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月亮和銀狐狸

遊走江湖,記錄我思我想
博文
(2023-12-18 23:25:37)

現在,宇宙有三十七萬歲了。它看上去像一個膨脹的白色偏黃的光球。因為物質的引力吸引作用,膨脹速度正在放慢,降溫速度也在放緩。宇宙從橙色到紅色,慢慢變暗,最後逐漸消逝在可見光之外。而溫度也降到六十開氏度,也就是攝氏零下兩百多度。宇宙一遍黑暗而冰冷。大概人生幾十年總會有消沉和挫折的時候。而人類文明也是如此。古希臘的邁錫尼王國十年征戰特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12-15 15:11:30)

1964年,在新澤西州的貝爾實驗室接管了一台廢棄的衛星雷達通訊接收器,交給彭齊亞斯和威爾遜兩人做天文研究,探測銀河星係發出來的射電微波信息。貝爾實驗室一貫有基礎和應用科學方麵的深厚傳統。一百多年的曆史裏,貝爾實驗室曾九次榮獲諾貝爾獎,其中就有一項半導體晶體管的偉大發明和兩名華裔物理學家,朱棣文和崔琦。彭齊亞斯和威爾遜首先修整接收器。這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12-13 21:03:11)

在勒梅特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論的同時代以及以後的許多年裏,物理學界還有與之競爭的其它理論,比如穩態宇宙理論。大爆炸理論的確立和發展完全得益於一個富有個性和傳奇色彩的人和一個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觀測發現。伽莫夫於1904年出生在烏克蘭的敖德薩,曾經師從弗裏德曼。年輕的伽莫夫因為核物理學的卓越研究嶄露頭角,聲名鵲起。他在二十八歲時入選蘇聯科學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12-11 22:21:39)

此時的宇宙就像是一鍋翻滾的粒子湯。標準模型裏的基本粒子和反粒子都在以光速或接近光速的速度運動和碰撞。宇宙繼續膨脹,繼續冷卻。到了宇宙創生之後的十萬分之一秒時,宇宙的溫度降至一萬億度,相當於一億五千萬電子伏特。這時,強相互作用的耦合力增強,誇克和反誇克被永久束縛在重子和介子裏。在宇宙溫度連續下降的過程中,有幾種粒子行動在同時進行。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12-09 23:25:24)

1978年秋天,古斯在康奈爾大學做粒子物理學的博士後。他正患上支氣管炎,但還是參加了宇宙學和天體物理學家迪奇的一個講座。迪奇闡述了宇宙學裏的平坦性問題。廣義相對論認為物質會使空間彎曲。而在宇宙大尺度上的觀測說明宇宙是非常平坦的,意謂宇宙整體上類似一個歐幾裏德空間,曲率接近於零。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巧合。宇宙的空間曲率會隨著宇宙的膨脹發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12-07 21:00:34)

康德在人類理性的哲學研究裏曾經提出二律背反的現象。人們可以通過邏輯的理性推理得到兩個相反而又矛盾的命題,比如,一,時間有起點和空間是有限的,對應無限的時間無起點和空間是無限的;
二,物質由不可分的單元組成,對應物質是複合和無限可分的;
三,世界在自然法則之外還存在自由意誌,對應世界完全由自然法則決定,沒有自由意誌;
四,世界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12-06 22:48:58)

一百年前,人們對宇宙的了解非常有限。所有的星體都被認為屬於一個大的係統,就是我們的銀河係。其中有一些模糊的氣狀的物質,稱為星雲,但不知為何物。1923年,哈勃仔細觀察標號為M31的星雲,發現其中有幾個造父變星。現在我們知道造父變星是進入老年期的不穩定恒星。它的外部氣團會不斷的快速收縮和膨脹,導致溫度和光亮周斯性的變化。在夜空中不動的北極星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12-04 21:20:40)

四一路走來的宇宙 哈勃幾乎傳奇的一生無疑是當時乃至如今美國人自由不羈的精神寫照。1889年,哈勃出生在密蘇裏州,小愛因斯坦十歲。1900年,哈勃全家搬到芝加哥的郊區。不遠處的橡樹園,一個小孩剛出生不久。他就是後來著名的浪子海明威。哈勃少年時就身材高大魁梧,很有運動天賦。1906年的高中田徑運動會上,他在撐杆跳,鉛球,鐵餅,鏈球,跳高,和接力跑等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編織夢幻的人·附錄語》找到一些有意思的舊照片。無意還原超現實主義的曆史。姑且就此作為這個係列的結束。布列頓在1924年發表《超現實主義宣言》。超現實主義真正從達達主義中剝離出來。布列頓有好多個中文譯名(布雷東,布勒東,布洛東等)。超現實主義原本是阿波利奈爾描繪夏加爾早期巴黎時期繪畫的用詞。但夏加爾一生從沒承認自己是超現實主義風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編織夢幻的人·埃舍爾篇之二》很多人想弄懂埃舍爾繪畫的玄機。數學教師恩斯特曾寫文章,將埃舍爾的繪畫分類討論。除了平麵構圖,埃舍爾另有許多的版畫描繪立體空間的物景。埃舍爾自己也曾撰文闡述。埃舍爾認為人類的視覺感知是平麵的。外界景象無論遠近投影在視網膜上。但是人們會本能地將平麵影相作立體的解釋。埃舍爾的繪畫正是欺騙這種本能,讓人的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