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百七十九章 妥善安排

李明峰肚子裏的打算有些是不能和常勝軍眾將說的,所以也不再繼續討論,而是直接下達軍令。

“傳令順德府知府林德海,天津知府周景通,讓他們謹守門戶,不可大意。蔡宜群,你率本部三千人馬駐防保定,我不在的日子,保定軍務由你全權負責!”李明峰道。

“是!大人!”蔡宜群朗聲道。

蔡宜群本部實際擁兵五千,但是前些日子被李明峰調到順德兩千,現在蔡宜群手中隻有三千人馬了。

保定是李明峰的老巢,是常勝軍的根基所在,李明峰臨行之時必須要安排妥當。老李手下的六大將領,劉銘傳和吳長慶過於悍勇,是將才不是帥才。周景通、韋誌俊和老李一直不是非常親近,周景通已經在鎮守天津了,老李不敢將全部基業都交給他們負責。

所以可用的僅剩陳星翰和蔡宜群了,這兩人做事要穩當的多,而且還和李明峰一起蹲過半年的大獄,關係也親密的很。這兩人之間比較起來,陳星翰更精明一些,能獨擋一麵,蔡宜群為人則很是周正,做事一板一眼,不會出一點差錯。

李明峰本想留陳星翰鎮守保定,不過後來一想,前方更需要這麽一個帥才,保定的留守將軍隻需蔡宜群那般穩妥便可,於是最終還是留下了蔡宜群。

安排完直隸軍務,李明峰又望向站在旁邊的杜翰道:“杜老爺子,這次就麻煩您了,還請您老暫任直隸布政使,總管直隸政務。”

杜翰點了點頭道:“李大人對杜翰有救命之恩,當此關頭,杜某就任乃是理所應當。”

李明峰又道:“還請焦公出任直隸按察使,總管直隸法務。以後直隸的民政就拜托您二位了!”

直隸的中高級官員全被李明峰趕跑了,現在的政務都由軍方管理,老李知道這不是個長久辦法,但是奈何手中人才有限,想來想去,也隻有杜翰、焦佑瀛是文官了。所以前日李明峰派人入京將兩人的家眷全部接了出來,安頓在了保定。

杜翰和焦佑瀛大半年來一直賦閑在家,眼看著再度入朝的機會越來越渺茫,也是十分著急。他們這種當了一輩子大老爺的人,怎麽能忍受那種小富即安,門庭冷落的生活?

李明峰給他們的是從二品的布政使和按察使,雖然比二人以前的官職有所降低,但是畢竟也算地方大員,兩人的就任也算是欣然。而且兩人都認為李明峰將來必定會更進一步,他倆將來也會跟著水漲船高,甚至再度成為朝中重臣也不是不可能的。

焦佑瀛應道:“還請總督大人放心,我二人對這套事務還是有些經驗的,絕對出不了岔子。”

李明峰點了點頭,表示對兩人的信任,道:“您二位被罷官,恐怕兩位先生的門生故舊也會受到波及,我就聽說至少有上百人因為兩位先生而罷官。這些人也都是人才,咱們直隸現在缺少人手,還請兩位大人給那些人寫封信,邀請其中有德有能又開明的人到直隸來任職。知府以下官員全憑兩位任命,四品以上的,報於我知曉並且考察之後可以任命!”

杜翰聞言,麵帶激動的道:“多謝大人!大人之恩,杜某今生都無法報答!”

焦佑瀛也連忙表示了感謝。

杜翰對就任布政使一職倒沒什麽反應,但是李明峰給他的這個“人事權”卻讓他激動不已。辛酉政變之後,杜翰、焦佑瀛被罷免,他們的親屬、門生、嫡係下屬都因此遭到牽連,大部分被免職,小部分被降職。

杜翰對自己被免職倒沒什麽太大的抵觸,誰讓自己在政變中失敗了呢。但是那些親朋好友、門生故吏因為自己而受牽連,卻讓他愧疚不已。這次李明峰放權讓杜、焦招攬人手到直隸任職,可以說是給他二人一個彌補愧疚的機會。

當然,李明峰也有自己的打算。自從中高層文官被驅逐出直隸三府之後,很多政務都陷於停頓狀態,李明峰急需人手來補充空下來的職位。隻不過,李明峰對新任的官員有兩點要求。

第一,這些新來的官員必須和朝廷不合。隻有這樣李明峰才能對他們放心。第二,當然就是需要這些人有比較豐富的從政經驗,否則怎麽管理政務?

