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標題:泰坦尼克和瑪麗皇後
作者:張又普初稿於2012年11月17日 泰坦尼克號(Titanic)是20世紀初英國製造的一艘在當時世界最大的豪華客輪,排水量67,000噸。船體於1911年5月31日下水。在1912年4月15日從南安普頓至紐約的處女航中,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而沉沒,1522人葬生海底,造成了在和平時期最嚴重的一次航海事故。1955年,英國文學家NathanielPhilbrick發表了報告文學“冰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11-30 15:29:23)
標題:水滴試驗
作者:張又普初稿於2012年10月27日 話說某國某監獄有一死刑犯,二十有幾,年輕力壯,沒有文化,大字不識一個。就在他即將被執行死刑的前幾天,有幾位身穿白大褂的醫生來到監獄找他,對他說:“我們正在從事一項醫學實驗,打算測試一下人類的血液在人體中所占的比例,這個實驗需要把一個人全身的血液全放光,稱量一下放血前後的體重變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標題:關於日本東京地區的地震預警
作者:張又普初稿於2010年5月17日 近年來(本文初稿於2010年5月)中國連續發生了兩場大的地震,傷亡慘重,引起很多關心中國的人,包括方舟子先生在內,在新語絲網站上發表議論。按照今天的科學技術水平,想要預報地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地震預警似乎成了沒有辦法中的辦法。方舟子先生指出,地震預警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地震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標題:4位曆史人物介紹(2/2)
作者:張又普 (4)馮·布勞恩:http://zh.wikipedia.org/wiki/沃納·馮·布勞恩
沃納·馮·布勞恩(WernhervonBraun,1912年3月23日-1977年6月16日),德國火箭專家,二十世紀航天事業的先驅之一。1934年7月27日,獲得柏林洪堡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37年,在佩內明德大型火箭試驗基地任技術部主任,領導了德國的V1和V2火箭的研製工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標題:4位曆史人物介紹(1/2)
作者:張又普初稿於2012年9月22日 我很喜歡曆史,常常下功夫去鑽研一些曆史事件和曆史人物,下麵介紹的四個人都是我很感興趣的曆史人物,相互之間都有一些相似性和微妙的關係,資料均來自於百度。 (1)東條英機:http://baike.baidu.com/view/6813.htm
1884年12月30日出生於岩手縣的一個武士家庭,死於1948年11月4日。日本二戰甲級戰犯。在其出任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標題:現金流量與銀行劫匪
作者:張又普初稿於2012年9月8日 數年前的2012年9月,重慶一位銀行劫匪周克華殺人搶劫的案件,轟動全國。據報載,一位公司女出納到銀行提款,準備為員工發工資,不幸遭劫,與保鏢兩人一同殉難。首先我要向兩位不幸的遇難者深切致哀,而當時寫下本文的目的,不僅是致哀,更是想討論一下怎樣才能避免此類悲劇的問題。 隨身攜帶大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11-30 15:23:26)
標題:日本文化
作者:張又普 初稿於2004年1月24日,2015年8月1日二稿 2003年10月30日,中國西安市西北大學發生了一起中國學生抗議日本留學生和老師的“辱華行為”的事件。事件的導火線為2003年10月29日晚,西北大學外國語學院“外語文化節”閉幕晚會。當時在校的日本籍老師剛田以及包括野田直樹在內的三名留學生有一個表演節目,他們身穿突出男女性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11-30 15:21:57)
標題:給新疆人納稅
作者:張又普初稿於2003年11月8日 芝加哥地區中國人很多,各類同鄉會應運而生,我來自陝西,自然是西北同鄉會的成員,為此認識了許多新疆來的朋友。 結識的這些新疆朋友都是漢人,均為過去300年間從內地移民到新疆的漢人後代,與他們交友,使我受益匪淺。北疆(天山以北,包括烏魯木齊)多是漢人,經濟發達。南疆多是維吾爾人,經濟落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7-11-30 15:20:44)
標題:廣西農民範君
作者:張又普初稿於2003年6月15日 今有範君,廣西農民,自幼家貧。務農之餘,勤奮學習,聰穎過人,讀書成績上乘。 範君與筆者1977年同年高考中榜,分別考入廣西農學院和西安西北大學,相隔萬裏,素昧平生。大學畢業後,範君考入北京農科院讀碩士,學習期間豔遇,得一北京姑娘青睞,遂娶為妻。此後繼續奮鬥,攜全家移民加拿大,在McGill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11-30 15:19:18)
標題:日本731部隊
作者:張又普初稿於2006年1月7日 1925年日本簽署了關於禁止生物化學武器的日內瓦國際公約,受到該條約的啟發,日本生物武器專家石井四郎(1892年6月25日~1959年10月9日)向陸軍建議研究細菌武器。1930至1932年,石井去歐美考察兩年,回國後在陸軍軍醫學校設立了名為“防疫研究室”的細菌武器研究機構。1932年在中國東北哈爾濱郊外的背陰河設立了731[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26]
[27]
[28]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