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誦卻不說話,隻是一步步向窗前走去。走到窗前,李誦便費力地抬起手來指著一處高大的建築對李淳說:“你看,那是什麽?”
李淳抬起頭,雙眸射出兩道熱切的光,答道:“父皇,那是淩煙閣。”
李誦點點頭,回過身去,見李誦要轉身,李淳忙攙住他往回走。
“自朕登基以後,淩煙閣已經去了兩次。而朕的父皇你的皇祖父在位二十餘年,去過幾次?”
李淳搖搖頭。如同代宗喜愛李誦一樣,德宗也一樣喜愛自己的皇長孫,於是李誦就拿德宗來說事。其實德宗去過幾次他也一點也不知道。
“朕知道,不是他不想去,而是他無顏去。你皇爺爺登基之初,疏遠宦官,發憤圖強,對吐蕃對藩鎮用兵連戰連勝,那時,他同朕一樣,喜歡去淩煙閣,喜歡看著自己在淩煙閣上的畫像,追想高祖太宗的榮耀,想象平定天下後也為自己的功臣在淩煙閣上留下畫像。豈料禍起肘腋,姚令言帶涇原兵作亂,攻入長安,你皇爺爺倉皇出巡,亂兵殺了我宗室七十七位皇親,慘不忍睹啊!接著李懷光反,你皇祖父幾乎以為大唐的社稷就要亡在他的手裏了,夜深無人時常淚流滿麵。當時朕在軍中,每見他老人家如此,也是肝腸寸斷。那時,你還小,不知道這些。”說著,長籲一口氣。繪聲繪色,說得如同親見,李淳的表情也跟著沉痛起來。
“返回長安後,麵對死去的宗室,麵對失去了繁華的長安,四麵如狼似虎的藩鎮,他每每自責不已,失去了往日的銳氣,甚至沉迷玩樂,刻意逃避。淩煙閣除了圖像李晟之外,他就再也沒有去過了。”
李淳感到納悶,後來我們父子還陪皇爺爺去過幾次,怎麽父皇說再也沒去過?心裏奇怪,卻不敢說。
此時李誦已經完全投入到了角色之中,完全沒有意識到出了一個大漏洞。醞釀了一下感情,繼續說道:
“從此以後,朕就發誓,以後一定要發憤努力,重開淩煙閣,完成父皇沒有完成的事業,讓世人都知道他其實是一位英明的君主,讓他的在天之靈得以安息。可是,朕即位後,想要大展宏圖,卻發現困難重重。你知道為什麽嗎?”
李淳心裏有數,卻配合地搖搖頭。李誦也沒打算等他回答,接著說道:
“因為大唐現在如你當初的父皇一樣,是一個病人!一個口不能言,體不能動的病人!體不能動,是因為四麵的方鎮;口不能言,是因為,因為這些所謂的家奴!你明白嗎?”
李淳點頭。
“現在,大唐病入膏肓,要完全恢複大唐的生機,就需要調養,而要徹底治愈大唐的重病,就需要猛藥。朕現在免了京畿的賦稅,就是在為大唐的恢複調養作準備,而朕現在正在做的,是在為大唐剜除毒瘤。為大唐的康複下猛藥。你明白嗎?”
李淳點頭。
李誦轉頭麵向李淳:“你所說的,是老成持國之見。你年紀輕輕,就有如此遠見和大局觀,遠勝我年輕之時。他日成就必超過我。”這明顯是暗示要立李淳為太子了。李淳又是狂喜又是惶恐,跪下道:“父皇謬讚,兒臣愧不敢當。”
“起來,是就是,有什麽不敢當的。朕還沒有說完呢。”雖然李誦這麽講,李淳卻還是不敢站起來。
見一代英主如此,雖然知道自己是仗著是他老子才達到這個效果,李誦心裏依然很有成就感。李誦其實對這個便宜兒子並不放心,要知道,李淳由於受宦官和保守派影響,政治主張在很多地方和他爹或者說王叔文等不一樣,曆史上李淳一上台就放逐了王叔文等人,二王八司馬諸人終憲宗一朝,都不被重用,所以劉禹錫有“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一說。但是順宗的一二十個兒子,看來看去還就隻有李淳可堪大用。自己現在之所以時時把李淳帶在身邊,就是為了施加影響,也方便王叔文等施加影響。自己現在是個冒名的爹,又多了個身體上的優勢,不像順宗連話都不能說,有條件以皇帝的力量統合各種力量,建立複興大唐統一戰線,為什麽不用呢?幾個月下來,眼見李淳越來越上路,李誦很滿意。
“如果朕還是中風不起,朕會把他們留給你收拾,但朕現在起來了。當朕起來時,朕似乎眼前看到佛光閃耀,一尊金佛對朕說,一代英主,豈可久臥?大唐萬民,賴汝拯救。(無恥地欺騙,赤果果的欺騙,不過,誰叫李淳信佛呢,不忽悠他忽悠誰?)又看到列祖列宗似乎在半空中在注視著朕。朕知道,他們期待朕擔負起這個責任,複興大唐。”
“大唐積弊沉重。朕即位後就在考慮怎麽解決。朕身體不好,不知什麽時候就會去見列祖列宗,列祖列宗讓朕醒來,不是讓朕無所事事就去見他們的,朕也不忍心把這個爛攤子留給你和你的弟兄們。皇兒的立論出於公心,又很老成,朕很高興。朕也知道,朕麵對的不是一群任人宰割的羊,而是一群會吃人的狼。怎麽做,朕心裏早已有數,不會傷及大唐根本的,皇兒隻管放心。”其實會不會他也不知道,但剛剛牛皮已經吹出去了,隻有硬挺著。
李淳跪在地上磕頭不已,抬起頭來時,眼圈已是紅了。
李誦見李淳如此,笑道:“你也不必如此。你我君臣父子,以後還是這樣,有話直說,並無避諱,軍中每道‘打鐵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休要學一幹假名士酸來酸去。起來吧。”
李淳心中又是一陣感動。起身侍立一旁。
這時,外麵傳來了一陣輕輕的腳步聲,還沒到台階下就停住了。
李誦笑道:“這必然是李忠言。算算時間,該是俱文珍來了。”
果然,李淳還未答話,就聽到李忠言尖細的嗓音在外麵響起來:
“陛下,驃騎大將軍俱文珍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