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6節

  傳

  十六年春,王正月,及齊平1.公有疾,使季文子會齊侯於陽穀2.請盟,齊侯不肯,曰:“請俟君間3.”

  1及:與。平:和解。2季文子:季孫行父,魯卿。3間(jiàn):病痊愈或好轉。

  夏五月,公四不視朔1,疾也。

  1“公四”二句:言因病而不能視朔。公使襄仲納賂於齊侯1,故盟於郪丘。

  1襄仲:公子遂,魯卿。

  有蛇自泉宮出1,入於國2,如先君之數3.

  秋八月辛未,聲薑薨,毀泉台4.

  1泉宮:在魯南郊郎邑。2國:國都。即曲阜。3如先君之數:謂共有十七條蛇。魯自伯禽至僖公凡十七君。4泉台:泉宮之台。魯人以為聲薑薨與蛇出泉台有關,故毀泉台。

  楚大饑,戎伐其西南1,至於阜山2,師於大林3.又伐其東南,至於陽丘4,以侵訾枝5.庸人帥群蠻以叛楚6.麇人帥百濮聚於選7,將伐楚。於是申、息之北門不啟8.

  楚人謀徙於阪高9.屍賈曰10:“不可。我能往,寇亦能往。不如伐庸。夫麇與百濮,謂我饑不能師,故伐我也。若我出師,必懼而歸。百濮離居11,將各走其邑,誰暇謀人12?”乃出師。旬有五日,百濮乃罷。

  自廬以往13,振廩同食。次於句澨14.使廬戢(黎)[梨]侵庸15,及庸方城16.庸人逐之,囚子揚窗17.三宿而逸,曰:“庸師眾,群蠻聚焉,不如複大師18,且起王卒,合而後進。”師叔曰19:“不可。姑又與之遇以驕之20.彼驕我怒,而後可克,先君蚡冒所以服陘隰也21.”又與之遇,七遇皆北22,唯裨、儵、魚人實逐之23.

  庸人曰:“楚不足與戰矣。”遂不設備。楚子乘馹24,會師於臨品25,分為二隊26,子越自石溪27,子貝自仞以伐庸28.秦人、巴人從楚師。群蠻從楚子盟29,遂滅庸。

  1戎:指居於楚西麵山中的少數民族部落。2阜山:楚邑,在今湖北房縣南一百五十裏。3大林:楚邑,在今湖北荊門市西北。4陽丘:楚邑。未詳何處。5訾(zī)枝:楚邑,在今湖北枝江市。6群蠻:指散處楚國西南(在今湖南沅陵、芷江一帶)的少數民族。7麇(jūn):國名,在今湖北鄖縣西。百濮:濮是江、漢以南的少數民族,部落非一,總名百濮。選:楚地,在今湖北枝江市北。8申:地名,在今河南南陽市。息:地名,在今河南息縣。申、息兩縣在楚國北麵,害怕中原諸侯乘機進犯,故不敢開啟北門。9阪高:楚之險地。10屍(wěi)賈:孫叔敖之父。11離居:散居。12誰:何。13“自廬”二句:楚師伐庸,始發時尚自帶糧食,至廬之後,則散發倉廩之糧,與受賑濟之民同食。廬:楚邑,在今湖北南漳縣東。振:發。14句澨(ɡōushì):楚西部邊境,在今湖北鄖縣東南。15廬戢梨:廬邑大夫,名戢梨。參見文公十四年《傳》。16庸方城:庸之方城。山名,在今四川竹山縣東四十五裏,山上平坦,四麵險固,山南有城,周圍十餘裏。17子揚窗:戢梨之屬官,名窗,字子揚。

  18複大師:回到句澨大軍所在之處。19師叔:潘尪,楚大夫。

  20又:再。21蚡(fén)冒:楚武王父。陘隰(xínɡxí):指散居在今湖北江陵縣、當陽市以東山溪之地的族群。22北:敗走。23裨、儵(chóu)、魚:庸之三邑,裨、儵,地未詳,魚在今四川奉節縣東。24馹(rì):傳車。25臨品:地名,在今湖北丹江口市均縣鎮。26二隊:二路。隊:道。27子越:鬥椒之字。石溪:與下文“仞”皆地名,在今湖北丹江口市均縣鎮。28子貝:楚大夫。29楚子:指楚莊王。

