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張又普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23-01-18 06:56:16)
不要放鞭炮又是一年一度的春節來了,首先祝大家春節愉快。春節是中國人的大節日,每年都會有很多人放鞭炮慶祝。但每當這時都會使我想起一件悲痛的事情。很多年以前,我的一位親戚在除夕晚上外出打醬油準備吃年飯,正在人行道上走路時,被一枚飛來的二踢腳命中左眼,導致單眼失明,終生殘廢。從此以後,我就變成了一位堅定不移的反鞭炮人士,利用一切可以利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3-01-14 09:32:02)
勇敢與鋼鐵我很小的時候就聽老師講過“戰鬥英雄邱少雲的故事”。說是朝鮮戰爭時,誌願軍向美軍陣地進攻,然而一片開闊地和美軍的機槍陣地阻礙了進路。誌願軍派遣一支小部隊隱藏在美軍陣地附近的小樹林,打算天黑後偷襲美軍。美軍也擔心誌願軍的偷襲,就在白天時向那片小樹林打了許多燃燒彈,潛伏在小樹林裏的邱少雲被燒著,然而他巋然不動,直到被燒死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1-10 10:41:19)
蘭德公司1950年6月25日,北韓金日成突然偷襲南韓,朝鮮戰爭爆發。戰場形勢瞬息萬變,轉眼間南韓的95%都被北韓占領,情急之下,美國打算出兵幫助南韓。美國人深信,北韓軍隊將不堪一擊,且蘇聯肯定不會出兵,唯一使美國人耽憂的是,中國是否會出兵?美國不願意和中國打仗。為此,美國國防部向當時的美國三家大型智囊公司提出問題:如果美軍進入北韓,中國是否會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3-01-07 09:18:13)
曆史人物李奇微馬修·邦克·李奇微(MatthewBunkerRidgway,1895年3月3日-1993年7月26日),美國陸軍四星上將。李奇微將軍生於維吉尼亞州門羅堡,1917年畢業於西點軍校,被授予陸軍少尉軍銜。李奇微軍事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任命是在1950年,他接過了第8集團軍的指揮權,並在1951年成為了聯合國軍總司令,1955年6月退役。朝鮮戰爭爆發時,美軍總司令是麥克阿瑟(DouglasMacArthur,[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12-31 09:35:39)
中美撞機小議本文有11份插圖,想要索取圖文並茂的PDF版的人,請電郵"wahaha_us@yahoo.com"。第一節:中美撞機(1/3)2001年4月1日,美軍EP-3E偵察機在距離中國海南島外海100公裏遠的地方對中國進行電子偵察,引起中方憤慨,遂派出兩架殲八戰鬥機前往攔截。由於美機沒有進入中國領空,不能擊落,殲八就想在美機前方極近的地方掠過,以示警告。然而技術上掌握得不太好,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12-24 09:49:30)
隧道遐想我年輕時曾經修過三年鐵路,故而一貫對世界各國的橋梁、隧道感興趣,並一貫是中國高鐵建設的支持者。本星期想發表一篇與隧道有關的短文。2007年1月20日,西安到柞水的高速公路全線通車,其中的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全長18.02公裏,為亞洲最長的公路隧道。2010年應友人邀請,我曾乘車參觀了該隧道,全線幹淨明亮,還有兩段兩邊有鮮活生動的壁畫,像迪斯尼樂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12-17 08:08:04)
回國被坑記最近,《華夏文摘》連連發表了“廣州受騙記”,“可恨的小偷”等文,講述了海外學人回國時被騙、被盜的不幸遭遇,弄得我也想來湊個熱鬧,給大家講述一下我個人的親身遭遇,提醒大家提高警惕,不要遭到同樣的下場。本文用的全都是真名真地址,本人也願意承擔由此產生的一切法律後果。我名叫張又普,原籍陝西省西安市,2009年4月,我回國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2-12-10 09:43:24)
衛生習慣我出國以前常聽人說,美國比中國先進兩百年,然而我到了美國之後才發現,是中國比美國先進12個小時。----引自美籍華裔喜劇演員黃西話說四百多年前,非洲有一個小小的村落,人口平均壽命不足三十歲。後來有一批歐洲人來到這個村莊,他們發現這個村子緊靠一條流速緩慢的小河,那是村裏唯一的水源,飲食、排泄全都在同一個地方。水源之肮髒難以形容,裏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2-12-03 09:34:43)
醫患關係我很喜歡周立波、郭德綱、趙本山這些小品、相聲演員,看他們的表演令人愉快發笑,能延年益壽。前不久我看了周立波很早以前的一個段子,專門講述中國的醫患關係,使我聯想起芝加哥的一起醫患關係故事,雖然不太有名,卻是真人真事,收錄於後,以饗讀者。有一位留學美國的李醫生,來自中國。他英語好的不得了,通過勤奮努力,竟然考上了美國的醫生執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11-25 16:06:36)
並屯政策本星期的話題是"並屯政策"。十幾年來,這篇文章一直在我心中構思著,總覺得應該幫助文中的王校長說上幾句話,讓他的生前作為可為後人予以評說。2012年10月以來開始動筆,反複修改、潤色,希望能留下一個客觀的曆史記錄,也希望通過我的拋磚引玉,引起曆史學家從另一角度研究“並屯政策”的興趣。本文最早於於2013年1月4日公開發表在《華夏文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