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生怕後麵的人看不到,高聲念了起來,才剛念完開頭,便興奮大叫:“哇,大家快看,可以晉升武官啦,說不定有咱們酋長在裏麵呢!”
“想得到美,整個長陽才三十二個名額,有你們酋長的份才怪!”
“哎,別吵別吵,下麵還有任命的名單。華曦、薑申、薑薛、樂海、夏小雨………”
“都是些無名小輩,還有幾個不是在集市那做買賣的人麽?怎麽這些市井之徒也能當上行司馬啊?”
“那個薑申、薑薛不是經常在城裏城外收取保護費的人嗎?怎麽……”
“唉,如今小人得誌,以後恐怕咱們的日子要難過了……”
任命狀的消息很快就在城裏傳開,大家各有見解,不過眼紅妒忌的人居多,也許這就是人性。
華曦傍晚從東門外回到自己的商鋪,聽到到處都有人在議論最新公布的組建軍團和行司馬任命狀的消息,心裏暗暗一驚。
他也顧不上休息了,立即跑到距離自己商鋪最近的一處張榜一看究竟。現在雖然夜已深,但還是人頭湧湧,扥火通明。許多族民都擁擠在前麵觀看榜。
當華曦從張榜處回來後,自己榜上有名自然有些許意外,但卻無太多的興奮。統帥千軍萬馬對自己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雖然現在換了一個環境,但這對於一個上位者來說,自然不會再勾勒起多大的興奮和激動。
第二天,華曦依照榜上的說明,到北區的軍營中報道去了。
在長陽大司馬的一番教訓過後,華曦和其他貴族、作坊主正是被授予姓司馬一職,領取行司馬的官府,籌組軍隊,在大司馬麾下聽候差遣。
在華曦看來這個行司馬一職純屬就是一個名頭,手中沒有半點兵。要想組建軍隊,必須自己去召集戰士。也就說隻要自己的號召力足夠,完全可以自己拉上一支軍隊私自出去剿滅山戍,而不需要官方的任命。當然,對於各個部族軍隊人數的上限,無論是大酋長還是華曦這一級的酋長都有不同限製。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軍隊人數完全可以“隱於市”,戰鬥的時候再拉出來。
不過,官方任命起碼有個銜頭,名正言順,對一個立誌要發展壯大自己氏族一脈的人來說,的確是個好機會。
各個行司馬各自散去後,紛紛在城裏以及自己的封地周邊招攬勇士,組建軍隊。至於像樂海這樣的作坊主、商人沒有自己的封地,則主要集中在城內展開召集或招募工作。
{召集:呼朋引伴,各部族響應;招募:用銅幣來進行招募,契約期限內,應募者聽命於招募者}
這組建新軍可不是件輕鬆的事情,其他部落肯加入你的麾下聽候調遷那是值得開心的事情,但糧草可是自負啊。沒有雄厚的財力,恐怕誰也無法獨自維持下去。於是乎,有不少的人都向大司馬辭去行司馬一職,但也有一些酋長和一些財閥合作,隻不過是一個明麵,一個暗麵之分。他們要謀取司馬利益恐怕隻有這些人才知道。
華曦回到商鋪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一邊派人返回九嶺向周邊的部落召集勇士;另一方麵他自己則取拜訪大貴族薑牧以及家境豐厚的小吏薑小石。這些東西谘詢一下這些地頭蟲,總是不會吃大虧的。
整個長陽部落所在這片遼闊大地上,一下子就掀起了召集勇士的浪潮,山戍召集大軍所帶來的沉重壓力也被抵觸了不少。畢竟炎帝部落可是叱詫了幾百年,人們到底還是對老牌的力量多少都有點信心。
所謂錢多好辦事。薑牧讚助了華曦萬枚銅幣建軍,當然這可不是免費的美餐,那是有代價的。至於薑牧想從華曦手上獲得什麽回報,華曦自己也不清楚,這老狐狸薑牧至始至終都沒有說明,隻說待這件事情過後便會將相應的要求告知。
薑小石後麵的老父薑華,則利用自己的人脈和關係為華曦造勢,拉攏友好部落加盟,並“贈送”了30匹良駒給華曦建軍之用。薑華口口聲聲隻說是守望相助,共禦山戍。不過在華曦看來,薑華與薑牧打的算盤都差不多。
如今山戍大舉進攻,長陽就如怒海中一頁孤舟,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被巨浪撲打得粉身碎骨。這些大貴族、大財閥的家產基本都在長陽,一旦長陽淪陷失去,他們的家業也隨之沒落。現在讚助自己,勝了可以保住家業,又可獲得一份豐厚的回報。輸了,那就隻有收拾包袱逃難他族了。
對華曦來說,那是死豬不怕開水燙,債多不怕債欠債。華曦現在可是負資產不知多少了,幾間商鋪的生意雖然紅火,但對於短時間內動作頻頻的華曦來說,那些錢根本不足以維持自己的運用。
皮毛的收購還在繼續,但起碼還要等上一個月才能大賺一筆。草藥和藥草的價格開始出現了上漲。要打仗了,如果不上漲那才是怪事。但現在也還未到拋售的時候。華曦要做的是,那是打算打發一筆戰爭財。
現在,因為與材料商簽訂了契約協議,藥草、皮毛以及糧食的收購渠道都不需要擔心,自己擔心的是自己的財力太過薄弱了。要維持源源不斷的收購行動,那可是需要一大筆資金來維持。
華曦現在急需一場勝利,而且是個輝煌的勝利來為自己把聲勢做大,吸引更多的“風險投資者”。風險投資者一詞雖然隻是近代才出現,而且大多用在經濟上。但其實這類人在很早就出現了,而且多為政客。
戰爭一起,草藥和糧食肯定是最賺錢的兩個。但從各種情況和消息來看,官府正在小批量的吸納糧食,這也是為什麽糧食的價格自始至終都沒有出現太大的上揚。如果連官府都大批量吸納糧食,那麽傻子都能看出糧食不久便要漲價了。
這個情況也許是在前不久,也許在自己還沒來之前就已經開始了。官府的糧倉裏究竟存儲有多少糧食?這個誰也不知曉。糧價什麽時候漲,什麽時候跌,那恐怕隻有掌握糧倉的官員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