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百一十八章 朝會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殿內群臣山呼朝拜。

“眾卿平身!”一個女聲從禦座之上傳來。

李明峰跟著群臣謝恩完畢,站了起來。雖然低著頭,但是眼睛直往上瞟,試圖看看慈禧太後和同治皇帝的模樣。

但是帝後高坐於禦階之上,要想瞧到,必須要抬頭仰視。而眾臣都低著頭,李明峰也不敢冒險抬起來了。眼睛向上瞟了幾次,還是瞧不到,最後累的雙目發痛,直要留下眼淚來,李明峰才放棄了。

“有事早奏,無事退朝!”一個不男不女的聲音傳來。

這些日子,大小事物都由八大臣處理,眾臣哪裏還有需要啟奏的事情?即使是有事情要處理,那也是下朝之後去找端華、載垣、肅順匯報。在這朝堂之上,即使是奏報了事情,難道還能指望六歲的小皇帝定下什麽決策不成?所以,近日朝會完全成了擺設。

正當眾臣都以為今日又該向往常一樣的無事散朝的時候,就看一人從隊列中走了出來,跪在禦階之下,雙手托起奏折,高聲到:“臣董元醇有本上奏!”

有太監走到董元醇的麵前,將奏折接了上去,遞與兩宮太後。

看到董元醇出班奏事,站在最前排的端華、肅順、載垣和奕等人,眼皮都是一跳。這些日子,大小事務都是由輔政大臣處理,但是今日這董元醇竟然出班奏事,輔政大臣的心中都隱隱感覺到,似乎有事情要發生。

奕更是清楚其中的關節,這董元醇曾經上過密折,要求兩宮垂簾。這事兩宮太後通過安得海已經轉達給了奕,但是恭親王深知時機未到,所以要求兩宮暫且將這事壓下,等到將八大臣控製住,或者是解決掉的時候,再行提出。

但是,兩宮太後由於一直無法和奕直接對話,時日一久,心中急躁,竟然率先發難了。奕看到董元醇跪在那裏,心中不禁暗怒,大罵小人誤事!

“先帝駕崩,新皇年幼,臣董元醇恭請兩宮太後能以社稷為重,垂簾聽政,輔政幼帝!”董元醇跪在地上,朗聲說到。

“大膽!”肅順論智慧論能力,都是一等一的人物,但是他的性格太過暴躁,容易激動。聽到董元醇竟然請太後垂簾,肅順也忘了朝堂之上的禮儀了,直接出聲喝斥。

鄭親王端華是肅順的同父異母的哥哥,此刻看到肅順失禮,站在他身邊的端華連忙伸手拉了拉肅順的衣服。肅順也發覺自己失儀了,雖然惱怒董元醇,但是也隻好閉口不言,讓董元醇將話說完。

“本宮二人畢竟是女流之輩,哪裏懂得政務?”慈禧太後在黃簾子後麵悠悠的說到。

慈禧一說這話,殿內眾臣就都明白了,這董元醇必定是受了她的指使。否則,這明顯違背先帝遺詔的奏折一上,兩宮太後必然應該暴怒。

“大清自太祖立國以來,一直定有議政王製度,但是雍正爺以後,議政王被廢,改為軍機處辦理政務。臣竊以為,不如重新恢複近支親王議政的製度,從諸親王中選一二有德有能之人參與議政。兩宮垂簾、親王議政,如此,則我大清江山萬年永固!”董元醇繼續說到。

“放屁!”肅順實在是忍不住了,出班罵到:“大清立國兩百多年,何曾有過太後垂簾之事?孝莊太後德高望重尚且未行如此之事,難道…….哼哼!”

說到這,肅順就閉口不言,但是話中的意思很明顯了,如今的慈禧和慈安,論年紀,剛二十餘歲,沒有一點從政經驗。論才能,慈安太後就是一無才女子罷了,慈禧更是連字都不認得,這樣的太後竟然也想做孝莊太後都不敢做的事情。

殿上的群臣,看到肅順出班罵人,都噤若寒蟬,有幾個更是嚇的冷汗直冒。

鄭親王和怡親王等人都轉過頭去瞧恭親王奕,看他是何反應。此刻的奕是既不能反對垂簾,也不能表態支持,所以隻好低著頭,裝作沒事人一般。

“肅中堂莫要發怒,朝堂之上,是講理不講力的。”慈禧太後緩緩的說到:“無論如何,起碼得讓董禦史說完吧。”

肅順冷哼一聲,也不顧忌君臣禮儀了,雙目直視黃紗帳後麵的慈禧太後。

得到慈禧的支持,董元醇氣勢更壯了:“雖然我朝未曾有過太後垂簾之事,但是這並不代表以後不能垂簾。兩宮太後為聖上之母,輔佐必定盡心,大權也比不會旁落,待得聖上成年,再行歸政,豈不是正理?”

