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明月

全部為作者原創作品。
博文
(2019-05-21 07:05:29)
從前在一個大獨裁者比臭蟲還多的時代裏,一位老師在課上讓自己的學生猜謎語。
“什麽東西天天危襟正坐,一臉正氣,不苟言笑…”
“王八,王八!”不等老師說完,學生紛紛搶答。
“我說的是在這人世上。”老師啟發道。
“王八蛋,王八蛋!”
此是引言。
我們的生活中倒底缺少了什麽呢?幽默。
那所謂的封建家教,輸送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宣傳教育鼓動家最愛用“反華勢力”這個詞喚醒老百姓的憂患意識。他們特希望老百姓能把自己想象成一群勢單力孤,被敵人重重包圍的孤膽英雄。
他們認為反華勢力嚴重破壞了中國的國家和人民形象,造成的國際影響非常深遠,讓國家和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對這股勢力必須采取斷然措施。
你說那些把問題產品銷往國外,使中國在國際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7)
(2019-05-17 06:26:29)
我的好友比爾來來回回地去了幾趟中國以後,中國的飛速發展給他留下了特深刻的印象。後來這老兄幹脆就給自己起了個名,叫“中國比爾”。我說你丫叫中國木耳得啦!
比爾是個一點架子沒有,嘴超貧的大學者。每出了書必簽上名送我一本,逼著我不得不孜孜不倦地拜讀。我們不但是哥們,簡直就是無話不談的兄弟。他時不常地給朋友介紹說,我是個“文化大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輝的父母都在南京電影製片廠工作。文革一開始,他們便雙雙被請進牛棚關了起來。輝隻好帶著妹妹跑到北京來投靠叔叔。我家跟輝的叔叔家一牆之隔,兩個陽台之間隻隔著一道編成菱形的竹籬笆,加上輝跟我一樣喜歡養鴿子養雞,倆人一拍即合就成了朋友。
我喜歡輝的一口南京腔的北京話,更喜歡聽他講南京梧桐遮陰的大街,城牆,總統府,中山陵…輝比我大三四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9-05-14 06:07:23)
出成都西行,很快車子便進了山清水秀的川西。滿目蒼翠,山巒起伏,美,美得盡收眼底而一望無際。
山川就像大海一樣,對我有一種神秘的吸引力。從都江堰到臥龍,順著崎嶇的山路,我曾一回回拍下了多少照片,記憶裏留下了多少的回憶。
那個矮瘦的賣竹笛的漢子收下我的錢後,竟一路追上來,非要再額外送我一支。“我多收了你的錢。再挑一支吧,下次你再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取《笑林廣記》一篇為引言:秀才年將七十,忽生一子。因有年紀而生,即名年紀。未幾又生一子,似可讀書,命名學問。次年,又生一子。笑曰:“如此老年,還要生兒,真笑話也。”因名曰“笑話”。三人年長無事,俱命入山打柴。及歸,夫問曰:“三子之柴孰多?”妻曰:“年紀有了一把,學問一點也無,笑話倒有一擔。”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美貿易紛爭是從一九五八年的“大躍進”開始的。當時一窮二白的中國在英明元首的指揮下,想通過一場動員全國男女老少齊上陣的生產力大爆發,“超英趕美”跑步進入他想象的共產主義社會。
遺憾的是在這場上下一致,同心同德,熱火朝天的運動中,人們不明原因地集體喪失了理智和常識。在一個農民執政的國家裏,農民出身的領袖們居然相信了農民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19-05-11 14:03:53)
這是個千真萬確的故事。故事裏的主人翁是我的親戚。時間回到1940年代末。在中原的一個古鎮上,有個家境殷實的小地主。地主知書達理,是個開明的鄉紳。他因暗中資助過共產黨,曾上了《毛選》的注腳。可惜,也萬幸的是,老爺子沒能活到“解放”。地主有兩個兒子。老大在縣城念完了高中,正趕上國共內戰,於是就回家子承父業,繼承了幾十畝地成了一家之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我是個討厭政治,不會玩權術的人,所以我才選擇背井離鄉,遠走高飛地來到了美國。我喜歡這個讓我率真,保持獨立思考的環境。我愛美利堅!但是近日《環球時報》上的一篇爛文,讓我不得不在此表明自己的看法。因為它含沙射影,詆毀汙蔑的是全體的海外華人,包括那些善於察言觀色,很能順應主子的意思遙相呼應的,自以為依然能在海外忠君愛國者。誰是真王麻子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前人民公仆,鐵道部長劉誌軍,最近為了更好地集中精力為人民鞠躬盡瘁,撇下妻女,情婦,贓款以及三百七十來套辦公地點和住處,義無反顧地搬進了秦城監獄。更可喜的是,劉部長忽然改變了工作和生活作風,開始說起實話來了。 在劉部長說的所有實話中,最讓老百姓交口稱讚的是,當他拒絕指定的辯護律師時,脫口而出的那句,“不知道法律有什麽用。”他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