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養魚經 無錫蠡湖,蠡堤有冶生亭,亭中石刻養魚經,傳說範蠡撰寫養魚經傳世,向吳人謝罪。 信步蠡堤見水亭亭中石勒養魚經 朱公親授治生法始有水鄉財運亨 【注】 冶生亭畔有範蠡塑像,一手秉筆,一手持養魚經,神采奕奕。亨,通達,順利。 【背景材料】 《範蠡養魚經》現存共400餘字,以問對形式記載了魚池構造、親魚規格、雌雄魚搭配比例、適宜放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鴟夷掛冠泛舟五湖平吳人物有勾踐、範蠡、文種和西施等,亦一時人傑也!勾踐滅吳後,在吳宮大宴群臣,作伐吳之曲,群臣大悅,勾踐高坐,了無喜色。範蠡知道勾踐心事,遂乘扁舟,從姑蘇蠡口出三江、入五湖,離開越王。養魚、製陶、經商,竟成富翁!(一)平吳霸越功蹝棄五湖中¹舸載西施去逍遙作富翁【注】
1.蹝(xǐ)棄,喻毫不足惜地加以拋棄。
五湖,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胥山歸來峰伍子胥被害之後,闔閭城軍民夜聚胥山西峰,麵對太湖長呼“伍子胥,魂歸來吧!”其峰由此命名為“歸來峰”。(一)歸來峰頂夜招魂胥井聲咽不忍聞湖湧波濤難洗恨江浮鴟革欲酬勳闔閭城堞隨煙滅吳國軍營曆火焚伍相忠魂何處去心隨潮水逐風雲【背景材料】元《無錫誌》載“胥山,在小雷山之西。由陳灣而上,曰廟渚山,即此山也。”山下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天井泉天井泉,又名胥泉,位於無錫閭江村。相
傳伍子胥屯兵闔閭城時挖成,至今猶存。胥井春秋物明澄映白雲晨妝三楚女日飲水犀軍難洗吳王恥長存伍相勳鴟夷浮水恨悲愴不堪聞【注】
“鴟夷浮水恨”,伍子自刎後,吳王將屍體用鴟夷之革盛之,浮之於閭江。伍子成敗因薦舉伍員薦舉竟何如七薦戰神成霸圖力舉專諸奪基業親推太宰以讒誅【注】
1.戰神,指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過昭關伍子胥帶著公子勝逃出鄭國,白天躲藏,晚上趕路,來到吳楚兩國交界處昭關(安徽含山縣北)關上懸掛畫像、嚴加盤查。伍子胥愁腸百結,一夜而成白頭翁。(一)欹床輾轉聽更鍾一夜愁成銀髪翁東出昭關離險境回望三楚恨無窮(二)鏡裏霜須心顫抖英雄珠淚濕前襟大仇未報容顏老一事無成揪碎心(三)改昭關碑銘¹伍員無計過昭關愁白須眉現鮐顏皇甫喬妝雙腿斷&s[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屬鏤劍

(一)
“屬鏤”劍名。《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越王遂賜文種屬鏤之劍。”;“伍子胥忠謀,吳王賜之屬鏤之劍,自剄而死。”吳越君王各賜屬鏤劍殺大臣。

屬鏤劍光寒逼人十年冤戮兩忠魂君王自古無情義誰讀春秋無淚痕《獻韓》元•韋居安
君家勳業在盤盂莫把頭顱問屬鏤
漢地不埋王莽骨唐天難庇祿山軀
【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陽山自刎公元前473年11月,越軍攻破姑蘇城,吳王夜半突圍,奔逃三天三夜,方到陽山,又被圍,請降存國,不允,自刎,臨死囑以白絹複麵,因羞見伍子於地下也!姑蘇城潰濃煙滾半醉吳王潰出城喋血突圍三晝夜陷身絕境近三更生吞稻穀陽山麓¹渴飲泥漿九曲浜³不願甬東王百戶自甘泉下臥孤塋重羅複麵因羞愧伏劍橫屍非矯情信用奸讒耽酒色²輕動幹戈重虛名一場吳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姑蘇突圍外一首 (一) 夜半吳宮悲角吭夫差倉促上疆場 鏤金犀甲沾殘酒蹄轂猶留脂粉香 【注】 蹄轂:tíɡū借指車馬。 【背景材料】 公元前473年,越王使士卒開渠,自南而東。將及蛇、匠二門之間,忽然太湖水發,自胥門洶湧而來,波濤竟將羅城蕩開一大穴,有鱄鰒無數,隨濤而入。遂驅兵入城,其後,因穴為門,名曰鱄鰒門,因水多葑草,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笠澤之戰¹泓上一戰後,夫差從黃池回國,勾踐因吳王實力尚在,同意講和,大劫而去。笠澤之戰發生在公元前478年,越國乘吳國大饑之年,發兵攻吳,雙方於笠澤江邊對壘。越軍兩翼中夜鼓噪佯攻,吳王調動上下兩軍隊布防,越國精銳,暗泅過江,直撲吳王中軍。吳軍大亂,一連三敗,是役,吳國精銳盡喪。越軍攻城不下,撤軍。笠澤江邊棲鳥驚時聞鼓角夜悲鳴越師雲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泓上之戰 (一)初戰 越甲襲姑蘇兵臨泓上隅 臨戎逢死敵恨不立時屠 太子修軍紀王孫輕令符 揮刀奪皂纛怒把敵酋俘 【注】
1.泓上,姑蘇東南郊,位於今天上海鬆江區華亭泖港一帶。
2.臨戎,親臨戰陣。
3.死敵,指姑蔑將領,姑蔑是百越中的一支人馬,在今衢州地區,饒勇善戰,名將有靈姑浮、疇無餘、胥犴、歐陽等。在第二次槜李之戰中,疇無餘、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21]
[22]
[23]
[24]
[2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