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與張學良的第二次延安會談,使紅軍與東北軍的合作關係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和鞏固。5月20日,張聞天、毛澤東、周恩來、林育英(張浩)等聯名致電朱德、張國燾、劉伯承、徐向前等,電文告知:“關於紅軍與東北軍密切合作,以進到西北大聯合建立西北國防政府,打通蘇聯,同蘇聯及外蒙訂立抗日互助條約的計劃,我們正在進行全國性與國際性的政治、經濟、外交各方麵的布置,必須嚴密對付日帝與蔣介石的陰謀破壞與軍事進攻,對外尤須嚴守秘密。”電報還指出:“南京政府內部分裂為聯日反共與聯共反日的兩派正在鬥爭中”,“全國幾十個政治派別在聯日反共與聯共反日問題上,起了分裂震動與變化,我黨與各黨派的統一戰線正在積極組成中。”《張聞天年譜》上卷,第324―325頁。
由此可見,紅軍與東北軍共同商定的關於實現西北大聯合,建立西北國防政府,打通“國際通道”等問題,已經達成了初步的意向。同時,這次會談還就東北軍為即將北上的紅軍二、六軍團和紅四方麵軍讓開通道的問題有了約定。在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林育英(張浩)等聯合署名發給朱德、張國燾、劉伯承、徐向前等的電報中,分析了目前形勢,並提出了紅二、六軍團和紅四方麵軍的戰略方針。電報希望紅二、六軍團和紅四方麵軍“宜乘此十分有利時機與有利氣候,速定大計,或出甘肅,或出青海。在兄等大計決定之後,(紅)一方麵軍適時向天水、蘭州出動,進一步策應兄等,使蔣軍不能攔阻。至於奉軍(即東北軍),已與秘密約定不加攔阻”。《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第543―544頁。
楊家圪台會議結束後,張聞天於5月11日啟程返回瓦窯堡,毛澤東率紅一方麵軍前往延川縣太相寺(今屬關莊鄉),周恩來則前往延安與張學良會談。
5月12日,周恩來與張學良在延安(當時稱膚施)城內進行了第二次會談。會談的主要議題是東北軍的政治、軍事、經濟問題和紅軍今後的行動方向問題。
周恩來結束了與張學良的會談後,於5月13日來到延川太相寺,出席了正在這裏舉行的紅一方麵軍團以上幹部會議,並在會上作了關於統一戰線工作的報告。
這次會談是否達成了書麵協議或口頭協議,我們尚缺乏必要的文獻檔案資料的印證。但是,會談的成果卻有著重要的影響。當年7月2日,張聞天以洛甫署名簽發了中共中央書記處致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王明、康生、陳雲的電報。電報通報了與東北軍建立抗日統一戰線的經過。電報指出,今年4月,“我們派(周)恩來在膚施與張(學良)會麵,秘密談了一個整夜,以後到5月紅軍回師西渡時,恩來又到膚施與張(學良)會麵談了一次,兩次均談的非常懇切”,從而堅定了張(學良)抗日聯俄聯共的決心。《張聞天年譜》上卷,第338頁。
在周恩來與張學良第二次延安會談結束六天之後,也就是5月18日,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副主席周恩來、彭德懷在太相寺發布西征戰役命令。命令指出:“為著極力擴大西北抗日根據地並使之鞏固,為著擴大抗日紅軍,為著更加接近外蒙與蘇聯,為著一切抗日力量有核心的團聚,西北軍委決以紅軍之一部鉗製蔣(介石)、閻(錫山)西渡部隊及陝北、渭北敵人,以主力組織西方野戰軍活動於陝甘寧廣大區域。另以有力支隊,進出陝南,與我陳先瑞部會合,活動於陝鄂豫三省,調動並吸引蔣介石主力於該方麵,使我主力易於在西方取得勝利。”《中華民國實錄》第2卷《內戰烽煙》,第1884頁。
西北軍委決定,以紅一方麵軍第一、第十五軍團和第八十一師、騎兵團組成西方野戰軍,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委,進行西征戰役,向陝(西)、甘(肅)、寧(夏)三省邊界地區發動進攻;以紅二十九軍、紅三十軍等和陝北地方部隊牽製蔣介石、閻錫山的西渡部隊以及陝北、渭北敵人;以紅二十八軍準備出陝南,與陳先瑞第七十四師會合,活動於陝、鄂、豫三省,調動並吸引蔣介石主力於該方麵,使我主力易於在西方取得勝利。②《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第541、543頁。