“你什麽意思?”聽了這話,連怡親王載垣都沉不住氣了:“董禦史,本王聽你話中似在暗示我等會獨攬大權,欺淩聖上一般?”

董元醇似笑非笑的說到:“王爺誤會了,下官也是為社稷著想,如今天子年幼,萬一再出現個鼇拜之類的人物,嘿嘿……”

“好!好!好!董禦史果然是個忠臣!”肅順笑著說到:“但是,你是否想過,這大清朝還有一人比鼇拜還要能欺淩幼主?”

說完這話,肅順就將目光放到了奕的身上。

滿朝文武沒有一個笨蛋,聽了這話,都知道肅順是在拿奕比多爾袞。雖然奕從始至終一句話都沒有說,但是肅順卻一直認為,此事必定是得到了奕的授意,否則,就以兩個婦道人家,豈敢向手握重權的八大臣發難?

就是泥人也有三分土性,如今肅順拿奕比做多爾袞,恭親王卻也忍不住了,不禁回口到:“肅中堂做了幾日顧命大臣脾氣倒是變得更大啦,今日竟然一而再,再而三的咆哮朝堂。難道肅中堂真當這顧命大臣就可以視太後聖上為無物,可以隨便欺淩嗎?”

“鬼子六,你也少裝模作樣,你那點小算盤還當我不知道嗎?”肅順冷冷的說到:“先帝遺詔,任命我等八人為讚鑲政務大臣,此事群臣皆知。如今梓宮還未下葬,某些人就坐不住了,竟然早早的就跳出來爭權奪利!”

董元醇既然下決心要進入兩宮太後和恭親王的陣營,此刻也豁出去了,大聲喝到:“肅順,你大膽!竟敢汙蔑恭王爺,你可知罪?!”

此刻,奕恨不得上去給董元醇兩巴掌。熱河行在,精兵六萬,全是端華、肅順、載垣的人馬。這董元醇在人家地頭上竟敢如此放肆,真是不知死活。他不知死活倒罷了,但是肅順等人隻會把董元醇的一切表現加在他奕的腦袋上,認為這都是奕指使的。

“好!好!好!果然有膽識!”肅順怒極反笑:“董大人,你是禦史,專管督察,那依你的意思,我這咆哮朝堂,辱罵親王的人該如何處置啊?”

“如何處置?”董元醇仍然不知死活的說到:“按律當斬!但是看在你是顧命大臣的份上,倒也可輕判,削職為民、圈禁宗人府頗為合適!”

話音剛落,董元醇就感覺P股一痛,一個趔趄,跌倒在地。回過頭來一瞧,原來是一名官員在他背後踢了一腳。很明顯,這人是八大臣一黨。

這腳剛踢完,肅順也搶上前去,照著倒在地上的董元醇就是一頓亂踢。

肅順這一動手,場麵頓時就亂了,有上去拉架的,有上去幫著踢董元醇的,但是就是沒有一個人去拉起董元醇。這位禦史大人,以為魯莽行事,不但觸怒了八大臣,也同樣惹的奕一黨不快。

朝堂之上,混亂不堪,一些人逐漸叫罵起來。眼看著局勢就要向更嚴重的方向演變,卻聽坐在龍椅上的小皇帝竟然‘哇’的一聲哭了起來。李明峰自然不會參與大臣之間的群架,他正好趁機偷眼去瞧殿上的皇帝和太後,這一瞧,李明峰差點沒笑了出來。原來小皇帝竟然被嚇尿了褲子,朝服都被弄濕了。

皇帝這一哭一鬧,殿下群臣都停了手,最後兩宮太後氣的拉起小皇帝下了殿。

皇帝和太後連聲招呼都沒打,太監也急了,連忙高唱:“退朝!”

