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石磊還覺得,有沒有那一條也無所謂,不就是一個聲明嗎?古今中外,撕破的協議又不止一次兩次了,答應了又何妨。不過,他還是和李剛交換的一下意見,卻被李剛堅決製止了。開玩笑,沒有那一條,性質可就完全的變了。有了這一條,就是富有攻擊性的外交,主動權全在自己的手上,沒有就變成了防禦性質了。
要知道海華現在,說是危機四伏其實也不是很過份。畢竟,李剛幹的那些事情,讓很多的國家不爽,之所以到現在還相安無事,都是被李剛那種咄咄逼人的攻勢外交,以及時不時流露出的流氓形象給壓住了。如果,石磊在東南亞諸國訪問的時候,流露出了一點保守態度的話,就很容易讓人誤會,會覺得海華開始轉型了,到時候,他們肯定會撲上來咬上幾口,那時候海華怎麽辦?讓步還是不讓步?不讓步又能怎麽樣?還真敢開打不成?真要現在打起來,海華根本就沒有保護海華人的實力。那麽,李剛當初滅亡印尼的初衷豈不是很可笑?要知道,並不是所有人都寧願站著死,也不願跪著生的。
雖然,石磊對李剛的擔憂頗有些不以為然,不過,就如同他堅持一件事情,李剛有時候也會讓步一樣,在李剛堅持的事情上麵,他也很少進行無謂的爭論。這樣,在海華據不讓步的情況下,和馬來西亞的談判就暫時僵持了下來。隻不過,短短的兩天時間過去,馬來西亞和東南亞諸國交換了一下意見之後,還是馬來西亞最先軟化了下來。
沒辦法,馬來西亞和海華實在是太近了。如果早前去幾年的話,馬來西亞還不是很擔心。可是,現在海華的海軍以及民用的船舶,要完成橫渡馬六甲的能力已經是綽綽有餘了。他可不想,因為這點事情就把海華得罪慘了。而且,他們也知道,隻要是華人,最愛好的就是麵子,以及一諾千金。海華既然有了這麽一個態度,那麽隻要馬來西亞小心一些,不給海華借口,以華人的習慣,也不會找茬生事的。而如果海華已經找茬生事了,就算現在海華讓步,發表了無論任何條件下,海華都不會開第一槍,也無濟於事。
有了馬來西亞這個缺口,其他東南亞諸國也就沒有了任何抵抗的心思,其國內的早就等不急的航空公司紛紛簽訂了購買H-1的合同,以及一係列的雙邊貿易協定。等石磊從東南亞諸國返回的時候,大航總共接到了350架的訂單。這就是說,至少一年之內,大航就不用擔心買家的問題了。而所有人都相信,隻要海華和東南亞諸國的H-1在運營的過程中,沒有出現重大安全事故,那麽H-1肯定會以其質優價廉,優良的性價比笑傲國際市場。
這個消息讓李剛很是高興了一陣子,而緊接著,兩伊的油田又傳來了好消息。雖然是在82年末達成的協議,可是直到83年的3月,華夏海外石油公司才真正完成了整合。要不是,兩邊油田要保證一致,就算海華自個兒先建設好了,也不能出油還不是要等華夏海外石油公司的進度。就這樣,拖拖拉拉的直到6月中旬才開始雙方的工作人員才趕到目的地。
本來,按照華夏方的意思,把幾乎變成廢墟的原先的設施修葺一下就可以了。不過,被李剛待嬌了的大三角員工,他們可看不上原來的那些設施。而經過這半年多的建設,雙方克服了第一次在沙漠地區施工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困難。總算是在83年年底的時候,完成了各種基礎設施的建設,而油田所需要的各類大型措施也已經運輸到位了。
本來,在那個時候,如果真要開工幹活的話,也就是83年年底的時候也就能夠出油了。不過,就在準備出油的時候,謝瓦夫卻送來了一個寶貝,就是蘇聯的一個退休的工程師,他叫契爾哈察,而他退休之後,仍然沒有忘記自己鍾愛一生的事業。經過快十年的辛苦研究,終於在82年的時候,獲得了豐厚的成果,研究出了一種新的采油技術,能夠使現行的采油率提高2到3個百分點,這還是相對於蘇聯的一般的油田來說,如果放到那些富產的油田來說,也許就不是這點了。可惜的是,在他興衝衝的向蘇聯能源部報告這個消息的時候,經過那些個所謂的能源專家的研究,一致覺得他這個方案簡直是異想天開,根本沒有任何的可行性。
