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亮撤退之時,留下劉汝魁帶著騎兵斷後,朱震見沒有戰機可尋,也不再追趕,得勝班師會懷慶府去了。
今日一戰,小勝一場,殺敵約二千餘人,自己傷亡在六百左右。但最重要的就是朱震借此機會檢測了一下山東兵擴軍後的戰鬥力,雖然比較從前降低了不少,但仍在賊軍之上。用朱亮的話來說,我一萬騎兵可以吃死他一萬五千騎兵。
沒過多久,衛輝那邊也傳來消息,李超塗和陳永福聯手,陳永福守城,李超塗城外設伏,大敗賊軍,斬首一萬餘級。潞王大喜,答應送給懷慶糧食二千石餉軍。
劉芳亮敗回曲恒縣城,一麵差人四處捉拿鄉紳士族等顯貴人家,嚴刑拷打,勒令他們獻出全部家產贖罪,名曰:追贓助餉,用他們的話來說,凡事這些鄉紳士族的家產都是贓物,都是剝奪農民的成果,理應吐出來。
而且在這些鄉紳士族獻出全部家產後,劉芳亮為了逼迫百姓們能和自己一條心對抗官兵,把所有鄉紳綁在長竿下,讓百姓們去殺害他們,名曰:惡宦逆子,人人誅之。
另一方麵寫信給李自成請罪,並且要求再派騎兵一萬,上將一員增援,他發現今日交戰,主要是騎兵戰力不如山東兵。想彌補這個劣勢,便隻能靠人數了。
卻說李自成大軍從榮河出發,一路勢如破竹,沒有打過一仗便殺到太原城下。而代帝親征的李建泰趕在李自成之前行至太原城中。他原本打算散盡家財,招募兵馬的計劃隨著李自成先行一步到達曲沃無疾而終。
此時,他感覺到前途的黑暗,手上要錢沒錢,要兵隻有從京城帶來的五千禁衛軍。這群禁衛軍的戰鬥力李建泰是心知肚明,根本就不堪一擊,眼看著賊軍一天一天向太原城逼進,他隻能幹著急。
這時,他首先把希望寄托於朱震身上,希望朱震盡快帶著懷慶那幾萬精兵來太原助戰。但派去的人回來後,卻告訴李建泰朱震大軍正在和劉芳亮決戰,情景也不太妙。
李建泰臉若死灰,最後想出一個損招來,他召來山西布政使趙健極,巡道畢振辰,說賊軍勢大,自己要回保定搬救兵,讓他們設計守城半月,半月之後他定然帶大軍來援。
趙健極、畢振辰心中發苦,他們哪裏不知道李建泰的想法,但是人家是督師,而且是代帝親征的督師,隻得硬著頭皮答應下來,臨走時卻出言威脅道:“督師半月不來,我自出城投降!”
李建泰溜回保定後,趙健極、畢振辰二人倒有些本事,他們把太原附近州縣的兵丁、衙役等全部征調到太原城中來,加上太原守軍,倒也拚湊出一支四萬人的軍隊出來。
但是這四萬人烏合之眾,戰力如何先且不說,隻說他們聽到賊軍二十幾萬大軍逼來,一個個就嚇得手腳發軟,站都站不起來,還怎麽提刀和賊軍搏鬥?
趙健極無奈,隻得和畢振辰商議,畢振辰道:“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隻要我們能出的重賞,殺一個賊軍給銀子五兩,殺一個將佐給銀子十兩,就不怕每人殺賊。”
趙健極苦笑道:“府庫裏窮的連俸祿都發布出來了,哪裏還有銀錢來懸賞?我們總不可能開空頭支票吧,那樣隻會讓士兵們更加憎恨我們。”
畢振辰道:“晉王乃是太祖第三子,當年領兵數萬鎮守晉中,搜刮的金銀珠寶不計其數,後來雖然漸漸沒落,但是二百五十多年的積累豈是一般親王能夠相比的?若是他肯拿出些銀子激勵將士殺賊,肯定更加管用。”
趙健極隻得硬著頭皮來到晉王府,這晉王朱求桂也和其他親王一個德性,視錢財如性命,在趙健極好說歹說之下,才答應捐助三千兩白銀。
城牆上的守軍看著擺在城樓上的白花花銀子,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他們的勇氣又被激發了出來,李自成攻城五日,都被打退。到了第六天,李自成又開始進攻,他們竟然驅趕著那些在太原附近抓來的官紳士族和交戰中抓到的俘虜充當先頭部隊,但在城牆上的守軍眼裏,不管這些認識身份如何,都是一個腦袋五兩銀子,上千人很快就被殺光了。
可是當他們提著腦袋去領銀子時,卻發現官府沒銀子可發了,他們氣憤的把手中的腦袋就往趙健極、畢振辰頭上扔。趙健極、畢振辰隻得再次趕往晉王府,求晉王在拿出點銀子來,晉王一口回絕了。
第二天早上,李自成再催動大軍前來攻城時,卻發現南門洞開,守城的官兵都把武器放在一邊,然後亂哄哄的站成一堆。李自成大喜,催動大軍殺進城去,不到半個時辰,就徹底控製了太原城,趙健極、畢振辰等被李自成認為是‘冥頑不靈,驅動官兵守城’的死硬分子全部被殺害。而一開始便主張投降的韓琳、黎誌被李自成任命為地方官員,他怎麽就不知道這些人今天可以出賣大明,明天就可以出賣他呢?
隨後大軍四出,到處捉拿明朝官紳士族追贓助餉。所得金銀珠寶不計其數。但關於繼續進軍的問題,賊軍內部又開始討論起來。劉宗敏等一班大將認為應當徑直殺去京師,滅亡明庭,再解決朱震。
文官卻認為背後不穩定,是行軍大忌,應當大軍南下,擊潰朱震,最起碼要讓他龜縮在山東,不敢西出,大軍沒了後顧之憂。才能進軍京師。
十天之後,賊軍終於內部達成統一,以任繼榮、馬崇喜為將,領嫡係精兵五萬,明朝降軍二萬走固關,進軍保定、真定,北可同李自成大軍夾擊京師,南可和劉芳亮大軍夾擊朱震。李自成同劉宗敏等大將率嫡係精銳十五萬,明朝降軍三萬繼續北上,攻取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