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角度發掘曆史的盲點

專門講古而不論今,從新的角度發掘曆史的盲點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曆史書上,並沒有三顧茅廬的記載。這個說法的由來,是諸葛亮自己的出師表,在裏麵,諸葛亮說劉備“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而劉備三顧諸葛亮於草廬之中,並不是請他出山,而是諸葛亮自己說的:“谘臣以天下之事。”也就是說,劉備三顧茅廬,是和諸葛亮請教天下的事情。並不是請他出山。如果是請他出山,大可等他出山之後,到劉備的地方再聊,那裏有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最近出現大量的故意用車撞人,或者爆炸建築物傷人的現象。這叫遍地張獻忠。也是叫獻忠學。
獻忠學要義:自己受了委屈,無處伸冤,就去大量傷害比自己更弱的無辜者。達到自己不想活了,別人也別想活,拉一群人一起走的效果。問題:這些張獻忠們,為什麽去傷害比自己更弱的,而不是找傷害自己的罪魁報仇?答案:他們想用最小的努力,到達最大的社會傷害成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3-14 14:05:47)
清風拂過滇池,滇池上,是一隻巨大的遊船,旗幟飛舞,幾個鬥大的金字繡在旗幟上:“滇陽侯”。 船上全是衣甲鮮明的士兵。威風凜凜,其它船隻都趕緊避開,免得衝撞了貴人。 在船頭的交椅上,身穿錦袍的世襲滇陽侯馬哈隻,春風滿麵的指點著水上的海鷗,給自己懷裏麵的八歲的愛子,侯府嫡子馬三寶,也就是後來的鄭和,講述自己遠渡重洋,到麥加朝聖的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周處的父親是周魴,是吳國大將軍全琮的人。 在曆史上的最大功績,就是學習老前輩黃蓋,再次詐降,騙了魏國的曹休。 魏國大司馬、揚州牧曹休率步、騎十萬人前往皖城接應周魴的出降。落入東吳大都督陸遜的伏擊圈,最終兵敗石亭。 然後老周的故事就結束了。後來的十多年,都是默默無聞到死。 兒子周處很小的時候,周魴就已經死了。 但是,周處家雖然也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鄭和的父親,是元朝的滇陽侯,在明滅元雲南的時候,全家被殺。鄭其實和明朝有殺父母之仇,但偏偏患上斯德哥爾摩症,成為明朝忠心的大太監。而儒家最尊天地君親師,鄭和做為閹黨頭目,為儒家不齒,而且他本人侍奉殺父仇人,愧對父母,當然是不可能學習儒家。很自然的,鄭和就拜當時的黑衣宰相,高僧姚廣孝為師。信仰佛教。等於一方麵,向皇帝表示自己和自己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鄭和是明朝大將藍玉攻破元朝的雲南的時候,抓的俘虜。當時他十歲,被送到南京做了太監,分配去服侍燕王。 鄭和本來就是元朝的貴族後代。 抓元朝貴族的子孫當太監,去服侍自己的子孫,符合朱元璋的農民翻身的自豪感。 鄭和曾祖父,是大名鼎鼎的元朝大臣伯顏,父親為世襲的滇陽侯。是元朝時候,雲南的一哥。 他們家在元朝,基本是雲南的土皇帝。 據記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公元219年的漢中之戰結束後,同年6月,劉備派劉封孟達攻打並且占領上庸,並且封劉封“副軍中郎將”就是副統帥。 劉備7月回到成都,稱漢中王,並且任命魏延為漢中太守。讓“一軍皆驚”,因為大家認為這個漢中太守必須是張飛擔任。 關張各守一方,才合常理。 同時關羽發動襄樊之戰,10月,活捉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12月,就走麥城被孫權所殺。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由於東寧之變,鄭明政權上下離心,滿清海軍在施琅的帶領下,在澎湖打敗了劉國軒的海軍主力。這個時候,是曆史的轉折點:戰後,宰輔馮錫範召開文武會議,與黃良驥、洪邦柱以及中書舍人鄭得瀟共同奏請幼王鄭克塽攻佔呂宋島(菲律賓),以延續東寧國的國祚。施琅此時派遣曾蜚前來招撫,並以總兵之職欲誘降劉國軒,劉國軒因而拉攏馮錫範以及眾多將領,主張舉國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曆史書上是這麽記載這件事情的: 東寧之變,又稱東寧政變,是明鄭永曆三十五年(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統治東寧的延平王鄭經逝世後,於“東都明京”承天府(今台南地區)所發生的政變。 身為外戚又兼任侍衛統領的馮錫範,聯合鄭哲順、劉國軒等宗室與將領,向太妃董友進“鄭克臧非鄭氏骨肉,而是李氏之子”等讒言,借口監國鄭克臧不是先王鄭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鄭成功被兒子通奸奶媽的事情活活氣死後。鄭家的勢力分成兩派,一派擁戴鄭成功的弟弟,另外一派擁戴鄭成功的兒子鄭經。結果在內戰中,鄭經發揮了一個明君的特色,信任手下,聽從建言,很快打敗了叔叔,成為台灣的新統治者。鄭成功是儒生出身,對於禮義廉恥特別重視,給兒子取名鄭經,就是希望家族這個重視儒家經義的傳統能繼續下去,徹底洗白,從海盜變成讀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