這些在政治鬥爭中失敗的杜翰、焦佑瀛派係的官員完全符合李明峰的兩大條件。他們因為被朝廷罷免,肯定會嫉恨朝廷,即便不恨朝廷,他們也會恨兩宮太後和兩大議政王。而且這些官員都是為官很久的,對處理政務很熟悉。

李明峰將杜翰、焦佑瀛的整個黨派都綁到了“常勝軍戰車”之上,一旦常勝軍覆滅,他們的所有親朋好友、門生故吏,甚至還包括他二人在內都會跟著完蛋。在此形勢之下,杜焦二人又豈能不給老李盡心盡力的賣命?

安排完後方的事務,李明峰又準備安排出兵事宜。

當老李剛剛拿起了軍令之時,劉銘傳卻先出言問道:“天津五千人馬,保定三千,順德兩千,也就是說,咱們這次隻能出兵兩萬人。其中大部分還都是新兵,初上戰場,這樣的戰力…..”

劉銘傳語氣中充滿了憂慮,即便以他這樣的悍勇,也不得不為常勝軍擔心。兩萬人,其中大部分是新兵,去迎戰五萬拚死一搏的敵軍,即使能勝,恐怕也是慘勝。

李明峰似笑非笑的道:“怎麽?你怕了?”

劉銘傳聞言,頓時語帶激動的辯駁到:“誰說我怕了!我劉銘傳這輩子啥都怕,就不怕打仗!隻不過我是擔心咱們出的兵力少,容易吃虧!”

“那一萬新兵,已經訓練四五個月了,除了沒上過戰場,其餘的啥都不差。”李明峰安慰道:“你放心,最擔心常勝軍吃虧的不是你,是總督大人我!我怎麽可能讓常勝軍受到損傷?”

看到劉銘傳不好意思再度反駁,李明峰繼續發令道:“明日午時,大校場點兵!兵進德州!”

第二天,兩萬常勝軍齊集大校場,李明峰登高台點兵。

第一個軍令就是任命劉銘傳為先鋒,率領本部五千馬步兵攜帶少量軍械,兵進德州府平原縣。平原距離禹城僅八十裏,是圍攻蘇天福的最前線。

李明峰親自督率大軍後續出發,大軍由吳長慶部、陳星翰部、韋誌俊部一萬五千人馬組成,攜帶著火炮,彈藥和輜重隨後而行。

三日之後,劉銘傳大軍進入平原,李明峰的主力部隊也駐進了德州府。

此時此刻,盤踞在禹城、臨邑的蘇天福徹底的陷入到了重重圍困之中。他的北部寧津、商河兩城,駐紮的是剛剛抵達前線的文祥率領的五萬八旗軍。他的東部高青、濟陽、鄒平等處駐紮的是僧格林沁的五萬蒙古兵,和山東本地協助朝廷作戰的團練兵十五萬。

蘇天福部撚軍的西北方就是李明峰占據的德州府和平原縣,西南部也就是袁甲三占據的東昌府(今山東聊城)。

撚軍是由撚子組成的,所謂“撚”,實際上是淮北地區方言,意思就是一夥子、一股子。最開始的時候,一些小商販,尤其是販賣私鹽的小商販聚集在一起,互相做生意,互通消息,以對抗官府的盤剝。

發展到後來,嘉慶、道光年間,農民、走私販子、手工業者、小商人都根據利益關係或者親屬關係組成了撚子。大股撚子有全族全村的數百人,小股的僅有數人。

這種躲避官府盤剝的小團體在太平盛世還沒有危害,但是一到亂世,他們則成了動亂的根源。鹹豐元年,長毛造反,短短幾年的時間,從廣西打到了長江下遊,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幾省頓時陷入戰亂。這些地區政府機構癱瘓,撚子頓時成了當地的主導力量。

撚子本來就有比較嚴格的體係,這次趁著清軍主力南移,大批的撚子揭竿而起,扯旗反清。

撚子十分特殊,雖然統稱為“撚軍”,但是因為其組織形勢就是一個個的小股團體,所以其一直沒有形成真正的政治結構。經過數年拚殺,一些撚子覆滅了,一些撚子壯大了。鹹豐五年,數百股撚子在安徽亳州會盟,推舉勢力最強大的張樂行為撚軍盟主,並組成五旗。