顯然,在蘇聯的這些個實權人物的心裏麵,契爾哈察的份量顯然沒有那些個能源專家來得重,他的那份詳細的報告也就被仍在廢紙簍裏麵。一個偶然的機會,因為華夏海外石油公司的關係,謝瓦夫和能源部的高官們喝酒,商量聘請幾個技術顧問的時候,一個喝醉酒的高官嘟嘟囔囔的把契爾哈察的事情當作笑話說了出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謝瓦夫卻上心了。要知道,上次吳華給30%的股份,他隻送出去了26%的股份就達到了目的,剩下的4%也就是他的了,再加上,事情辦成之後,李剛又送給了他5%的股份,這樣一來,他在華夏海外石油公司的股份就達到了9%了,如果,這個契爾哈察的方案是真的話,那麽能夠帶給他的利潤也就不是一點半點的。再說了,如果是真的話,他把這麽個人才送到李剛的手裏了,李剛怎麽也得表示表示吧。
隻不過,他也不知道是該相信這契爾哈察呢,還是相信能源部的那些個能源專家們。在他把這個事情告訴給李剛之後,李剛可不管那些能源專家了。畢竟,他不是蘇聯人,根本不是特別在乎他們的權威性。在李剛看來,就算有萬分之一的可能也要試一下,不成功也無所謂,浪費的時間全當自己的建設還沒有搞好。而成功了的話,那收獲顯然不是一個小數目。
隻不過,這契爾哈察雖然已經退休了,而且蘇聯能源部對他的創新一點都看不上眼,可是對蘇聯的忠誠卻沒有任何的動搖。任憑謝瓦夫怎麽利誘,都沒有任何的動搖。最後,還是李剛派人出馬,利用了所有搞學問的人都有的一個通病,那就是舍不得自己的發明被埋沒,李剛就是抓住了這個通性才成功的說服了契爾哈察,才使他答應當大三角石化公司當顧問。
可是,契爾哈察答應得還是晚了點,等他趕到兩伊邊境的油田的時候,雙方都已經按照常規的采油方法安裝好了各種設備。等契爾哈察一到,馬上就找到了原來的工程師們,按照他的新方法開始改建。等他們完成改建,也就是84年的1月份了。本來,華夏和海華,甚至包括謝瓦夫以前從蘇聯找來的那些個工程師們,都對讓他們聽從契爾哈察的吩咐感到不是那麽爽。再加上,當他們看到契爾哈察的改建已經顛覆了他們的常識的時候,更是激動了起來。如果,不是大三角需給他們的工資讓他們難以抵擋誘惑的話,說不定早就不聽命令,采取不合作的態度來抵製契爾哈察的改建了。
在他們看來,契爾哈察的方法簡直是異想天開,就連采出石油都困難,更何況契爾哈察還大言不慚的說,要提高幾個百分點的產油率,做夢呢。在這些工程師的埋怨聲中,以及一種希求看到契爾哈察失敗之後,好好嘲弄一番的心思鼓動下,這些工程師鼓足幹勁,在短短的一個月內,指揮工人們完成了改建。要知道,早先契爾哈察計算過,如果要全部完成改造,怎麽也得一個半月,甚至兩個月。
而在改建完成了以後,調試工作就得讓契爾哈察一個人完成了,因為短時間內,他的理論要讓這些個對他完全是持懷疑態度的工程師完全吃透,顯然是不可能的。而公司的命令,也不能讓他們完全改變自己的觀點。更何況,誰都能夠看出來,這些個工程師對契爾哈察的那一套都還抱著懷疑的態度,讓他們去調試,隻要他們其中有一個調試的時候,出了問題,那樂子可就大發了。
等契爾哈察一個人,把兩邊分別拿出來試點的兩個油田的設備調試完畢的時候,已經是84年的1月21日了。隨著契爾哈察完成調試的報告往上一遞交,隨著開工的命令一下達,不管是真心希望契爾哈察能夠成功的公司高層,還是那些誠心看契爾哈察笑話的工程師們,全都緊張的注視著那飛速轉動著的鑽杆。特別是契爾哈察,更是緊張萬分。要知道,按照蘇聯能源部的那些個專家的意思,按照他這種方案進行的話,能夠采出石油就不錯了,那就更別提提高產油率了。而在中東這個世界黑金窩裏麵,如果這出油量不能夠讓人眼前一亮的話,也就標誌著他這個想法完全徹底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