看到董元醇被打的鼻青臉腫,群臣也解了恨,都各自散去。奕一黨暗中惱怒董元醇不識時務,也不理他,紛紛退去。

李明峰萬沒想到,他有生以來的第一次朝會竟然是這麽個結果。眾人都走了,李明峰返回了住地。

回到浦仁寺自己住的屋子,李明峰琢磨了一會,感覺局麵十分惡劣,很可能發生大規模衝突。為了掌握主動,李明峰喚來心腹親兵,寫了封信,叮囑了幾句之後就派了出去。

沒有人能想到,李明峰這個名聲不顯的人竟然也在做著自己的準備。

第二天,又發生了一件趣事。

按鹹豐遺詔,聖旨需要用上‘禦賞’與‘同道堂’兩印才算生效,所以兩宮太後就命軍機章京擬旨,宣布要施行太後垂簾、親王議政、八臣輔政的綜合治國方略。

八大臣畢竟是鹹豐指定的顧命大臣,兩宮太後雖然憎恨他們,但是卻也不敢輕動,所以這道聖旨隻是削減了他們的權勢,而並非是要將他們一次性的打倒。

按大清律,聖旨擬定之後,需由軍機處頒行天下。此時的軍機處,僅有五名軍機大臣,分別是匡源、杜翰、焦佑瀛、穆蔭、文祥五位。其中除了文祥因為親近恭親王,所以被冷落之外,其餘的四位都是讚鑲政務八大臣中的成員。

此刻文祥還在北京,所以所謂的軍機處,實際上就是由讚鑲政務八大臣控製的機構罷了。

這些人接到兩宮太後轉過來的聖旨,他們豈肯頒布?

於是乎,八大臣又找了其他的軍機章京擬旨。新聖旨由吳兆麟擬定,肅順口述,可是這位吳大人既不敢得罪八大臣,也不敢觸怒兩宮太後,所以最後由他擬定的聖旨是不軟不硬,淨是些沒有營養的話。

載垣、端華等人讓他修改了幾次,語氣總是不能達標,最後一怒之下,還是決定讓焦佑瀛來起草聖旨。焦佑瀛原本就是軍機章京出身,後來當了軍機大臣,最後受了顧命。這起草聖旨的活計,是焦佑瀛的老本行。

所以,片刻之後,一道措辭異常嚴厲的聖旨就擬就了。所謂聖旨,就是皇帝的命令,所以這道聖旨也理所當然的是以皇帝的角度來寫的。

垂簾聽政,首先危害的就是八大臣的權力,所以身為輔政八大臣之一的焦佑瀛可不會給皇太後留一絲一毫的麵子。開頭第一句就寫到“我朝聖聖相承,向無皇太後垂簾之理!”

隨後又寫到,“朕以衝齡,仰受皇考大行皇帝付托之重,禦極之初,何敢更易祖宗舊製?”同時強調,“且皇考特派怡親王載垣等讚襄政務,一切事件,應行降旨者,經該王大臣等繕擬進呈後,必經朕鈐用圖章始行頒發。”

另外,這道聖旨還寫到“伏念皇考於七月十六日子時召載垣等八人,令其盡心輔弼,朕仰體聖心,自有深意,又何敢輕易增添?”

這道聖旨一是譴責了兩宮太後的垂簾圖謀,二是否認了鹹豐皇帝賜予兩宮太後的權力。鹹豐曾經遺留兩枚印章,‘禦賞’和‘同道堂’,聖旨必須加蓋這兩枚印章才有效。但是八大臣擬定的聖旨,直接否認了這兩枚印章的效用。

最後,八大臣也抨擊了恭親王奕,認為輔政大臣八人足夠了,完全不需要按董元醇所請的那樣,再從近支親王中簡派一二人進行議政。

這次是自己人擬定的聖旨,載垣、端華、肅順都很滿意,所以就將這道新擬定的聖旨直接宣告了出來。

這一下,承德避暑山莊的上上下下就亂了套了。這道由八大臣擬定的聖旨一出,就擺明了和兩宮太後、恭親王翻臉。

此刻,熱河有上萬王公大臣,其中隻有一少部分是屬於恭親王和八大臣陣營中的成員,其餘的大部分,都是為朝廷效力的普通官員罷了。

本來對於八大臣和兩宮太後之間的爭鬥,群臣是各執己見,有的認為八大臣太過囂張、目無君上;但是更多的人還是認為,皇太後和恭親王違背先皇遺詔,試圖奪權。

但是這道聖旨一出,輿論頓時就變了風向。

自古以來,曆朝曆代都是以孝治天下,但是這道以皇帝名義頒布的聖旨,竟然字裏行間毫不掩飾的斥責皇太後!當然,所有人都知道,六歲的小皇帝是不可能頒布任何聖旨的,所以實際上是八大臣在明晃晃的訓斥兩宮皇太後!

