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登州(八)上
朱震笑道:“其實一萬兩銀子對我來說是件小事,隻要你告訴我這隻扳指為什麽能值一萬兩,我就買下了。”
那年輕人臉色變了一下,似乎考慮了很久,才說道:“實不相瞞,這隻扳指是我祖傳之物,傳說是我大明一位皇帝禦用之物,價值豈是銀子可以衡量的。不過我實在缺錢,才拿出來賣掉的。”
“祖傳之物?”朱震臉上寫滿了疑惑。“既然是皇帝禦用過的東西,怎麽成了你們家的傳家之寶了?”他再次問道。
那年輕人道:“這些事本來不敢對外人提起的,但是朱先生硬要刨根究底,我也隻好如實相告了。我們家有一位祖先是洪武朝時皇宮裏的一個宮女,後來正巧碰上了靖國之難,便在趁機逃出宮來,這隻扳指是我的那位祖先在慌亂中撿到的,一直傳了下來。哪知道傳到我這一代,家道中落,又急著等錢用,才冒著風險把它拿出來變賣。這件事還希望朱先生能替我保密。”
他說這一番話說得有板有眼,在許多電視中,這樣的橋段也十分常見。再加上他說話時語氣十分中肯,臉上充滿了希冀,似乎真希望朱震能買下這隻扳指,並幫他保守這個秘密。不過朱震仍然不信,這隻扳指既然是惠皇帝的禦用的,他應該貼身帶著才是,怎麽會在慌亂中丟了呢?而且這件事雖說過去了很久,但是朱震隻要稍加利用就可以免費得到這隻扳指了。他憑什麽相信朱震不會出賣他!就因為今天替他還了三十兩銀子?三十兩銀子能夠隨便亂扔的人大有人在,一萬兩銀子不眼紅的人就少的可憐了。所以朱震並沒接話,隻是不置否可的笑了笑。
那年輕人見朱震不相信他,連忙說道:“朱先生在仔細看看,這隻扳指真是大明惠皇帝的禦用之物。”
朱震見他焦急的樣子,心中突然冒出一個想法來,這家夥姓朱,莫非是建文帝的後代?如果是建文帝的後代,這隻扳指就可以解釋了。關於建文帝的傳說,朱震可沒少看,關於他的下場大致有三種版本,一種是官方版本,建文帝在南京城破時自焚而死了。第二中版本是在南京城破是化妝成和尚溜出皇宮,後來見複國無望,便剃度為僧,雲遊四方,晚年在貴州修行。第三種版本就是飄洋出海,不知所蹤。據說成祖朱棣擔心建文帝糾集當地的中國人,或者是以宗主(明朝時中國周邊的小國都以大明為宗主國,大明的皇帝為宗主,即天下共主之意。)的身份號召南洋諸國興兵,因此很不放心,特意派遣鄭和數下西洋,一為宣揚國威,一為尋找建文帝的蹤跡。
但是朱棣在即位後,下令搜尋建文帝,這是曆史事實。所以第一種官方版本是最站不住腳的。有了這個想法後,朱震便試探道:“你叫朱振是吧,傳聞惠皇帝在靖難之役中逃出皇宮,你若是說自己是惠皇帝的後人,豈不是更能證明這隻扳指的價值?”
那年輕人也笑著臉說道:“朱先生說笑了,假冒皇親,那是要殺頭的。”
朱震又問道:“那你那位做過宮女的祖先在逃走的時候還有沒有撿到其他的東西?我們商人跑南走北的,總想圖個吉利。這皇家瑞氣,可是好東西,沾上一點,十輩子不倒黴。你有的話一並賣給我怎麽樣,我都給你出大價錢。”
那年輕人非常利落的說道:“皇宮裏的東西哪裏有這麽好撿,我祖上就撿到這一件。”
朱震臉上露出失望的神色說道:“是這樣啊,那好吧!你這一件東西一萬兩是貴了點,我給你八千兩,賣就賣,不賣你就拿回去另找買家。”
那年輕人高興的說道:“行,就八千兩八千兩,朱先生今日還救過我一命呢,若不是我實在缺錢,就算是送給朱先生也無妨!”
朱震問道:“八千兩銀子你要現銀還是銀票?如果是現銀的話,我身上可沒有。”
那年輕人也笑道:“那是自然,誰沒事會在身上帶著五百斤銀子亂跑。您給我一千兩現銀,其餘七千兩就要銀票吧。”
朱震按照那年輕人的意思,給了他一千兩銀子和麵值七千兩銀子的銀票。那年輕人拿著銀子,屁顛屁顛的回去了。朱震冷笑了一下,帶著十名輕兵暗地裏跟了上去,他想看看這家夥到底和建文帝有沒有關係。
那年輕人拿著銀子,直往家裏走去,身上帶著這麽多銀子,當然不敢到處亂跑了。
八千兩銀子,那年輕人想到這些銀子心中就十分高興。祖先帶出宮的東西經過幾代的變賣,都賣的完了。剩下的那幾樣都是很敏感的,祖先有留下明訓,這些東西不準拿出去,否則就有殺身之禍。
這次見那個朱先生出手大方,又是遠地而來的商人,他才冒險拿出這隻扳指,去碰碰運氣。
“有了這八千兩銀子,以後的日子會過的舒坦了吧!”他心想著,加快了回家的不乏,畢竟身上帶著這麽多銀子很不安全。
他渾然不知道後麵有人在跟蹤他。一直走到一座很大的宅子麵前。這座很大的宅子,是祖上從海外回到中土後,在登州安了家,並且變賣從皇宮裏帶出來的一些不是很敏感的東西,才置辦的。幾代人坐吃山空,到了他這一代,祖上帶出來的金山吃完了,日子也過的緊巴巴起來,這座大宅子外麵看起風光,裏麵不知道有多少地方破敗不堪了。
朱震看著那年輕人走進一座大宅子,皺了鄒眉頭。這家夥住在這麽大的宅子,看來祖先肯定很有錢啊。也對,如果真是建文帝的後人,憑他從皇宮裏帶出來的東西,置辦這麽一座宅子不是什麽難事。
那年輕人這麽缺錢,宅子裏應該不會養著很多護院、家丁之類的人吧,朱震心想著,讓一名輕兵越過圍牆,觀看一下裏麵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