5月19日和20日,西方野戰軍在彭德懷司令員兼政委的率領下,分為左路軍和右路軍,陸續離開太相寺及附近地區,開始西征。
5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窯堡召開常委會議,專題討論東北軍工作問題和陝甘工作。出席會議的有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秦邦憲、鄧發、張浩、李維漢、李富春、蕭勁光等。毛澤東在發言中指出:為了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我們要爭取軍隊,要在抗日問題上接近東北軍,工作重心擺在第五十七軍上,要集中力量去做,在三個月內一定要有大的進步。②張聞天在發言中指出:“我們現在是要鞏固、壯大東北軍,抗日組織要加緊擴大,黨的組織要謹慎,突擊不適宜。”“目前對五十七軍要加緊工作,對他們采取策略要在蘇區好好解釋”,要說“兩個部隊都是抗日部隊”,“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是好的口號,“槍口朝天放”可做一運動。《張聞天年譜》上卷,第327頁。
周恩來在發言中指出:由於東北軍已從要求抗日發展到有反日反蔣的初步決心,我黨可以爭取東北軍的大多數,目前的政策不是瓦解東北軍,而是鞏固它,建議成立抗日會、俱樂部等組織,團結其左派,堅決打擊其內部的法西斯反動分子。《周恩來年譜(1898―1949)》修訂本,第315―316頁。
會議還決定加強中共中央東北軍工作委員會,周恩來任主任,葉劍英任副主任,李克農、伍修權、朱理治、彭德懷、蕭勁光、歐陽欽、邊章五為委員。從此之後,中共中央對東北軍開展的統一戰線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中華蘇維埃。
中央政府遷都保安5月12日,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胡漢民在廣州突發腦溢血,雖經多方搶救無效而逝世。一直將兩廣與南京方麵分庭抗禮視為心腹之患的蔣介石,欲乘為胡漢民治喪之機,要求兩廣服從中央,並試圖分化廣東、廣西實力派,以便予以各個擊破。時任國民政府西南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陳濟棠,遂與時任廣西綏靖公署主任的李宗仁、時任廣西綏靖公署副主任兼民團司令的白崇禧聯絡,決定公開反蔣。6月1日,陳濟棠與李宗仁在廣州主持召開國民黨中央委員全西南執行部和國民政府西南政務委員會聯席會議,會議決定致電國民黨中央黨部和國民政府,提出:“時危事急,敝部等認為非立即對日抗戰,國家必無以求生”,“乞一致主張,即行督促中樞領導全國從事抗日。”②《中華民國實錄》第2卷《內戰烽煙》,第1889頁。
第二天,國民黨西南執行部和西南政務委員會又將此電公開通電全國。6月4日,西南將領數十人由陳濟棠和李宗仁領銜,致電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要求“迅速改頒軍號,明令屬部北上抗日。”②次日,兩廣聯軍即以北上抗日為名,出兵湖南。震驚一時的兩廣事變就此爆發。蔣介石鑒於當時日本在華北不斷增兵,唯恐日本乘機而入,不敢在南方用兵,力圖和平解決爭端。在這一曆史背景下,蔣介石又多次督促東北軍包圍西北蘇區部隊,向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所在地瓦窯堡發動進攻。