張樂行任撚軍盟主,兼任總黃旗旗主。

龔得樹任總白旗旗主。

侯士維任總紅旗旗主。

韓老萬任總藍旗旗主。

蘇天福任總黑旗旗主。

總旗下麵設立大旗,大旗下麵設立小旗。這些旗實際上都是由一股股的大大小小的撚子組成,互相為“聯盟”關係,並非隸屬關係。

撚子大部分都是鄉間農民,他們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家,隻肯在當地作戰。這就直接導致了撚軍雖然名義上眾多(多達兩三百萬),但是實際上一打起仗來,能參戰,能調動的卻是少之又少。

鹹豐七年春,名義上的撚軍總盟主張樂行感覺無力獨自對抗清廷,所以揮軍南下,在正陽關和陳玉成、李秀成會盟。會盟之後,張樂行放棄獨自起義的想法,宣布接受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的冊封,放棄“大漢永王”的封號,接受洪秀全賜予的“成天義”封號。

隻不過,張樂行是聽封而不聽調用。雖然名義上他是太平天國的將領,但是實際上他的部隊不接受改編,也不接受洪秀全的命令,他隻答應協助太平軍作戰。

但是即便這樣,撚軍內部也不可抑製的發生了分裂。張樂行作為撚軍第一人,剛剛被封為“成天義”,在太平天國排位上都進不了前五十名,其他的總旗主受到的待遇就可想而知了。很多統兵數萬,甚至十數萬的旗主的官職隻相當於太平軍的底層將領,這些旗主豈能誠心歸附?

在當時,撚軍聚集在安徽中部和江蘇北部,是太平天國的北方屏障,有效的阻擋了北京方麵趕來的清軍。

鹹豐七年底,不滿天平天國領導的撚軍將領紛紛離開,回到淮北、魯中南和河南作戰,準備自己打天下。太平天國北部的撚軍隻有張樂行的黃旗和龔得樹的白旗、蘇天福的黑旗留了下來,人馬隻剩下全軍的三成。

又經過多年征戰,不滿洪秀全的撚軍由於互不統屬,各自為戰,一直沒有取得像樣的戰果,最終逐漸衰弱,有的幹脆就被剿滅了。張樂行所部撚軍因為和太平軍密切配合,倒打了幾場勝仗,軍隊逐漸正規了起來。

鹹豐十一年,安慶被破,太平軍損失極其慘烈,陳玉成率軍數萬北渡淮河,進攻山東。張樂行、龔得樹、蘇天福一直在江蘇北部,山東南部活動,這次得知陳玉成率軍北上,連忙出兵響應,和陳玉成一同組成發撚聯軍,準備兵發北京,以緩解天京危機。

發撚聯軍和僧格林沁的蒙古兵在黃河沿線發生對峙之後,淮北軍閥苗沛霖、河南軍閥袁甲三都暗中送信,表示了投靠之意。

這對陳玉成等人來說絕對是意外之喜,他們本來是被逼北上的,但求能分擔天京壓力便可,哪敢妄圖攻取北京?但是得知這兩大軍閥反叛,整個形勢就逆轉了,本來處在絕對劣勢的發撚聯軍變成了可以和清軍分庭抗禮。

知道勝敗在此一舉,頗有義氣的蘇天福獨自率軍北渡黃河,準備和同在黃河北岸的袁甲三共同打僧格林沁一個不備,取得決定性勝利。

奈何僧格林沁情報工作做的很好,早就得到苗、袁造反的消息,又怎麽會留著弱點讓人家攻擊。僧王打蘇天福,是穩紮穩打,完全沒有因為自己兵力多而輕視撚軍。隨著時間的流逝,文祥和李明峰又加入了戰鬥,蘇天福猛然驚覺,假如袁甲三再不幫助他的話,他就隻有跳黃河逃生一條路了!

連日來,蘇天福多次給袁甲三寫信,催促其不用再等絕妙時機了,趕緊抓緊起義。

在李明峰大軍抵達德州的當日,袁甲三終於給蘇天福回了信。

禹城縣衙,撚軍五旗之一的總黑旗指揮部。

蘇天福接到袁甲三的來信之後,迅速召集了麾下眾將討論軍情。

蘇天福今年整四十歲,身材偉岸,麵容黝黑,容貌憨厚,此刻他黝黑的臉上盡是掩蓋不住的喜色。

“好消息!好消息!天佑撚軍!天佑撚軍!哈哈哈哈!”蘇天福爽朗的笑聲震得眾人耳朵都隱隱發痛。

“大哥!是什麽好消息讓您這麽高興?”撚子是依靠血緣關係聯係起來的,此刻發問的正是蘇天福的親弟弟,也是他的副手——蘇天祿。

“天佑撚軍!袁甲三剛剛寫信告訴我,經過他的勸說,直隸總督李明峰也已經投靠我軍了!哈哈!這等消息算不算天大的喜訊?”

