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雅酷原創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25-07-04 15:51:09)

在這個節奏越來越快、選擇越來越多的時代,我們的廚房卻往往歸於簡單。外賣軟件一個個紅得發紫,外麵的小吃攤香氣四溢,似乎在誘惑你“別做飯了,來我這兒吃吧”。但總有那麽些時候,比如一個陰雨綿綿的夜晚,或一個懶散得不想梳頭的午後,亦或者——最為現實地——冰箱裏隻剩下零星的幾個洋蔥,和一包孤獨地蜷縮在冷凍層角落的培根時,你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大而美”這個修辭手法,用在政治上,聽起來就像川普在房地產廣告上說的“世界級的高爾夫球場”或“全美最棒的金色馬桶”一樣——滿是誇張、炫耀,還帶點兒輕佻。然而,這一次,“大而美法案”(OneBigBeautifulBillAct,簡稱OBBBA)不再是地產廣告文案,而是真刀真槍通過國會、即將由總統在白宮簽署的聯邦法律。它不是一個政策,而是一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在當今中國政治輿論生態中,最令人啼笑皆非的群體,莫過於那些表麵上支持俄羅斯、聲援普京、義憤填膺批判烏克蘭的人。他們一邊高喊“俄羅斯正義!普京偉大!烏克蘭是美帝走狗!”,一邊義正辭嚴地宣稱自己反對西方霸權、反對顏色革命。但如果你回看曆史,正是這同一幫人,當年最堅決地舉起“打倒蘇修帝國主義”的拳頭。今日風向一變,他們就仿佛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在世界舞台上,川普和馬斯克無疑是兩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一個是世界最有權勢的領導人,一個則是全球財富的執牛耳者。他們都以行事果斷、突破常規著稱,似乎擁有隨心所欲的力量。但是,這兩個看似能呼風喚雨的人物,在美國的政治和社會生態中,都無法太“任性”。這並非偶然,而是美國獨特製度設計下的必然結果——一個既崇尚自由,又高度法治的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川普與馬斯克,從昔日的惺惺相惜到如今的互相嘲諷,一紙“大而美”財政法案,硬生生撕開了兩人政治婚姻的外衣。這場鬧劇並不是由理念衝突引發的高尚分歧,而更像是兩個性格極端、自我中心、都不願低頭的巨人,在同一個舞台上“爭C位”的表演事故。2025年6月末,在參議院即將表決一項名為《大而美財政改革法案》的法案前夕,埃隆·馬斯克在社交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批評紐約市長候選人佐蘭·曼達尼(ZoranMandanī):“他對我們的國家非常有害。他是個共產主義者”。這個評論,極具殺傷力,因為“共產主義”不是一個中性詞,而幾近政治與意識形態的禁忌詞,等同極端、專製、獨裁,甚至恐怖主義,它還帶有冷戰記憶、紅色恐慌以及“威脅民主價值觀”的負麵聯想。20世紀初,“無產階級解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新華社於2025年6月30日發布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統計公報》,截至2024年底,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已達1億零271萬,這一係列數字不僅展示了中共組織的“擴張成果”,更透露出中國當代社會的現實:中國,是一個“黨天下”的國家。黨,是社會的天,是政治的地,是前途的門票,是命運的籌碼。在這樣一個國家,黨不僅是政治生活的主軸,更早已滲透至社會結構的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每當夏風拂麵、院落菜畦青翠欲滴的時候,東北人的餐桌上,便會悄然出現一種令人垂涎又讓外地人摸不著頭腦的“名菜”——蘸醬菜。它不炒不煮,不調味不加熱,連菜都稱不上,隻不過是一撮綠葉、一段黃瓜,幹脆利落地往醬碗裏一拔,然後就塞進嘴裏嚼得滿口醬香。若是遇到一撮小蔥,那更是老饕最愛的“壓軸菜”:綠白分明的嫩蔥梗,一頭插進香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在現代社會,成功、奮鬥與拚搏被視為主旋律,個人價值往往與職位、財富、學曆掛鉤。可在2025年6月25日(農曆六月初一),香港養和醫院,一位真正從容走完人生旅程的文化雅士蔡瀾安然離世,享年83歲,未舉行任何儀式,遺體已火化。他用最溫柔的方式告別,不張揚、不造作,恰如其人:“瀟灑自在,一笑了之”。蔡瀾,這位橫跨電影、美食、出版、電視多個領域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如果把北約比作一個合夥開店的兄弟會,那麽美國絕對是那個出錢最多、出力最多、還總被埋怨最多的“老大哥”。而在這家兄弟連鎖店裏,歐洲一些“弟弟們”不但常年繳納會費不足,還總抱怨“老大哥”太強勢、太幹涉內政、不夠民主。在這種狀態下,川普一拍桌子,說了句常識中的常識:“你們愛防不防,反正我不想當冤大頭了。”日前,川普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1]
[2]
[3]
[4]
[5]
[>>]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