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1】外婆與第一任丈夫王爺爺的相識,是通過她女子師範的同窗好友、著名的社會活動家王叔振和她的丈夫介紹的。王叔振(原名王淑貞)家是三原縣的大戶,她們兄妹幾人及配偶都是響當當的人物,與外婆關係密切。大哥王霆軒當過陝西省教育廳廳長,大嫂梁鳳笙,就是前文提到了的,外婆在女模時的管理員;五哥王君毅畢業於北京大學,進步組織共進社的成員,曾任西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8)

【1】 外婆生於1905年,陰曆3月14日。她聰明好學、才智過人,是來自太姥爺的基因;而曆經磨難的太婆則傳給了外婆自立好強、樂觀自信、堅韌不拔的品德。 外婆名叫吳淩霄,我一直覺得這個名字起得好:叫著上口,有內涵。想像著這個頗為現代的名字很可能不是出生時的原名,是外婆上學後自己改的。於是特地詢問三姨關於名字的出處。還真猜錯了,是太姥爺給起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4)
(2024-05-28 06:35:55)
一直覺得自己在味覺方麵沒什麽品位,對入口的東西基本區別不出優劣,所以平時對諸如美食、煙、茶、咖啡等都沒有太大的興趣,對酒也是如此。與親朋好友聚會,如果誰說:這兒有好酒;我反倒不以為然:一般酒就行,好酒對我來說就是浪費。國內探親帶回來的茅台等好酒,基本都送人了;留下兩瓶普通酒,偶爾自斟小酌一杯。餐桌上不得已必須推杯換盞時,首選白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0)

【1】 吳家老宅所在街區:書院門,指的是從碑林到關中書院門口的一條步行街,位於南門內東側。書院門的街名源於它裏麵的關中書院。這個書院是明清兩代陝西的最高學府,也是全國四大著名書院(其他三個是湖南的嶽麓書院、江西的白鹿洞書院、河南的睢陽書院)之一。光緒年間,改建成師範大學堂;民國時改為省立師範學校;現為西安師範學校。外婆家的四合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6)

【1】 一直對外婆的過往抱有強烈的好奇心,以她為首的大家庭,於我而言,以一種特有現象存在著。母親那一輩,兄妹五人:舅舅、大姨、母親、三姨、四姨。他(她)們間的關係有些複雜:有同父同母,有同父異母,有同母異父,還有既不同父也不同母。我們這一輩,兄弟姐妹22人,我排行16。但家族成員之間互敬互愛、互幫互助,全然沒有世俗眼光中,那些因親疏遠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0)
(2024-05-08 05:04:08)

(1)六一兒童節快要到了,幼兒園排練節目,參加活動的小朋友當中沒有性格內向的女兒。三十多人的班級隻挑剩下幾個孩子,女兒自然非常沮喪。“找老師說說去吧”,妻同我商量。還沒等我們的計劃付諸實施,第二天女兒回來時,麵色就已經轉晴:另外一個班有個節目需要群眾演員,她被拉過去補缺。這個節目的編排是這樣的:在‘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5)
(2024-02-19 09:04:35)

近來一直忙於為外婆寫傳。家中小字輩的我,忙碌地收錄著家族微信中姨姨哥哥姐姐們所發的大量信息,並陸續將它們歸納整理成文。這兩天接觸到了一個特別令我感興趣的人物:韓子佩,及其家人的有關信息。韓就是電影‘智取華山’中的那個國民黨頭目。 小時候同大部分男孩子一樣,對戰鬥故事情有獨鍾,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智取華山’自然很吸引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0)
(2024-02-11 06:19:48)

一直覺得自己性格比較內向,雖然私底下能說會道,但上不了台麵,人多時基本不吱聲。在國內都不願意拋頭露麵的自己,稀裏糊塗在海外居然上了春晚。 第一次上春晚記得是2007年。那年公司的華人同仁包了一家小餐館,以聚餐和茶話會的形式慶祝傳統佳節。會上以反串舞蹈“北京的金山上”開啟了春晚生涯,之後的幾年春晚更是‘鴨子上架’,被同事忽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0)
(2024-01-31 15:03:54)

網絡真是個好東西,隔空拉近了人們的距離;可以隨心了解外麵的世界,甚至還包括未知的家事。幾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在網上看到了外祖父的名字。那是前國家領導人***晚年的回憶錄,文中提到對他一生影響深遠的三個人:兩位老師和劉誌丹。外祖父的名字居然與大名鼎鼎的劉誌丹並列。試著查百度,老人的個人詞條赫然在目,這引發了我的好奇心。外婆這邊是個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6)
(2024-01-27 05:26:56)
出國後一直沒和國內的中學同學聯係過。十年前,他們搞聚會,編通訊錄,轉了幾道彎,要到了我的郵箱地址。一位當年沒怎麽說過話的女同學(網名:美麗一生),與我郵件往返交流了十幾次。今天整理文件,偶然重讀當時信件,依然感覺蠻有趣的。節選部分貼出來,樂一樂。美麗一生:以下簡稱“美”。美:老Z你好,好久不見,還挺想念,要是有時間就回來和同學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4)
[1]
[2]
[3]
[4]
[5]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