“啊?!真的?”眾人聞言一驚。消息的真假暫且不論,單憑這個消息就已經夠讓眾人震撼的了。

大清的地方官員中的第一人,一品大員、太子太保、直隸總督,百戰百勝的常勝軍締造者李明峰竟然要反清了!

蘇天福興奮的道:“袁甲三在信中說,李明峰因為和奕等人不合,屢屢遭其陷害,這才逼不得已而舉旗反清!”

“好啊!好啊!”蘇天祿和其餘的十數員戰將聞言都興奮不已,連聲稱好。

這時站在蘇天福身後的一個身穿長衫,頭戴方巾的中年儒生站了出來,麵帶憂慮的道:“李明峰和清妖不合這倒是天下共知的事情。其手中的常勝軍雖然人數不多,但是戰力非常,據聞有以一敵十之能,連英王爺在安慶城下也吃過他的虧。他要是肯反清,確實是我軍一大幸事。隻不過,要小心其中有詐!”

這人名為邱青林,本是亳州一個舉人。此人雖然是士子,但是卻不喜歡讀四書五經,偏偏願意看各種雜書。尤其是對那些描寫陰謀詭計、人心叵測的書最是喜愛。

因為他不務正業,所以考到了三十五歲,仍然是一個舉人。等到他第三次落榜之時,正是撚軍打到亳州之時。

邱青林得知家鄉已經被撚軍占領,暗想:“我學的全是爾虞我詐的東西,在科舉上是肯定沒出路的了!既然如此,何不投靠撚子?萬一撚軍得了天下,我不就是張良、劉基那般人物?豈不是比那皓首窮經要強上百倍千倍?”

於是,邱青林就投靠了撚軍黑旗。

因為邱青林有文化,所以一入撚軍他就被蘇天福召到幕中,負責起草各種文書。蘇天福在後來的多次戰鬥和算計之中,都因為邱青林的提醒而獲勝,或者避免損失。這樣一來,蘇天福自然對其看重的很,最終將他抬到了軍師的位置之上。地位僅在自己之下,是名義上的撚軍黑旗第二號人物。

“其中有詐,其中有詐!你這話我都聽過幾百遍了!在你眼裏無論什麽事背後都有陰謀!”一個粗聲傳來。
更多

編輯推薦

1烽火英雄
2南明風雨
3靖康誌
4天下第一青樓
5重生之金三角風雲
6興明
7大唐順宗(唐朝吳老二)
8狗頭軍師
9贗品太監
10民國江山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天下之逐鹿中原

    作者:子非魚83  

    架空曆史 【已完結】

    十載磨礪,劍鋒所指,血流汪洋。逐鹿天下,縱橫捭闔,所向披靡。這是一個虛擬的時代空間,你可以把它當作是一個亂世爭霸的遊戲,一個孤兒從一無所有開始,走上了他逐鹿天下的旅程,直到有一天,他發現了自己的...

  • 憤怒的子彈

    作者:流浪的軍刀  

    架空曆史 【已完結】

    夕陽西下,一個禿頭齙牙三角眼的老男人,端著一碗被落日曬得溫熱的啤酒,就著幾顆幹癟的花生濫飲。俗話說,酒壯慫人膽。那老男人喝得多了,也就就著酒意口沫四濺的吹開了牛皮。本書以一種另類的思維模式,深刻...

  • 抗日之痞子將軍

    作者:荒原獨狼  

    架空曆史 【已完結】

    他是鎮上有名的痞子,娶媳婦強取豪奪,名聲糟透,卻在婚禮當天被強拉去當壯丁,被迫成了一名軍人,從此走上了不一樣的征程。從地痞流氓到抗日將軍,他步步蛻變,鬼子說他太陰險,國軍說他太叛逆,百姓說這人挺...

  • 龍騰原始

    作者:華曦  

    架空曆史 【已完結】

    穿越到石器時代,一把石斧,一根木棒,一個幾十人的原始小部落。建堡壘、提人才、攀科技、修水利、墾農田、勘礦業、興貿易、整裝備、馴戰馬、震軍威。軒轅黃帝,神農炎帝,兵主蚩尤。逐鹿天下,縱橫捭闔,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