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總統樸槿惠今日之錯隻是個人的悲劇嗎? 37年前的11月3號,韓國上下為遇刺身亡的總統樸正熙走上街頭舉行國葬;37年後的今天,韓國人又為深陷“崔順實門”的樸正熙之女樸槿惠走上街頭,要求她下台。 樸正熙死前的2個多月,曾在青瓦台的辦公室裏,寫下了一副中國書法贈給他的女兒樸槿惠:“身與名俱沒,江河萬古流”。 父親是樸槿惠的正資[
閱讀全文]
韓國檢察官到底有多牛
韓國總統樸槿惠閨蜜崔順實幹政斂財的醜聞,日前被韓國JTBC電視台的記者曝光,在韓國政壇引發軒然大波。拋開那些眼花繚亂的情節,此事的關鍵是樸槿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總統是否涉嫌犯罪的問題。10月27日,韓國大檢察廳成立由首爾中央地方檢察廳檢察長李永烈為負責人的14人特別檢察組調查此事,可以說,樸槿惠的命運很大程度上掌[
閱讀全文]
酒駕之後裝老外這是玩的哪一出
10月22日淩晨,重慶南岸區曉月路發生一起因酒後駕車導致的道路交通事故。事故發生後,駕車男子未熄火就在路邊嘔吐。麵對趕來的交巡警,他先是“飆英語”裝外國人,然後稱不知道是誰開的車,拒不配合民警調查。隨後,民警調取了沿途監控視頻,發現該車駕駛員正是該男子。(10月30日《新文化報》) 酒後駕車的人其實[
閱讀全文]
限製民事行為能力年齡變6歲,弊大於利? 導語:今日,民法總則草案二審稿中,對限製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年齡下限規定為“六周歲”。這次修改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爭議,限製民事行為能力人年齡下調,6歲孩子能不能“包養”女主播?下降年齡下限究竟對保護未成年人的利益有多大作用,似乎依然有待進一步評估。整齊劃一的“6歲”有現實[
閱讀全文]
怎麽看菲律賓總統與外長的“外交雙簧”
杜特爾特承認自己的嘴大,也為自己的不當言論道歉或者辯解,如果外長可以給兜底,那杜特爾特就可以率性而為,口出狂言也無所謂了。 表示“兩年內,美國軍隊要從菲律賓撤走”,稱南海問題“隻希望和中國對話”,在日本訪問的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保持了其“大嘴”的風格——前腳菲律[
閱讀全文]
崔順實歸國樸槿惠如何走出“親信門”
從10月24日開始,韓國總統樸槿惠的“親信幹政”事件,如滾雪球一般發展。如今一個星期過去了,局勢雖有不少進展,但如何收場仍不明朗。 其中最重要的問題當然是,樸槿惠將以何種方式走出“親信門”? 撥開各種稀奇古怪傳聞和八卦消息的迷霧,這個事件目前最重要的進展是,事件主角、幹政的親[
閱讀全文]
英媒:中國木雕中發現明朝紙幣總估值超30萬元 11月1日報道英媒稱,一張由明朝開國皇帝發行的皺巴巴的紙幣,被發現藏於一座13世紀雕刻的中國木雕內。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1月1日報道,這座羅漢(達到涅槃境界的修行者)頭部的雕像,在經過澳大利亞拍賣行Mossgreen的雷·特裏加斯基斯(RayTregaskis)檢查後,透露了其隱藏了700年的秘密。 中國最初於10世紀發[
閱讀全文]
中國與梵蒂岡或簽署主教任命協議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徐珍珍】美國《華爾街日報》10月30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中國和梵蒂岡考慮簽署主教任命權協議,雙方的談判代表就中國天主教的主教任命問題達成妥協。 報道稱,根據提議,中國政府在主教任命上可提出幾名候選人,讓教皇從其中選擇;教皇有權拒絕候選人,並可要求提名新的候選人。 《華爾街日報[
閱讀全文]
日右翼揚言炸掉慰安婦資料館要撤去與日戰爭罪行有關的資料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楊蓯宇環球時報特約記者盧昊】日本首家收集二戰日軍性犯罪證據的慰安婦資料館“女性戰爭與和平資料館”10月30日收到極右翼恐怖組織“赤報隊”恐嚇。“赤報隊”要求資料館立刻撤去館內所有關於日本戰爭罪行的曆史資料,否則“將炸掉資料館”。[
閱讀全文]
韓國光化門現斷頭台民眾要求樸槿惠下台
韓國總統樸槿惠平日講話常常提起斷頭台,最近,有憤怒市民真的把斷頭台搬了出來。 據韓媒30日報道,這座斷頭台高約4米,於29日下午4時出現在首爾光化門廣場。而韓國主要的政治、行政部門,都聚集在這個國家級中心廣場。
斷頭台與朝鮮王朝著名海軍將領、民族英雄李舜臣的銅像相對。為避免騷亂,警方在發現[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