尊卑有別,無論如何,八大臣都是臣子,是奴才,他們用這種囂張無比的語調發布聖旨,立刻就失去了本來還算占優的輿論。

更何況,聖旨中還否認了‘禦賞’和‘同道堂’兩章的作用,這也是違背先帝遺詔的事情。這麽做,失去了一些年紀比較大的官員和滿蒙貴族的人心。

這個聖旨一出,局勢更加惡劣了,承德避暑山莊,表麵上風平浪靜,實際上是暗流洶湧。但是據李明峰觀察,目前的爭鬥還是在可控範圍之內,而卻基本都在政治層麵。李明峰通過研究龔橙傳來的情報,判定起碼在目前,恭親王和八大臣都沒有動用武力解決的念頭。

李明峰也是受的後世教育多了,認為隻有槍杆子裏才能出政權,所以他原本以後這次肯定要動刀兵的。但是實際上兩方都沒有這個心思,尤其是八大臣,借他們個膽子他們也不敢攻擊太後和皇帝!

奕和兩宮太後也同樣因為先帝遺詔的原因,不敢妄動八大臣。其實,就是想動他們也動不了。整個熱河都在八大臣手中掌握,一旦動武,倒黴的先是皇太後和奕這方。

事情最終還是要用政治方式來解決,第二天,兩宮太後再度召八大臣入內討論先帝梓宮回京、新皇登基諸事。

前天一次朝堂上的爭鬥,讓兩宮太後看到了八大臣蠻橫,同時也讓她倆明白了垂簾聽政遇到的阻力到底有多大。這次為了避免矛盾激化,兩宮太後特意召八大臣議事。

既然是一次彌合矛盾的會麵,所以所議的事情就定在了幾乎沒有什麽爭議的話題上。比如,梓宮何時回京,皇帝年幼,到底該派何人當他的老師等等問題。

但是,兩宮太後還是低估了八大臣的囂張程度,更確切的說,兩宮太後都沒預料到肅順竟然如此的桀驁不遜!

在八大臣應旨進殿的時候,一場新的風波,已經在醞釀中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烽火英雄
2南明風雨
3靖康誌
4天下第一青樓
5重生之金三角風雲
6興明
7大唐順宗(唐朝吳老二)
8狗頭軍師
9贗品太監
10民國江山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天下之逐鹿中原

    作者:子非魚83  

    架空曆史 【已完結】

    十載磨礪,劍鋒所指,血流汪洋。逐鹿天下,縱橫捭闔,所向披靡。這是一個虛擬的時代空間,你可以把它當作是一個亂世爭霸的遊戲,一個孤兒從一無所有開始,走上了他逐鹿天下的旅程,直到有一天,他發現了自己的...

  • 憤怒的子彈

    作者:流浪的軍刀  

    架空曆史 【已完結】

    夕陽西下,一個禿頭齙牙三角眼的老男人,端著一碗被落日曬得溫熱的啤酒,就著幾顆幹癟的花生濫飲。俗話說,酒壯慫人膽。那老男人喝得多了,也就就著酒意口沫四濺的吹開了牛皮。本書以一種另類的思維模式,深刻...

  • 抗日之痞子將軍

    作者:荒原獨狼  

    架空曆史 【已完結】

    他是鎮上有名的痞子,娶媳婦強取豪奪,名聲糟透,卻在婚禮當天被強拉去當壯丁,被迫成了一名軍人,從此走上了不一樣的征程。從地痞流氓到抗日將軍,他步步蛻變,鬼子說他太陰險,國軍說他太叛逆,百姓說這人挺...

  • 龍騰原始

    作者:華曦  

    架空曆史 【已完結】

    穿越到石器時代,一把石斧,一根木棒,一個幾十人的原始小部落。建堡壘、提人才、攀科技、修水利、墾農田、勘礦業、興貿易、整裝備、馴戰馬、震軍威。軒轅黃帝,神農炎帝,兵主蚩尤。逐鹿天下,縱橫捭闔,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