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遊子

久識文學城,才有時間整理文字。願與諸君共享浪花,慰藉遊子之意
個人資料
博文
(2020-05-25 05:38:04)
某天看《胡桃夾子》時,想起蘇聯芭蕾舞,烏蘭諾娃的白天鵝形象(見圖片)。“列寧在1918”是多數中國人知道的電影。我最初是從一本叫“列寧在1918”的圖畫書中知道裏麵有天鵝湖的芭蕾舞。我記得很清楚,黑天鵝女舞者點著腳尖做了一個持續三十二圈的旋轉(見圖片)。這是童年的回憶!謝謝你們!奧德賽芭蕾舞者,你們喚起了我的俄羅斯情結。 當然我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20-05-24 09:42:55)

今兒早散步時,見某家院子外月季花開得很盛。 想起童時的詩歌。 活久未見。 喜不自勝。 拜病毒所賜. 還是該換個活法?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Tome,VanGoghisthebestartistintheworld.Certainly,heisthemostpopularandgreatestartistaboveallthetime.Themostbelovedoneinnowadays.Hiscommandofacolorwasthemostmagnificent.Hetransformedthepainofhistormentedlifeintoanecstaticbeauty.Painwaseasytoportraybutheusedhispassionandpaintoportraytheecstasyandjoyandmagnificenceofourworld.Noonehadeverdoneitbefore.Perhapsnooneeverwillagain.Inmymind,thatstrangewildma...[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0-05-23 10:40:25)
我在一家電子公司做采購主管時,一次遇到要對外加工機器輔料的情況,當時挺棘手印象頗深。我工作那家公司隻有一條生產線,其中的高溫疊壓機是台灣廠子生產進口國內的。在機器需要附件時——一組聚四氟青銅材料的大口徑密封O型圈,其設備尾款未付(因同一批設備中其他設備有設計缺陷,雙方爭議拖延未付),聯係台方工廠拒絕賣配件給我公司。公司隻有一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在國內的時候從事采購工作好一段時間,分別是在一間電子工廠做過七年,在一家大的購物中心做行政和采購有兩年。今兒不知什麽緣由忽然想起為購物中心訂購一批禮品筆的前前後後來。 我工作的那家購物中心是家麵積挺大的新運營的商業綜合體。一次,大老板要求我在市場上找能做購物中心會員紀念品的禮品。我搜索了網絡,提供初選項圖片。他確定要一種鋼筆型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近日散步多,早晨遇到的遛狗的居民也多,碰麵次數多了,有時也聊幾句。 有個溜黑貝狗的大個子白老頭,每次遇到我他就把鬆了狗繩的狗再套起繩來,很為人著想。 我初次見他,感覺像見到美國西部老片中牛仔快槍手韋恩的老年版,高大健壯腰板筆直,自有一種風度。他常穿一件黑夾克,像是他的簽名衫。有時見相似人穿灰外套,遠看著像他,似乎矮了點,身形鬆弛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0-05-21 14:37:15)
前天晚上在AmazonPrimeVideo上偶遇JimmyOYang的脫口秀短篇集。我隻看了一集,已經對這小夥子相當佩服。先簡介一下他的背景:他13歲香港從父母來美國,今年35歲,32歲時轉為公民。他大學經濟係畢業後,不願從事傳統正常職業,堅持開展自己的夢想——做一名講英文脫口秀演員。他現住洛杉磯,在脫口秀演員的道路上摸爬滾打十幾年。他台風穩健,很有駕馭觀眾的能力,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0-05-20 14:58:13)
眉戶回憶我曾是地地道道的西安人。移民到紐約之前,我大約從5歲到移民前都住在西安市城牆內區域或城牆圈附近區域。我對西安市的方方麵麵都極焾熟。一個人,一座城。西安是我的城,在紐約我是那座城的外遷的女兒。那天觀牡丹被風吹動,想起眉戶《貴妃醉酒》的舞美段落,引發我想回憶一下我在西安的看戲經曆,它們包括我看過的眉戶及秦腔演出的劇目。眉戶起源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2020-05-19 19:56:36)
我介紹的第四本書也是我在後殖民主義小說學習中接觸到的,一位海地女作家寫的尋根小說。名字我一時記不起。書從一位12歲的海地女孩眼裏看世界,當時她在老家由祖母和姨媽看護,條件艱苦但有愛幸福成長著。有天她媽媽(離鄉多年在美打拚)寄來了飛機票,要她去美國團聚。她在新環境下生活成長,總是和周遭不和諧,後回到海地後找到滋養她的文化,獲得新生的勇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0-05-19 19:06:05)

《雪》是土耳其作家OrhanPamuk於2002年發表的小說。它描述一個流亡德國十二年的土耳其詩人KA回到故國土耳其十二天內發生的故事。他故鄉小城發生的政治衝突和經濟喪局令他非常壓抑失落,他參與到其中的事和不能參與的衝突都令他麵臨很大的道德良心折磨。這本後殖民主義小說中,作者如何邀請我們質疑自己現有的道德觀,重而樹立新的道德支架,是我在這本書裏最關注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31]
[32]
[33]
[34]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