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甲骨上的刻痕被確認為是商代文字,是20世紀中國考古的三大發現之一。可是它的發現過程,卻是十分偶然而又富於戲劇色彩的。
在甲骨文還未確認以前,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的農民在耕作時就不斷地在農田裏挖刨出古代甲骨。據說把甲骨當做藥材到中藥鋪去賣的第一個人是一位叫李成的剃頭匠。一次他害上一身膿瘡,沒錢去求醫購藥,就把這些甲骨碾成粉末敷到膿瘡上,想不到流出的膿水被骨粉給吸幹了,而且他發現骨粉還有止血的功效。從此,他就把它們收集起來說成是龍骨,賣到了中藥鋪。
公元1899年也是清末光緒25年秋,在北京清朝廷任國子監祭酒的王懿榮得了瘧疾,派人到宣武門外菜市口的達仁堂中藥店買回一劑中藥,王懿榮無意中看到其中的“龍骨”的藥上麵刻著一些符號。龍骨是古代脊椎動物的骨骼,在這種幾十萬年前的骨頭上怎麽會有刻畫的符號呢?這不禁引起了他的好奇。
對古代金石文字素有研究的王懿榮便仔細端詳起來,覺得這不是一般的刻痕,很像古代文字,但其形狀又非大篆也非小篆。為了找到更多的龍骨作深入研究,他派人趕到達仁堂,以每片二兩銀子的高價,把藥店所有刻有符號的龍骨全部買下,後來又通過古董商範維卿等人進行收購,累計共收集了1500多片。
他對這批龍骨進行仔細研究分析後認為,它們並非什麽“龍”骨,而是幾千年前的龜甲和獸骨。他從甲骨上的刻痕逐漸辨識出雨、日、月、山、水等字,後又在這些甲骨上找出商代幾位國王的名字。他由此肯定這是刻在獸骨上的古代文字。
從此,這些刻有古代文字的甲骨在社會各界引起了轟動,文人學士和古董商人競相搜求。而著書立說方麵,首先對甲骨文做出確認的王懿榮還沒來得及作深入研究並著書立說,八國聯軍便逼近北京城,他被任命為京師團練大臣。
1900年7月,侵略軍兵臨城下,慈禧太後帶領皇室人員倉皇出逃,王懿榮徹底失望了。他對家人說:“吾義不可苟生!”隨即寫了一首絕命詞毅然服毒墜井而死,年方56歲。後來,人們稱這位最先發現甲骨文的王懿榮為“甲骨文之父”,以紀念他發現甲骨文的功績。
王懿榮殉難後,他所收藏的甲骨,大部分轉歸好友劉鶚的手中。劉鶚又進一步收集,他收藏的甲骨增至5000多片,並在1903年拓印《鐵雲藏龜》一書,將甲骨文資料第一次公開出版。不久,學者孫詒讓根據《鐵雲藏龜》的資料,又寫出了甲骨文研究的第一部專著《契文舉例》。
甲骨文被發現之後,引起學術界的轟動。古董商人為了壟斷財源,對於甲骨的來源秘而不宣,以後又謊稱出自河南湯陰、衛輝等地。
直到1908年,學者羅振玉才首先訪知甲骨出土於河南安陽縣的小屯村一帶。於是,他派遣自己的親屬去安陽求購,又親自前往安陽進行實地考察。先後共搜集到近二萬片甲骨,於1913年精選出2000多片編成《殷墟書契》(前編)出版,隨後又編印了《殷墟書契菁華》(續編),為甲骨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繼羅振玉之後,許多著名的學者,如王國維、郭沫若、董作賓、唐蘭、陳夢家、容庚、於省吾、胡厚宣等都進行了卓有成效的考釋和研究,形成了一門專門的學問――甲骨學。
經過許多專家學者考證研究,所謂“龍骨”其實是商代占卜用的工具。人們在占卜之前,先把龜甲和牛肩胛骨鋸整齊,然後在甲骨的背麵鑽出圓形的深窩和淺槽,占卜時,先把要問的事情向鬼神禱告述說清楚,接著用燃燒著的木枝,對深窩或槽側燒灼,燒灼到一定程度,在甲骨的相應部位便顯示出裂紋來。
於是,占卜者根據裂紋的長短、粗細、曲直、隱顯,來判斷事情的吉凶、成敗。占卜後,便用刀子把占卜的內容和結果刻在卜兆的旁邊,這就是卜辭。刻有卜辭的甲骨被當做檔案資料妥善收藏在窖穴中,遂得以流傳於後世。
甲骨文發現的故事,後來被人們稱為“一片甲骨驚世界”的奇跡,在中國和世界考古史上寫下了帶有傳奇性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