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張又普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22-02-12 09:05:41)
(254)水深火熱1953年,我出生於陝西省西安市,屬於“生在紅旗下,長在新社會”的人,從小接受的教育是:“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花園裏花朵真鮮豔,和暖的陽光照耀著我們,每個人臉上都笑開顏”、“世界上還有三分之二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等待著我們去解放”、“我們一定要解放台灣”、“要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為解放全人類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2-02-05 09:24:24)
(253)精英們的腳

最近(本文初稿於2021年5月),美籍華裔導演趙婷獲得了2021年度的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引起了網上一片軒然大波,也引起了我的興趣。奧斯卡金像獎,正式名稱是AcademyAwardofMerit,俗稱為TheOscars。是每年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組織與頒發的優秀電影的獎勵活動,是世界電影界的最高獎勵,可以類比於科學界的諾貝爾獎。2021年4月25日,在美國加州洛杉磯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1-29 09:13:43)
(064)不要放鞭炮又是一年一度的春節來了,首先祝大家春節愉快。春節是中國人的大節日,每年都會有很多人放鞭炮慶祝。但每當這時都會使我想起一件悲痛的事情。很多年以前,我的一位親戚在除夕晚上外出打醬油準備吃年飯,正在人行道上走路時,被一枚飛來的二踢腳命中左眼,導致單眼失明,終生殘廢。從此以後,我就變成了一位堅定不移的反鞭炮人士,利用一切可以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2-01-22 09:37:27)
(252)
自殺?他殺?最近,鋼琴家傅聰去世,引起網上眾多的懷念文章,並多次提到了他的父親傅雷,提到了著名的傅雷家書,提到了傅雷夫婦的慘死,但當提到傅雷的死因時,全都使用了“自殺”這一名詞。由此引起了我的思考,並導致了本文的產生。圖1:傅雷遺照漢語裏有許多成語,每一個成語的身後幾乎都有一個小故事,例如“老馬識途”。西方也同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2-01-15 10:00:47)
(251)
內蒙古的森林第一節:曆史介紹在中國北部有一塊遼闊的蒙古高原,麵積大約是274萬平方公裏,平均海拔高度是1580米。其中外蒙古是156萬,內蒙古是118萬平方公裏。這片土地又平又高,氣候惡劣,不適合農業生產,自古以來就是以畜牧業為主。與南方的農業國家中國比鄰而棲,形成了雙方相互友好往來、通婚、交流、競爭的複雜的曆史。漢族人的農業生產比較穩定,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1-08 08:59:14)
(250)
張又普:中俄邊界本文附有五份地圖,讓人一目了然。遺憾的是本網站不支持插圖,如果想要圖文並茂的pdf版,請電郵"wahaha_us@yahoo.com"。今日中國的疆域大致是清朝政府時代打下來的基礎。17世紀,俄國越過烏拉爾山,征服西伯利亞,開始與中國接壤,於是,雙方先後簽署了《尼布楚條約》、《布連斯奇界約》、和《恰克圖界約》,確定了兩國的邊界,以唐努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22-01-01 09:06:54)
(249)
張又普:湖廣債券1911年,為籌資修建湖南到廣東的鐵路,清朝政府向美、英、法、德四國發行了“湖廣鐵路債券”,借款總額650萬金英鎊,年息5厘,四十年到期,本息償還的最後期限是1951年。後來,美國政府收購了英、法、德三國的債券,所以美國政府和民間散戶是“湖廣鐵路債券”的主要持有者。1911年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新成立的中華民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48)
張又普:敢言彭德懷之二三事我是上小學的時侯知道的彭德懷其人。聽說他是十大元帥之一,國防部部長,前誌願軍總司令,是個好人。後來又聽說他是個反黨反毛主席的右傾機會主義分子,是個壞人。他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呢?當時年幼無知的我感到非常困惑。彭德懷(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征時任紅三軍團總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12-18 08:44:50)
(247)
張又普:方誌敏二三事文革前我讀小學的時候,就看過傳記讀物《方誌敏戰鬥的一生》和方誌敏的散文《可愛的中國》。從那時起,“鐵骨錚錚的革命烈士方誌敏”這一印象就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腦海。後來的幾十年,陸陸續續地知道了更多的方誌敏的事跡,這裏選擇印象深刻的二三事羅列於此,意在提醒當今年輕人,若有興趣曆史知識,應該知道並記住方誌敏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46)
張又普:一位紅軍戰士的長征1935年12月,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毛澤東在一次報告中首創了“長征”這個詞。1936年下半年,分散在全國各地的紅軍也都陸續來到了陝北的黃土高原,大家終於有時間休息,不用走路,也不用打仗了,延安甚至出現了來陝北考察訪問的好奇的外國人。這時,為了擴大影響、爭取援助,毛澤東就號召大家寫紅軍長征的回憶和感言。後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16]
[17]
[18]
[19]
[2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