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汝州之戰(四)
南陽城離郟縣約三百裏,孫傳庭大軍急速行駛,到黃昏(古時黃昏指下午七點到九點)時分,便行了兩百餘裏,但離南陽城卻仍然很遠。
此時,大多數士兵再也撐不住了,強烈要求歇息。甚至許多士兵不顧軍令,就地坐了起來。
孫傳庭看著一大批坐在地上的士兵,心中酸痛不已,此時,他也不怨士兵們了,仍誰一天沒吃飯,天未亮就起來和敵人打幾場惡戰,然後狂奔二百餘裏,都會覺得撐不住了。
這時,有南陽出身的將領說道:“大帥,此處南去五裏有一山名曰方城山,山勢浩大,有險可依。不如我們就在此山上安營,就算被賊軍追上,也可依托山勢,與之周旋。”
孫傳庭一見此人說出安營紮寨後,大部分將士都眼巴巴的望著自己,都盼望著能夠答應,便歎道:“便依你所言,大軍開進方城山後,即安營紮寨,殺馬為食!”
五裏路,官兵隻用了一刻鍾就趕到了。方城山成南北走向,在酈道元的《水經注》中關於方城山的注釋是:方城山,在葉縣南,《荊州記》葉東界有故城,始讎城,東至親水,達沘陽界,南北聯數百裏,號為方城,一謂之長城。
至於方城指的是山還是城,此事無從考究,隻知道這延綿數百裏的山脈乃是春秋時期楚國的邊界,楚國在山脈關隘處修建許多方形城池,號稱方城,又在山南建有大城,也叫方城。在方城山中段,離方城城五十裏處,有三座山峰:老李山、七頂山、大花尖。三座山如同一個三角形般圍繞著一個山穀,此山穀開口大,內部小,進大軍可迅速展開,退山狹窄利於防守。故而孫傳庭決定將大軍紮營於此穀之中。
此時已是亥時初刻,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故而亥時又稱人定。但七頂山下的山穀之中卻熱火朝天,孫傳庭先命令將士們在穀口挖築戰壕,構建壁壘,以為迎敵之策。然後才讓士兵們在穀內打地樁、拉軍帳、生篝火、殺戰馬,這樣就算賊軍追上來了,穀口能守住一些時日。
然而,就在將士們忙的不亦樂乎之際,數騎探騎飛奔入穀,口中大聲喊道:“大帥,賊軍騎兵追上來了,距離此處隻有五裏路程了!”
孫傳庭大驚,賊軍騎兵行動竟然如此迅速,現在想起來,若不是在此處紮營,而是連夜趕去南陽,非得在途中被追上不可。現在有山穀可守,總算好一些。
好在此時穀口壁壘已經初步挖好,孫傳庭命令李超塗、牛成虎兩軍駐紮穀口迎敵,高傑居後策應。又連忙派出數隊騎兵,前往南陽、唐縣、汝州等城池,命當地官兵火速到方城來救援。
做好這些工作後,李過、吳汝才四萬騎兵剛好衝到穀口,他們見官兵壁壘已成,便在穀口外列隊,等待李自成大軍前來回合。似乎他們不怕官兵衝殺出來,就在馬上用起幹糧來!
孫傳庭見狀,知道賊軍暫時不會進攻,便讓士兵守衛,其餘的士兵開始繼續烤肉和紮營。直到夜半,官兵們都吃飽了,開始想睡覺時,穀外傳來一陣陣雷鳴般的腳步聲,是李自成大軍開到了。
李自成大軍分成三軍,正好和山穀形成一個倒三角形,李自成不打算進攻,他知道官兵沒一粒糧食了,就那些戰馬,就算全殺了,也支撐不了幾天。
次日,孫傳庭召集所有千總以上軍官於帥府議事,平日裏話語很多的將軍們此時都學會了保持沉默,孫傳庭敲打著桌案,歎了口氣,隻得點名問道:“李將軍,平日裏你注意最多,你看這仗我們該如何打?”
李超塗道:“回大帥,根據以往的戰役來推斷,陳永福、白廣恩等既然逃走,就絕對不會再回來,現在我八萬敗軍,又無糧草,根本就沒法和李自成三十五萬賊眾對抗。唐縣三萬偏師是大帥的心腹,接到大帥將令後可能會來救援,我們隻有趁那三萬人馬前來救援,拖住李自成一部分兵力時,舉兵突圍,回到陝西後再做打算。”
眾將紛紛附和道:“李將軍所言極是,如今之計,隻有舉兵突圍。回陝西據潼關堅守,若是丟了陝西,則朝廷危矣!”
孫傳庭敲了敲桌案,歎道:“目前也隻能如此了,諸位將軍各自歸營,做好突圍的準備,李將軍,你負責打探李自成大軍情況,一旦陣腳出現紛亂,便通知本帥。”
眾將領命而去!李超塗於七頂山上觀看李自成大營,賊軍將士們都在營中有條不紊的活動著,絲毫沒有進攻的打算,看來李自成也是想圍而不攻了。
未時時分,李超塗終於發現李自成大營開始集結大軍,但人數不多,隻有五萬餘人。李超塗心想,可能是唐縣的官兵來了,李自成想用這五萬人拖住唐縣那支人馬。
又過了兩個時辰,到了傍晚時刻,李自成大營仍然毫無動靜。李超塗搖了搖頭,留下幾名士兵繼續監視,自己走下山了。
來到中軍帥府,李超塗把今日情況告訴孫傳庭,孫傳庭苦笑道:“看來真如李將軍所說,隻來了唐縣三萬人馬,而這三萬人馬,根本就給李自成造不成什麽影響。”
李超塗道:“敢問大帥這三萬人馬有何人統領?”
孫傳庭苦笑道:“你也知道,那些將領動不動就拋棄督師,獨自逃命,所以我不放心把這三萬人交給那些將領,而是讓我手下一個名叫馬東亮的謀士統領。”
李超塗道:“大帥若是信得過末將,末將今夜帶領一支騎兵殺出去,接過那三萬人馬的指揮權,定然能攪動李自成大營。”
孫傳庭喜道:“若是連李將軍都不能信任,本帥還能相信誰?今夜本帥親自統領大軍為將軍作掩護,護送你殺出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