6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瓦窯堡召開,會議主要研究兩廣事變及整個形勢發展的問題。毛澤東在發言中指出:西北是抗日的大本營,西南事變(即兩廣事變)的發動,對西北也起了作用。我們的口號、我們的重心是抗日,請蔣(介石)出兵,以掃除抗日阻礙。《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第551頁。
當天,由毛澤東起草,以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中國人民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名義發布《為兩廣出師北上抗日宣言》。宣言對兩廣事變表示支持,並提出,要立刻召集全國抗日大會,並實現下列綱領:“(一)宣布對日絕交宣戰,討伐‘滿洲國’,收回華北與東北失地。(二)取消一切中日間的不平等條約與叛國借款。(三)懲辦喪權失地禍國殃民的漢奸叛國賊。(四)動員全中國海陸空軍直接對日作戰。(五)沒收日本帝國主義與漢奸叛國賊的一切財產作為抗日經費。(六)保證抗日救國的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的完全自由,釋放一切政治犯。(七)成立國防政府與抗日聯軍。(八)聯合全世界以平等待我的國家與民族,聯合日本國內的一切被壓迫民族與被壓迫民眾。”《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第551―552頁。
兩天之後,鑒於東北軍分三路向瓦窯堡逼近的形勢,中共中央政治局於6月14日召開常委會議。會議決定中央機關撤出瓦窯堡。會議還進一步研究了兩廣事變問題。當天,毛澤東與周恩來致電中共陝甘省委軍事部長蕭勁光、中共陝甘省委書記李富春轉西北軍委後方辦事處兵站部部長楊至誠並告彭德懷。電報指出:“東北軍分三路向瓦窯堡前進,今日其右路到平步塔,中路已過青化砭,左路似由下寺灣向上橋前進,估計明15日可進至水坪、蟠龍、安塞之線。綏(德)清(澗)敵人亦有配合可能。”“我軍決定出瓦窯堡準備作戰”。③《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第552、552―553頁。
周恩來當天也致電王以哲:“務望火速電令前線兄部停止前進,否則造成兩方敵對,於目前局勢實有大害。”《周恩來年譜(1898―1949)》修訂本,第318頁。
6月15日,毛澤東和周恩來致電彭德懷、左權、聶榮臻等,電報指出:“估計到瓦窯堡遲早必失,我軍決搬空瓦(窯堡)市,準備作戰。中央及軍委各機關準備移至洪德城、河連灣一帶,其輜重先行,並以楊家園子(今屬安塞縣化子坪鄉)及吳起鎮(今吳起縣城)附近為轉運休息地點。”電報還強調指出:“中央此次準備遷移與抗戰,並不改變利用目前西南事變,加速進行西北大聯合的根本大計。在幹部及群眾中應解釋,中央遷都是為著直接領導和鞏固新的更大的西北根據地,是為著更便利於發展東西的遊擊戰爭,是為著更易於爭取東北軍,準備著新的回攻。”③
針對6月初由山西柳林縣軍渡渡口渡河入陝的國民黨中央軍第十三軍和閻錫山所部第七十二師、第二?九旅已占領吳堡一帶,並向西北蘇區逐步蠶食推進的嚴峻形勢,毛澤東和周恩來於6月15日先後發布命令,命令紅三十軍軍長閻紅彥和政委蔡樹藩於17日趕到延川線,準備側擊由清澗或永坪方向向瓦窯堡進攻的中央軍;命令紅二十九軍軍長謝嵩、政委甘渭漢率部趕到延川馮家坪(位於永坪以東10公裏處)待命。②《周恩來年譜(1898―1949)》修訂本,第319、318―319頁。
經過周恩來與王以哲的電報交涉,東北軍第六十七軍部隊於6月18日和19日先後退出蟠龍、永坪。19日,周恩來電告王以哲:如果中央軍將占領瓦窯堡,我們必事先通知你們,由東北軍占領。②在毛澤東、周恩來的精心部署下,瓦窯堡的安全形勢稍顯緩和。
6月20日,中共中央發出致將於7月10日召開的國民黨五屆二中全會書,提出:“隻要你們立即停止進攻紅軍和蘇區,立即動員全國對日抗戰,並實現民主自由與製裁漢奸,我們和紅軍不僅不妨害你們抗日,而且用一切力量援助你們,並願和你們密切合作。”“我們隨時都準備同貴黨任何組織、任何中央委員、任何軍政領袖進行合作救國的談判。”④《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第553頁。
