被下放到水底,用於將沉船整體打撈出水。沉船是一個掩埋在海底1米深的淤泥中,長30米,寬10多米,高3―4米,連帶海底凝結物重達3000噸的龐然大物。這個大家夥就是花費了考古專家20年心血的“南宋一號”商船。而要說起發現“南海一號”商船的經過,事情還得再回到20年前。

  20世紀80年代初,英國海洋探測公司3的名隊員在荷蘭海事博物館的一份舊報上發現了一艘名為“YHRHYNSBURG”的東印度公司輪船載著6箱白銀、385.5噸細錠,在中國陽江的南海海域發生海難,最後沉入海底,具體位置不詳。之後,英國海洋探測公司向中國文物局提出打撈沉船的申請。中國方麵決定和英國公司合作打撈,指定廣州救撈局參與打撈工作。

  在1987年的一天,聲呐儀器測到水下有“東西”,為了節約成本,英國人把1噸多重的抓鬥放到海裏去抓,結果“一爪子”下去,就抓上來百餘件精品文物,雖然所有的瓷器都成了碎片,但卻令英國人興奮不已,他們仿佛已經看到了沉船內的大批寶物,做好了大幹一場的準備。後來經過水下人員的調查,大家才發現,這艘船並不是英國人要尋找的“YHRHYNSBURG”號沉船,而是一艘意料之外的沉船。

  就這樣,“南海一號”陰差陽錯地出現在考古學家麵前。從水下作業人員當場打撈出水的文物來看有瓷器、銅器、錫器、鍍金器、鐵器共247件,以中國生產的瓷器為主。而船的年代則被劃定為南宋時期,中國的考古界認為這艘南宋沉船可能與海上絲綢之路有關,所以該船就被命名為“南海一號”。為了防止類似當年莫高窟悲劇的重演,中國方麵中斷了與英國的合作。

  1989年,因為技術原因,中日兩國決定聯合打撈“南海一號”。盡管英國研究專家曾於1987年標記了沉船位置,但由於受水下勘探技術的限製,這支名叫“中日聯合南海沉船水下考古調查隊”的打撈隊伍沒有找到沉船的主體位置,隻打撈上來少量瓷器樣本。合作工作持續了3天後,日方因“打撈耗資巨大,獲利難以確定”為由,不肯繼續合作打撈。

  當時,中國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一窮二白,根本無力獨自進行打撈。與此同時,國家文物局意識到,任何考古上的國際“合作”都有一個“投入”和“產出”的“算計”在內,而要真正保護文物,“南海一號”必須“中國撈”。但是,由於資金和技術的限製,探索“南海一號”的工作被擱置了10多年。

  而從1987年夏天發現“南海一號”到2003年國家有關方麵正式向外界詳細披露相關考古信息前,“南海一號”的一切都是秘密。為了保住海底古沉船的秘密,承擔“南海一號”警戒保衛任務的廣東武警陽江邊防支隊不得不撒了一個長達16年的“炸彈”謊言。

  附近的漁民都清楚地記得,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他們的漁船經過距東平漁港約20海裏的一片海域時,公安邊防的巡邏艇都會趕過來要他們撤離,武警總會禮貌地說:“這裏海底有當年外國侵略者扔下的炸彈,捕魚很危險,請馬上離開。”

  盡管是不得已的“炸彈”謊言,但還真管用。在16年裏,官兵們不斷重複著這個“經典”的理由,勸說不知情的漁民離開“南海一號”的控製海域,防止拖網、拋錨對沉船造成損害。這個“炸彈”謊言直到2003年,“南海一號”的打撈計劃逐漸公之於世才告終止。

  2001年,中國水下考古隊獲得香港水下考古協會120萬港元的讚助,香港讚助方還找到了1987年發現“南海一號”的英國船員,從他手中買下當年的定位海圖交給“南海一號”考古組的負責人張威。

  2002年,裝備一新的中國水下考古隊再次駛向陽江海域。船上的衛星定位儀誤差不超過1米。盡管有1987年的坐標數據,但搜尋“南海一號”的工作依然進行得十分緩慢。要準確探認沉船就必須潛入海底,靠手觸摸。

  負責人張威說:“水下一片漆黑,能見度4厘米左右。”在多次無功而返之後,水下考古隊員在水下摸到了一張破舊的漁網,就是這張漁網為發現“南海一號”打開了大門。因為,潛水員猜到,漁網很可能就是纏上了沉船上的物體才永沉海底的。果然,順著漁網,潛水員發現了破碎的瓷器,令人眼花繚亂的瓷器告訴他們,“南海一號”找到了。

  由於沉船全部被泥沙覆蓋,抽泥沙就成為下一個繁重的任務。抽泥機每天都會帶出大量的泥沙,也不斷地帶出瓷器碎片和其他文物。經鑒定,瓷器主要來自景德鎮和泉州。抽沙工作從2002年持續到2004年,其間不斷有驚喜出現。2004年夏天的一天,抽沙機抽出了大量的銅錢,鑄造年代是唐宋兩個年代。

  另外一個令人驚喜的發現是在一塊2平方米大小的甲板下,考古隊員發現了大量的文物,竟然有上千件,這給人們無限猜想:整艘船上還有多少文物?而且,探測表明,“南海一號”沒有遭到破壞。它的船體基本完好,840多年的曆史信息被塵封得嚴嚴實實。

  從2002年起,一共有6000多件文物被清理出來,其中絕大多數是瓷器。瓷器主要來自景德鎮、浙江龍泉以及福建等地。在所有的福建瓷器中,有一半是來自泉州德化窯的,據此,似乎可以推斷這艘船是從泉州出發的。在抽沙工作緊張進行的同時,國家文物局的有關人員在反複論證“南海一號”打撈的事情。

  2007年5月,負責“南海一號”打撈工作的廣東省打撈局正式宣布,將采用一種堪稱世界首創的整體打撈方案打撈“南海一號”。另外,為給打撈上來的“南海一號”保持相同的水下環境,他們還專門為其修建了一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水晶宮。

  2007年12月28日下午3點45分,“南海一號”南宋古沉船成功地入住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水晶宮”。當日下午2點30分,現場開始作業,10分鍾之後,南海一號的“第一隻腳”邁入水晶宮門口。3點45分左右,南海一號到達宮內指定位置,正式宣告著20年中國考古人對南海一號打撈工程的結束。但是,對於中國水下考古這項事業來說,才是剛剛開始。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3章澤
4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5從日記到作文
6西安古鎮
7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8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9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

  • 建國以來劉誌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收錄對劉誌丹同誌的研究文章,包括《論劉誌丹對中國革命的重大貢獻》、《劉誌丹在創建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地位和作用》、《劉誌丹對西北革命根據地黨的建設的貢獻》、《共產黨人的楷模》、《劉誌丹在黃埔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