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題舜山後牛跡石》 【唐】魏璞 耕鑿連雲磴蹄痕見福衡¹ 泣天伸養誌喘月藉留名² 紀鳳儀同美³歌麟趾並榮? 勝遺方寸地風動後人耕? 【注】 1.福衡,福有保護的意思,福衡指綁在牛角上的橫木(一說穿於牛鼻的橫木)。 2.詩中“喘月”,即吳牛喘月之典,吳地之牛怕熱,見到月亮以為是太陽,嚇得喘息不止。 3.鳳儀是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硃凹雨澗》(高山八景之一)【明】翟正臣赤石如霞自一坳石迴飛瀑噴鬆梢峰腰曲曲盤丹穀¹雨後琅琅起臥蛟欹耳故堪高士枕論詩偏許布衣交隻今解得流泉意別有幽情避世潮【注】
1.欹耳,側耳之意。摘自《毗陵高山誌》《硃凹¹雨澗》(新韻)梁溪漁夫血色巉岩巨石凹縱橫裂縫亂生茅空山遇雨時飛瀑幽壑逢梅屢現蛟雨霽時聞杜鵑泣雷鳴常伴罡風號²白流多少傷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眉嶺月池》(高山八景之一)【明】翟正臣石磴縈迴一徑通白雲弄影水光同層崖如月懸池淨積翠橫眉入畫工坐久欲寒滄海氣望來先動玉蓮風隻因曾照西施麵夜夜嫦娥淡洗空摘自《毗陵高山誌》《眉嶺月池》梁溪漁夫眉嶺方池一徑通林間薄霧與雲同池懸山脊近銀漢月入荷塘浸碧空濡濕方知沾玉露馨香始覺沐蓮風素娥借作妝台鏡輕點胭脂淡洗容【背景材料】嶺月池,即舜池,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舜山】舜山,又名舜過山,高山,舜帝曾駐囤並親耕於此而得名,留下了舜河、舜田、舜井、舜橋等諸多遺跡,筆者根據古地理演變,考察結論是:它是太湖流域同中原水上交通、蘇南地區東西陸路交通樞紐。舜不到江南便罷,如果到江南,這裏就是必經通道、戰略要地,駐足於此六年一說,不像空穴來風。要確定這段曆史,關鍵是舜河是不是舜帝時代開鑿。如果考古探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秦望山》【宋】袁默雄伯關中亦一時並吞六國猶指揮自矜功德愚黔首¹塞海驅山疑有之【注】
黔首,(qiánshǒu)是戰國時期和秦代對百姓的稱呼。戰國時期已經廣泛使用,含義與當時常見的民、庶民同。黔,黎也。
【作者簡介】
袁默【宋】字思正,無錫人。嘉佑八年(一O六三)進士,工書。《青陽橋》【清】王士禎黛色連天際蒼蒼秦望山東巡殊不返留恨此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遺恨》 《續當年秦皇登峨耳山絕句》兩首 梁溪漁夫 (一) 五湖煙水一望收足下長江滾滾流 東顧滄溟心有恨長生乏術不勝愁 【注】
當年峨耳山南邊是浩瀚的古芙蓉湖,也稱無錫湖,還有別名五湖、上湖、射貴湖等名稱!山北則是江水,通過東舜河滾滾而來。其實這一點也不意外,原來沿江沒有節製閘,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江水通過舜河直灌這裏,每天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登秦望山遠眺》【清】承祖緒字敘臣絕頂許追攀奇觀拓宇寰眾峰歸眼底萬壑到眉間申浦寒潮咽龍城夕照殷¹須臾歸路晚²明月照鬆灣【注】1.殷yān〈形〉血紅色。龍城,常州別稱。2.須臾,片刻,短時間。《秦望山遇雨》梁溪漁夫雲埋秦望山暴雨霎那間淋潦澆衣履¹風寒侵百關²荊軻投匕歪³博浪擲椎偏?難比無情雨悄然埋後患【注】1.淋潦:滂沱大雨。2.百關,人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登秦峰至鳥窠禪寺》【清】承弼宗華千仞崗頭步履輕軒眉一笑氣縱橫白雲天遠連江影黃葉風多亂鳥聲憶共登臨京滬客幾回憑吊古今情蓉城東麵蓉湖北去馬來牛百感並¹【注】1.結尾句“去馬來牛”,詩用《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小渚崖之間,不辨牛馬。”感於世事不堪聞問而發,意為“不必究其指何種事,管不得許多黑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秦望山》二首之一【宋】 曾豐銳意秦皇初學仙要和雞犬也升天那知身與鮑同臭嬴氏炊寒不複煙【注】秦始皇公元前211年巡遊天下,前210年8月死於沙丘(今山東萊州)主其事者秘而不宣。時逢酷暑,返途遙遠,屍體發臭,於是在靈車裏塞了一石鮑魚,以亂其臭。......雲雲。《秋遊懷古》(寬韻)(排律)梁溪漁夫東南簇立翠屏峰一望煙巒十幾重朵朵芙蓉披黛幄行行秋雁唳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秦望山】秦望山,位於江陰西南,焦溪之東。九個青峰東西向橫亙簇立,西麵鶴峰到焦溪為止,主峰名為三茅峰,海拔189.3米,原名峨耳山,秦始皇到江南來,進古芙蓉湖前,登山遙望,頓時眼前一亮:碧葉連天,芙蓉盛開,荷香馨人心肺,胸襟為之開闊。逐改名秦望山。《秦望秋雲》(高山八景之一)【明】翟正臣東南齒齒簇連峰望入家家煙穴重石削芙蓉參碧落雲盤雕隼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