中共中央還表示,中共願以全力支持西南諸領袖的抗日事業,並呼籲國民黨立即將軍隊開入華北對日作戰。④。
同一天,中共中央發出黨的指示《關於東北軍工作的指導原則》,共包括10項內容:
(一)對東北軍的估計。指出,“由於東北軍現在所處的特殊的政治地位(亡國奴的地位),由於紅軍對於東北軍的革命的影響,東北軍有極大可能轉變為抗日的革命的軍隊”。(二)爭取東北軍到抗日戰線上來是我們的基本方針。“我們在東北軍的工作目標,第一,不是瓦解東北軍,分裂東北軍,而是給東北軍以徹底的抗日的綱領,使東北軍在這一綱領的周圍團結起來,成為堅強的抗日的武裝力量;第二,也不是把東北軍變為紅軍,來擁護共產黨的基本政綱,而是要使東北軍變為紅軍的友軍,把共產黨所提出的關於抗日救國的綱領變為他們自己的綱領”。(三)目前爭取東北軍的主要關鍵,“是在使東北軍脫離叛國賊頭子蔣介石的控製與影響,公開起來反對蔣介石喪權辱國的一切無恥行為,拒絕執行蔣介石進攻蘇區與紅軍的命令”。(四)東北軍中的統一戰線。“我們的目的是在爭取整個東北軍,所以我們在東北軍中的統一戰線應該是上層的與下層的同時並進,而且都是為了達到同一的目的,即是使東北軍成為抗日軍的目的”。(五)在東北軍中創立堅強的領導核心。(六)東北軍中應該有共產黨的小組與支部。(七)凡東北軍駐紮的地方都應該有黨的工作。(八)辦事處與工作委員會的統一與區別。“辦事處是一個專門對東北軍進行工作的機關”,“工作委員會較辦事處應該是更輕便與簡單的組織”。(九)向蘇區群眾說明我們對東北軍的方針,為保護蘇區群眾的利益而奮鬥。(十)同黨內關於東北軍問題的錯誤傾向作鬥爭。《中華民國實錄》第2卷《內戰烽煙》,第1893―1894頁。
6月21日上午10時,張聞天致電彭德懷,其中提到:“我們始終沒有離開瓦(窯堡)市,萬不得已時,則移保安或吳起。”《張聞天年譜》上卷,第336頁。
就在這封電報發出後不久,國民黨井嶽秀部第八十六師第二五六旅(旅長高雙成)部張雲衢率領的騎兵營和民團共1000餘人,由橫山石灣出動,奔襲瓦窯堡。在周恩來的精心安排下,紅軍大學步兵營營長韋國清奉命率部前往瓦窯堡以東的吳家寨子一帶阻擊敵人。吳家寨子是由橫山石灣經澗峪岔、玉家灣通往瓦窯堡的必經之路。經過3個多小時的激戰,阻擊了張雲衢部的進攻,紅軍大學步兵營以犧牲160多名指戰員的寶貴生命為代價,保證了黨中央機關的安全撤離。
6月23日,東北軍第一?五師進入瓦窯堡。
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秦邦憲率中央機關撤離瓦窯堡後,沿著秀延河支流李家川河川道向西前進,先後經磁窯、前滴哨、桑樹坪等地,於24日到達涼水灣村(以上地名均屬今子長縣境內)。此後,毛澤東、周恩來來到真武洞(今安塞縣城),張聞天來到楊家園子村。楊家園子位於真武洞以北約25公裏處延河東岸。需要指出的是,《張聞天年譜》在6月23日條目下記載說:“中共中央黨政機關和軍委各部開始西移保安(今誌丹縣),張聞天和毛澤東、周恩來一起於本日到達桑樹坪附近,後張聞天暫住瓦窯堡東三四十裏的楊家園子,毛澤東、周恩來住涼水灣。”《張聞天年譜》上卷,第336頁。
這裏所說的“張聞天暫住瓦窯堡東三四十裏的楊家園子”顯然有誤。瓦窯堡以東的楊家園子西距瓦窯堡約20公裏,地處秀延河北岸,是國民黨軍隊進攻瓦窯堡的要道。張聞天絕不會從瓦窯堡以西再返回瓦窯堡以東。這一處楊家園子,當為延河上遊的楊家園子村,這裏也是毛澤東、周恩來6月15日致彭德懷等電報中所說的中央和軍委機關西遷途中的“轉運休息地點”之一。
7月1日,秦邦憲率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機關到達保安城。兩天之後的7月3日,《紅色中華》報在保安出版發行。這一期的《紅色中華》報第二版刊登了紅色中華報社編輯部7月2日發出的致各級通信員同誌的公開信,信的全文如下:“為了迅速促成西北抗日大聯合,加強對陝甘寧新蘇區的領導,爭取國防政府與抗日聯軍及早實現,黨中央和蘇維埃中央政府已由瓦瑤(窯)堡移住誌丹縣(前保安縣)城辦公。以後各地通信員的通訊稿件請一律寄誌丹縣本社為荷。”
