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洛陽到陝州,火車是行進在黃土高原上。穿山越嶺,鑽洞過橋,象潛行在千溝萬。
壑之間,從這個洞裏出來,過座橋,一轉眼又進了另一個洞。從車窗向外看,幾乎隻見到開挖鐵路時兩邊斜削下的土坡,除了路過車站時,能見到一片開擴地有些房屋建築外,其餘地方就見不到一座房屋。因為當地人煙稀少,很多是住在窯洞裏。挖窯洞一般是在三麵有土的地方一下切下來,三麵挖窯,一麵出土。正麵中間因地製宜一孔、二孔、三孔不等,左右兩邊也是。人口少者就三麵三孔,中間住人,左右喂牲口、家禽和放置農具,自成一個小院落。也有傍山而並排挖窯的,那是人口比較集中居住的地方。夜幕降臨,從遠處看窯洞,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一排排,一層層的閃爍著燈光,儼然似城市高樓。住窯洞,冬暖夏涼,避風雨,防冰雹,優點很多。黃土高原上的土,特別粘結、幹燥,適合做窯洞住人,養畜禽。莊稼多種在山的平頂部位,從高處往下看:崇山相峙,山巒重疊,溪澗縱橫,峽穀道道。秋天是美好的季節,莊稼正旺,高梁、玉米、穀子、棉花、大豆、花生、芝麻等農作物正在成熟。在莊稼地裏,在山坡上稀疏地長著一棵棵高大、枝葉繁茂的柿子樹,樹枝上掛著大大小小的柿子。地邊的野山棗樹也掛滿一顆顆比黃豆略大的野山棗。窯洞院子前的棗樹,正掛滿一顆顆瑪瑙般的果實。小路旁、山坡上、崖畔邊的野菊花開成金黃的一片。
秋天的黃土高原,色彩斑斕,碩果累累,一派生機。這裏與自己家鄉那一望無際的平原相比,別是一番景致。湯仲明和秀英一邊欣賞,一邊談論著。孩子們更是興高采烈、目不轉睛地望著窗外。
湯仲明到陝州行車廠上任後的第一步是熟悉幹部和工人,他從花名冊上記住各車間。
主任的名字,然後下到車間邊幹活,邊交談,邊熟悉,很快掌握了許多情況。他把自己的主張和見解和大家交換意見,大大改善了幹群關係。他主張幹部少坐辦公室,多深入生產第一線。工人們見他沒有一點官架子,還經常主動和工人閑聊,穿著上也和工人差不多,就特別樂意和他接近。
湯仲明以身作則,並且耐心地說服和感化後進的工人。一次在烘爐車間,他看見一個打大槌的青年工人,掄大槌時隻打了十下八下,鐵坯還紅著,他就放下了。湯廠長沒有批評這個工人,隻是把大槌拿過來,待鐵坯第二次燒紅夾上來時,他掄起了這二十四磅的大槌,一口氣打了二十多下,直到鐵坯由紅色變成黑灰色,一次就基本成型。這個工人非常佩服他說:“真想不到,廠長還會掄大槌。”湯仲明拍拍小夥子的肩膀說:“好好幹吧,你一定比我幹得更好。”
在熟悉情況的前提下,他也象在洛陽機車廠那樣,針對工廠實際,建立了一整套製度,使各工種,各人頭責任明確,不拖拉、不推卸,使廠裏的麵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陝州行車廠工作期間,湯仲明仍在潛心研究如何改造大火車頭。工廠裏有一個管總務的科長姓張,他問湯仲明:“湯廠長,見你每天深更半夜又是寫,又是畫,是在研究什麽?”湯仲明回答:“我在研究內燃機車頭的製造,解決蒸氣機粗大笨髒的問題。”“喲,真了不起,了不起!廠長真是年輕有為,有膽有識。不過……”張科長欲言又止。“不過什麽?請直說。”湯仲明追問。“製造內燃機車頭是件大事,需要國家批準,況且,蒸氣機車燒煤,咱們國家還不缺,內燃機燒油,咱們國家缺油,恐怕好夢難園,恕我直言。”湯仲明聽後心裏一沉,是嗬,張科長說得確實有理。“不過缺油是暫時的,我國有那麽遼闊的土地,難道就真的沒有石油嗎?我不相信石油就隻生長在外國,不生長在中國。”湯仲明的回答一方麵是回答張科長,一方麵是安慰自己,為自己鼓勁。“那是,外國專家說中國是貧油國,下這個結論為時過早。”張科長同意湯仲明的意見。他們又擺談了一些廠裏的工作才分手。張科長走後,湯仲明陷入了沉思,國家缺油的狀況什麽時候才能解決呢?用什麽法子解決目前缺油的困難呢?一個新的問題紮進了他的腦海裏。
一九二八年七月,上級又下調令,調湯仲明到開封任隴海鐵路開封行車廠廠長。
開封行車廠是自一九O七年三月,開封至鄭州通車後不久就建設的一個老廠。一九一O年汴洛鐵路通車後,它擔負著一百八十多公裏鐵道線上幾十台機車的修理任務。調湯仲明去開封任廠長是委以重任。
一九二八年九月,湯仲明第三次來到開封,開封的變化並不大,湯仲明對這裏已經比較熟悉了。然而湯仲明卻很有些感慨:十年前,自己一介窮孩子來汴求學,二年前隻身一人來此求職,四處碰壁。而這次有妻女陪伴上任,真是天壤之別嗬!
湯仲明上任開封行車廠廠長後,一如既往熟悉幹部,了解情況,深入車間、班組,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建立製度。這個廠地處省會,建廠已有二十年的曆史,老工人較多。大家開始對這位年輕的廠長持觀望的態度,經過一段時間,絕大多數工人逐漸喜歡上這位年輕有為、作風深入踏實、平易近人的廠長了。工廠的管理逐步規範,生產逐漸提高。
業餘時間,湯仲明仍醉心於內燃機車頭的設計上。一九二八年十月,他終於完成了設計和說明。湯仲明上書中央實業部,呈述這一設計的意義,並將設計的圖紙及說明等一並上交。然而以後卻如石沉大海,音信杳無。這使湯仲明想起了陝州行車廠張科長的話,也許真的就是因為目前缺油的困難不能解決造成的。
湯仲明沒有灰心,他相信今後總會有解決的一天。他想起了在陝州行車廠時參加的一次大會。
一九二八年上半年,河南省政府主席馮玉祥重視交通建設。曾下令重修陝州至潼關的公路。全長一百二十七公裏,其中橋涵四十餘座。峻工時,馮玉祥親自在函穀關舉行隆重的通車典禮,湯仲明應邀前往參加,見到了仰慕已久的馮玉祥主席,聽到他的講話很受鼓舞。馮玉祥主席當時講的就是建設新河南,多修汽車路。當他回憶到這件事時,心中突然一亮,心想造汽車比造火車容易,見效又快。製造內燃機火車頭的願望暫時實現不了,為什麽就不以研究汽車入手呢?當時中國既不能造火車也不能造汽車。一個強烈的讓中國人自己製造汽車的願望充滿了他的心頭。
從一九二六年以來的三年左右時間,湯仲明先後擔任過三個廠的副廠長或廠長。他學以致用,勤奮踏實,創造性的工作著,展現出他不平凡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