  宋公子鮑禮於國人1.宋饑,竭其粟而貸之2.年自七十以上,無不饋詒也3,時加羞珍異4.無日不數於六卿之門5.國之材人6,無不事也。親自桓以下7,無不恤也。公子鮑美而豔8,襄夫人欲通之9,而不可,(夫人)[乃]助之施10.昭公無道,國人奉公子鮑以因夫人11.

  於是華元為右師12,公孫友為左師,華耦為司馬13,鱗(悽)[矔]為司徒14,蕩意諸為司城15,公子朝為司寇。初,司城蕩卒16,公孫壽辭司城17,請使意諸為之18.既而告人曰:“君無道,吾官近,懼及焉19.棄官,則族無所庇。子,身之貳也20,姑紓死焉21.雖亡子,猶不亡族。”

  既22,夫人將使公田孟諸而殺之23.公知之,盡以寶行。蕩意諸曰:“盍適諸侯?”公曰:“不能其大夫至於君祖母以及國人24,諸侯誰納我?且既為人君,而又為人臣,不如死。”盡以其寶賜左右以使行25.

  夫人使謂司城去公,對曰:“臣之而逃其難,若後君何26?”

  冬十一月甲寅27,宋昭公將田孟諸,未至,夫人王姬使帥甸攻而殺之28.蕩意諸死之。書曰“宋人弑其君杵臼29”,君無道也。

  文公即位30,使母弟須為司城。華耦卒,而使蕩虺為司馬31.

  1公子鮑:昭公庶弟。2貸:施。3饋詒(yí):饋、詒義同,皆饋贈之意。4羞:進獻。珍異:珍奇美食。5數:屢。六卿:宋以右師、左師、司馬、司徒、司城、司寇為六卿。6材人:有賢才者。7桓:宋桓公,鮑之曾祖。8豔:高大。《說文》:“豔,好而長也。”9襄夫人:宋襄公夫人,公子鮑嫡祖母。10乃:原本作“夫人”,據阮元《校勘記》、楊伯峻說及敦煌寫本(S暢85)改。11因:依,依靠。12華元:華督曾孫。13華耦:華元之兄。14鱗矔(ɡuàn):襄公庶弟公鱗之子。矔原本作“悽”,據阮元《校勘記》、楊伯峻說及敦煌寫本(S暢85)改。15蕩意諸:公子蕩之孫。16司城蕩卒:當在文公七年、八年之間。

  17“公孫壽”句:公孫壽為公子蕩之子。父死,子當嗣立。18意諸:公孫壽之孫。19及:及於禍。20身:我。貳:副貳。21姑:且。紓:緩。22既:既而,不久。23孟諸:宋國水澤名,在河南商丘市東北,今已湮。24不能:不相得。能:善。君祖母:諸侯祖父之嫡妻,非指親祖母。25以:而。26若後君何:言無以事後君。27甲寅:二十三日。28夫人王姬:宋襄夫人為周襄王姊。帥甸:即甸師,掌郊甸之事。29“書曰”二句:謂《春秋》書宋君之名,而稱“宋人”殺之,表明國君無道。30文公:即公子鮑。31蕩虺:蕩意諸弟。

  經

  十有七年春1,晉人、衛人、陳人、鄭人伐宋。

  夏四月癸亥2,葬我小君聲薑3.

  齊侯伐我西鄙4.

  六月癸未5,公及齊侯盟於穀6.

  諸侯會於扈7.

  秋,公至自穀。

  冬,公子遂如齊。

  1十有七年:公元前610年。2癸亥:五日。3聲薑:僖公夫人,文公之母。4西鄙:《傳》作“北鄙”。5癸未:二十六日。6穀:齊地,在今山東平陰縣東阿鎮。7扈:鄭地,在今河南原陽縣西。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