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记

这场旅程,路越来越宽,越来越亮,慢慢走。
博文

每当看到年轻的华人在海外熠熠闪光,照亮他们的社区,鼓舞花人的后代,就由衷感到骄傲。https://newzealandnewspaper.co.nz/aam%E9%9F%B3%E4%B9%90%E4%BC%9A-%E5%AD%A9%E5%AD%90%E4%BB%AC%E5%B1%95%E7%8E%B0%E9%9F%B3%E4%B9%90%E6%89%8D%E5%8D%8E%E7%9A%84%E8%88%9E%E5%8F%B0-2/[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要人虚心接受批评,这是思维糟粕之一。 对于来自亲人的批评,我们需要的是理解容忍。批评得对,争取接受改正。 对与来自自己信任的人批评,我们应该理解到自己的行为一定是造成了困扰,这个我认为要接受,然后思考原因,有需要改正的就改正。 虚心则谈不上。人被批评谁也不会舒服。 对于来自非非故的批评,完全不要虚心接受。虽然有时候,为了自己的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5-02 15:39:48)
无论中英论坛,玩一段时间,就会发现一种性格特质。它叫真诚的虚伪。 用今天碰到的实例来说。我在上一篇随笔中写到自己在一间公寓房里一个客厅里迷路多次。一个网友,说在客厅里不可能迷路。我相信她(假设是一位她)是真诚不相信。虽然她并没有足够理由不相信,只是按照其理解能力,去判断一件事的“对”和”错”。很多这样的人还会误以为自己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随笔(54)宜家家具和家居“众所不周知,去宜家的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真正买家居用品的人,第二种是去遛娃的父母,还有一种就是直奔宜家肉丸去的人。“-《被中产抛弃,宜家急了》虽然这是惯用的让人焦虑的阶级定位且已经沦为日常轰炸人的平常文章,虽然宜家仍是大学生们的首选,但相信“宜家”这两个字仍是很多老留学生毕业后第一个家的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随笔(53)三位工农兵大学生政治局常委七人中,有三位是工农兵大学生。七人全部是新中国建立后出生,出生年是535555565759621968年他们年龄分别为151313121196岁1978年他们年龄是25232322211916在科学的春天里,他们是青年。1989年,他们的年龄是36343433323027平均32.3岁1989-91年,他们的职位得飞跃提高的有五位。没有明显在此期间得到飞跃晋升的有李希,和丁薛祥。丁薛祥刚入工作不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随笔(52)读书,还能治愈现代人的精神焦虑吗?《读书,还能治愈现代人的精神焦虑吗》是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篇文章题目。没去过古代,不知道古代有没有精神焦虑,不知道现代人比古代精神焦虑比较结果如何。但从历史上的数据指标看,皇帝和皇后们过得并不怎么样,没有几个能活到朕(我)这把年纪。更不要说老百姓了。过得不怎么样,人大概会焦虑,所以能不能大胆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电影《教父》一和二里面的小细节差别。 电影教父一是以在室外进行的婚礼庆祝为背景开场,以一个寻求老教父帮助的人说“我信美国”来开头。 教父二开头介绍了老教父在1901进入美国开始的简短历史背景后,镜头迅速转到麦克的儿子在教会的圣餐礼。浮光掠影五十七的的家庭的变迁:老教父一个孤童踏入美国,在Ellis岛上一间监狱似的小房子里隔离,外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家有两个热爱做饭的人。 一个热爱做饭。更热爱关心人,为确保你喜欢其做的菜,会一直问:“咸淡如何?冷热如何,酸甜如何,够辣吗,太辣了吗?火候怎么样,烧过了?没烧透?” 为了避免被追问,最好的的策略是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一律称赞。菜要是不咸,最好也别说,也别自己去拿盐来,认栽并闷头吃掉,以免又生一顿自责和啰嗦。 另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论论坛主题的优劣 一个论坛可以有很多主题的帖子,这里就简单讲两种。 一种主题是分享美食花草园艺旅游投资文学政治,围观者看了,图片文字冲击视觉神经,形成脑电波,在一部分人中产生喜悦感,看他人经历自己身心舒畅,跟帖共鸣。 一种主题是不论主题,分享攻击人和骂人的话,围观者看了,肮脏文字冲击视觉神经,形成脑电波,在一部分人中产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顶级名校里部分老师是混日子,水平不比普通高校里顶尖老师高。这是常识和这里的讨论基础。如果因此得出人不必上名校,是有道理的。特别是在个性年代,个人自由年代,新新人类的普遍自我认知和自我肯定度较高。上一般院校一样可以做得非常令自己满意,虽然不一定能让喜欢攀比的父母满意。对于资质比较好而且自我推进名校的学生,他们的做法反映了他们的能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