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這是由於美國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影響的吧。美國男性大多數人生活自理能力都比較強,洗衣做飯打掃房間都不是什麽難事。洗衣有機器可用,吃飯不想自己做,超市成品半成品的食品微波爐或烤箱加熱就行了,整理房間一般美國媽媽從小就培養孩子這方麵的自理能力。所以沒有女人的日常生活,男人也不會差到哪裏。 美國男女對性的理解也比較一致,就是成年男女雙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0-01-13 16:14:37)
看某壇子的熱點討論,如鯁在喉,有感而發。文明社會,推崇人人平等的社會理念,就是要做到充分尊重每個個體,不要對他人的種族膚色、體形長相、身體智力殘疾、宗教信仰、性別取向、年齡貧富等等根據自己的喜好做judgemental的評論。我們自己本身就是minority,如果被別人稱為chink,coolie,gook、小黃人……等等,感覺如何?無所謂還是感覺insulted?同理,公開場合說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冬日周末的清晨,室外薄霧繚繞,室內捧一杯現磨的拉鐵,拿幾塊奶香的杏仁酥,坐在爐火前,伴著三位音樂巨星天人合一的音樂,給我帶來不一樣的歡樂和喜悅,頓感人生何求? Dolly在60年代已在美國鄉村音樂中占有一席之地。Linda則是美國搖滾音樂女性開拓者之一,她嚐試橫跨鄉村音樂及搖滾音樂,在七十及八十年代成為美國最著名的女性歌唱家之一。,Emmylou也多次獲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大姐南希-生於1904年1月28日,卒於1973年6月30日。 本來一點也不想浪費筆墨在六位美女的父母,因為這對父母比較無聊,按今天的話來說是標準的屌絲男和鳳凰女,但寫著寫著怎麽也繞不過去,還是先簡要說說吧: 南希的父親-Redesdale男爵曾為英國上議院議員,他的曾曾祖父是英國的著名曆史學家威廉-米特福德,父親是一位外交官和作家,1902年被授予男爵爵位,在Glouce[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1904年的英國正值二十世紀動蕩的前頁,11月28日,英國的一個貴族家庭-米特福德男爵和夫人喜得了第一個女兒南希。從此到1920年間,在血腥風雨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前後後十多年間,米特福特家族又先後誕生了另外五位千金。此後的四十年代,正值青春韶華的六個女兒遭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殘酷洗禮,再往後又經曆二戰後具大的社會變革。直到2014年最後一位千金黛博瑞以94[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自從卡拉與薩爾瓦多1929年一見鍾情,兩人此後的生活與命運就緊緊相連在一起直到53年後,88歲的卡拉去世。 薩爾瓦多出生於西班牙的一個律師家庭,母親在他16歲時不幸離世,父親後來又娶了他的姨媽。薩爾瓦多性格古怪,敏感自戀,桀驁不馴,舉止怪異,但天生的藝術上的才華使他年紀青春就在超現實畫派中嶄露頭角,二十一歲就開了個人畫展。律師的父親對他交往這麽一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1929年,35歲的卡拉與丈夫保羅一起來到西班牙,他們會麵了超現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薩爾瓦多-達利。達利當時隻有25歲,卻對大他十歲之多的卡拉一見鍾情,然後不顧一切要跟已婚的卡拉生活在一起。卡拉離開了保羅與據說當時還是童男子的薩爾瓦多生活在一起,而且成為他的以後的業務經紀人和模特。被拋棄的保羅與卡拉此後仍然保持了一生的朋友關係。 對超現實主義有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話說卡拉與丈夫保羅和情人馬克思在一起恩恩愛愛了三年以後,這種反傳統的生活方式產生的矛盾與糾結慚慚占了上風。保羅厭倦了這種與馬克思共享妻子的生活,百般痛苦和爭執中選擇了退出。他毅然離開法國,弧身一人前去摩納哥散心,後來竟然又跑到法國殖民統治下的越南生活。 卡拉和馬克思仍然一起居住在巴黎的家中,但缺少了主角之一保羅的生活使他們感到失去許多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一戰後的歐洲滿目蒼荑,各種社會矛盾叢生。從戰爭中幸存下來的青年才俊們,懷著對現實的迷茫和不滿,在痛苦和壓抑中開始對各種藝術形式的探索與創新,反主流藝術風格的達達派開始嶄露頭角,而卡拉的詩人老公保羅也是其中的活躍者之一。有了女兒的卡拉沒有表現出對母親角色的任何興趣與責任感,而是懷著極大的熱情投入達達派們的社交活動中。她的聰穎與獨特的女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卡拉出生在十九世紀末俄羅斯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7歲的時候得了肺炎,當時的肺炎象今天癌症一樣難以治愈,家裏把她送到瑞士的遼養院治療。在青山綠水白雲縈繞的遼養院,卡拉偶遇與她同齡的法國男孩保羅.艾呂雅。同病相憐的少男少女一見鍾情,病中的保羅念念不忘想成為詩人的夢想,卡拉堅定地告訴他“你會成為一位偉大的詩人”。她變成他詩作的動力,他所有詩詞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