誌丹縣原為保安縣,是劉誌丹將軍的故鄉。1936年4月14日,劉誌丹將軍在紅軍東征前線的中陽縣三交鎮戰鬥中壯烈犧牲。為紀念劉誌丹將軍,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決定將保安縣改名為誌丹縣。但人們習慣上仍稱之為保安縣。
7月9日在保安出版的《紅色中華》報發表社論《定都誌丹有什麽意義?》,社論指出:
現在蘇維埃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已定都誌丹城,誌丹已成為我們赤色的京都了。中央政府為什麽要定都誌丹呢?它有下列的意義:
(一)誌丹是陝甘寧蘇區比較適中的地方,定都誌丹為的是迅速鞏固與擴大陝甘寧蘇區,使它成為領導全國紅軍和抗日救國運動的中心。
(二)誌丹接近陝北,更便利於指揮與領導陝北的遊擊戰爭,保衛老蘇區。
(三)便利於爭取東線、南線的軍隊,成為抗日友軍。
(四)更清楚地指出,我們退出瓦窯堡,絕對不是放棄陝北蘇區,絕對不是逃跑。而是依靠這個蘇區的中心,造成西北抗日聯合的大局麵。
誌丹縣成為赤色首都了,因之誌丹縣的工作非常重要,我們一定要使誌丹縣成為模範的蘇區,抗日的根據地,做全國抗日的模範。要使達到這一個偉大的任務,必須首先完成黨中央提出的誌丹縣麵臨的三大任務:(一)進行遊擊戰爭,消滅團匪。(二)爭取群眾。(三)加強黨的組織,使誌丹成為鞏固的抗日的中心。
為了加強保安的警備工作,軍委任命王智濤為保安城防司令。當年8月1日起,擔任紅軍大學校長的林彪兼任保安城防司令。
安塞會議前後。
彭德懷從5月下旬率西方野戰軍開始西征。西征部隊先以紅一軍團為左路,紅十五軍團等部為右路,後來又以紅二十八軍、紅八十一師、騎兵團為中路。西征紅軍三路大軍於5月下旬至6月上旬相繼出發,連戰皆捷。6月28日,彭德懷致電毛澤東、周恩來,匯報了西征戰役的戰果。電報說:自鹽池經紅柳溝至甜水堡、豫旺,同心城之線以南,新城堡、吳起鎮、阜城、新興坪、山角城至七營,這一擴大區域圍寨均已攻破,但碉堡寨於7月中旬才能拆毀完。②《彭德懷年譜》,第149頁。
電報還匯報對敵軍爭取工作的情況:東北軍現已不封鎖我方來往,給何柱國及其師長均寫了信,鄧寶珊、馬鴻逵處已派人前去,馬步芳、馬步青處正在物色人選。目前,何柱國、董英斌部對我軍態度有些改變,近來已不擾亂進攻了。②彭德懷電報中提到的何柱國是東北軍騎兵軍軍長。騎兵軍下轄五個師,分別是第三師(師長郭希鵬)、第四師(師長王奇峰)、第六師(師長白鳳翔)、第七師(師長門炳嶽)、第十師(師長檀自新)。部隊駐紮於寧夏固原至陝西鳳翔一線。
何柱國(1897―1985),別號鑄戈。廣西容縣人。1917年考進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畢業後,被選送入日本士官學校中國學生隊第十二期騎兵科學習。1919年5月回國。此後,曆任保定軍官學校騎兵科戰術教官、編譯員、騎兵隊隊長。後任東北三省陸軍講武堂戰術教官兼騎兵科主任,東北軍團長、旅長、師長。1933年初,升任第五十七軍軍長,參加了長城抗戰。同年12月,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1935年4月,被授予陸軍中將。同年8月,任東北軍騎兵軍軍長。
彭德懷電報中提到的董英斌是東北軍第五十七軍軍長。五十七軍下轄一一一師(師長常恩多)、一?六師(師長沈克)、一二?師(師長常經武)、一?九師。其中的一?九師在直羅鎮戰役被殲滅後,師長牛元峰被擊斃。後該師重新組建,師長由賀奎擔任。第五十七軍駐地在甘肅慶陽、合水一帶。
彭德懷的電報中反映了紅軍與東北軍在互不侵犯方麵的最新進展情況。
張學良在與周恩來舉行了兩次延安會談之後,感到心情振奮。他在1955年12月寫給蔣介石的信中說道:“同周恩來會談之後,(學)良甚感得意,想爾後國內可以太平,一切統可向抗日邁進矣。”《張學良遺稿》,第16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