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日成的“半個中國人”身份,正是他人生最大也最諱莫如深的部分——他不僅是在中國長大、說一口流利東北話的“朝鮮小夥”,更是在中國革命體係裏,完成早期政治啟蒙和軍事訓練的“中共門徒”。令人玩味的是:這個根在中國、槍從中國、兵也多是中國訓練出來的人,卻在權力之巔,刻意抹去一切與中國有關的痕跡,將“親中派”連根拔[
閱讀全文]

在中國,若說哪個城市最容易讓人一邊羨慕一邊翻白眼,上海毫無懸念地榮登榜首。她繁華得體、氣質高貴,是個永遠穿著旗袍拎著LV,連歎氣都自帶法式腔調的城市。在這“白相人”的樂園裏,“外地人”是一個永遠也拿不到綠卡的群眾演員。上海人的“地域優越感”不是新聞,早已是網絡迷因中的“標配”。上海人不僅看不起外地人,連自己人都看[
閱讀全文]

在當今中國的新能源車市場,有一個品牌遠比造車品牌更火——那就是“華為”。但更令人眼花繚亂的,是華為那些紛紛擾擾、帶“界”字的汽車品牌:問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一時間,“界界皆華為”,仿佛華為正悄悄開辟一條“車界”絲綢之路,走在自主造車的前列。
但如果你問:“華為到底造不造車?”官方[
閱讀全文]

1983年,25歲的翟曼霞跪在刑場,風吹亂了她的頭發,也吹散了她心中最後一絲希望。她抬頭看著灰暗的天空,聲嘶力竭地喊道:“我是無罪的!”話音未落,一聲槍響劃破晨曦,熱血飛濺在塵土裏。她的罪名,不是殺人放火,也不是貪汙受賄,而是“流氓罪”:她談了18個男朋友,她喜歡穿吊帶和比基尼,她接受了西方教育後變得外向開朗,敢於表達情感和身體&hell[
閱讀全文]

某個風和日麗的春日晚間,央視新聞發現了新時代的“鐵證如山”,以一副“終於等到你”的姿態,發布了一則重大新聞——美國雞蛋貴了!在他們筆下,3月美國雞蛋價格達到每打6.23美元,約合人民幣3.8元一個,頓時宛如山崩地裂,“蛋民”哀鴻遍野,美國人民的“蛋自由”瞬間淪陷。更離奇的是,“倉儲超市限購”“超市雞蛋驚現天[
閱讀全文]

“天不會塌下來。”麵對中美貿易戰,一句來自高層的“定心丸”,成為輿論場的金句,滿載著鎮定、從容與一絲不容置疑的自信。聽起來很有氣勢,但細一琢磨,這話跟“別鬧了,雖然沒有菜,但至少還有飯”,本質上差不多。沒錯,中國當然能“活著”。活著這事兒,我們可是有經驗的。從三年自然災害“咬草根,啃樹皮”的歲月,到改革開[
閱讀全文]

上周五,中國發布新公告,將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稅率,由原先的84%對應提高至125%。這近乎宣告——“美國貨,別來了,來了也賣不出去”,堪稱關稅戰的“核選項”。與此同時,還語帶挑釁地附上一句:“若美方繼續玩關稅數字遊戲,中方將不予理會。”這句話聽起來像極了電影裏怒不可遏的反派角色在爆炸前,留給世界最後的遺言,[
閱讀全文]

在這個欲望翻湧、人心浮動的時代,說起愛情,總顯得有些廉價。愛情曾是古人筆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諾言,是詞人夢中“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的期盼。如今呢?它好像成了一道隨時可以撤單的菜單,一場上頭就上的約會遊戲,一種“沒感覺就換”的消耗品。現代人常常對婚姻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有人說,婚姻像圍城,外麵的人想進去,裏[
閱讀全文]

在當今中國,凡事都能歸結為一個字:“錢”。從修橋鋪路到科研登天,從國際外交到社會公益,在某些中國人的眼中,一切皆因“錢”起,亦因“錢”落。連遙遠的美利堅兩位最具爭議、也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唐納德·川普和埃隆·馬斯克——也未能逃過這“銅臭濾鏡”。他們的理想、信仰、使命感,被簡化為“掙錢的幌子[
閱讀全文]

在數字化時代,網戀成為一種常見的愛情形態。很多人可以跨越千山萬水,在虛擬空間中與一個從未謀麵的人,展開一場浪漫而深情的感情。而在心理學視角下,“投射效應”是解讀這一現象的一個重要切入點。投射效應(ProjectionEffect)是一種心理學現象,指個體在認知他人時,傾向於將自己的情感、意誌或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以己度人地認為他人具有與自己相同的[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