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我的”原創”說說土改分房產到改革開放房產歸還那些事,土改分田地開大會鬥地主,開大會確實出現有打人事件,當年我村在“操場壩”開大會,(操場壩是當年解放軍在河邊開辟出來專供解放軍練操之用的場地,兼作放電影用地,放電影用吉普車發電,大卡車進不去)。我村打的不是地主而是她自己公公,兒媳婦用腳穿的木屐打她公公頭,打到頭破血流這是[
閱讀全文]
再打一謎:兩個文才出眾同窗好友、一個考上在京做官,另一個淘汰回了老家,在老家的有次上京辦事,正好碰見在京城做官同窗好友,久別多年在京做官老友問起分別多年好友,現今在鄉間可好幹何職業,鄉間友人不好意思明告,吟了一首詩,“頭帶千空頂笠、身穿四十八兩、穿褲似江河之水、著鞋堯舜頂天下、著襪萬丈深潭”,做官老友猜了半天也猜不出來,到底[
閱讀全文]
我初到英國在第一間餐館情況,我64年到香港,幹過九種行業之多,72年結婚73年有小孩後生活困難重重,工作不穩定時有時無,在此情況下每天都在徬徨過日子。75年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遠走萬裏跑到英國謀生,我是拿做熟食勞工紙(工簽)合法到英國工作的,勞工紙每年都要到警察局報到一次,每次還必須老板一齊去。在英工作管得很嚴,除了每年都要到警察局報到外,還不[
閱讀全文]
我也來打上一個謎…一個醉漢在路邊倒下,一個尼姑看見急忙把他帶回尼姑庵,尼姑怕人說閑話在庵門兩邊每邊寫上一行字,一邊寫著“尼姑舅姊醉漢妻”、另一邊寫著“醉漢妻弟尼姑舅”。路人又看又猜,究竟他兩有啥關係?(貼士):醉漢老婆是沒有姊妹的。
熱帖:(點擊看次數)…自作多情的“護照唯有者
熱帖:(點擊看次數)…老人生活&h[
閱讀全文]
說件真故事,我的小餐館開張時附近住有一位老華僑,老華僑當年年紀八十多,行動不大方便要用拐杖,由於離得近及周圍也沒幾個華人,老華僑幾乎天天在我餐館中午休息時到來聊天,講述過去和目前看法。他是東莞人,老婆是大地主家庭,嫁給他後生了兩男一女,他們一家六十年代移居英國,老華僑在當地買有房子獨居,兩個兒子己成家另住,唯為女兒間中跟他一起住,[
閱讀全文]
我這三年多在網上接觸到很多新事物,人生百態表露無遺,有如脫光照鏡子,在網上和年輕人聊天感到特別舒暢,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其樂融融。總比日日對著一班老人寬心得多,我目前還不至於要到老人院,我覺得日日對著一班老人沒意思,老人對老人,心態會變得越來越老,這樣下去癡呆會提前到來。老人有何可聊,無非就是講些陳舊東西,或下下棋打打牌、覺得這樣過日[
閱讀全文]
我鄉地處偏僻耕地少,男人大部分都到海外謀生,我叔公也是因為家裏沒有田地才出去的。自我懂事起從聽和見略知多少。我父親是長子,有一個弟弟兩個妹妹,我兩個姑姑在我進門時己經出嫁,兩位姑姑都是嫁給附近農村人,小姑姑隻有在年節中“轉妹家”才能見到。另一位姑姑一家解放前己移居香港,姑姑一家在香港生活非常困難,初期住在石硤尾木屋區,石硤尾[
閱讀全文]

美食,除了中國誰還敢爭第一,中國“八大菜係”魯、川、粵、閩、蘇、浙、湘、徽,以我這種普通人是無法全部享受到的,我不識享受也不會享受,例如有名的全聚德北京填鴨,懂得吃的人才能享受到其中好處,以我這種隻會填胞肚子的人,給我龍肉也品嚐不出味道來,什麽叫好食?適合自己口味就叫好食,北京填鴨好食?我認為不見得,北京填鴨吃的全是皮,還[
閱讀全文]

90代初來大量學生出國留學,改革開放初期出來留學的幾乎都是公派博士生,後來慢慢有些出來讀碩士的,再後來就亂了,有讀大學本科的,有讀預科的,初中高中的,各種各樣什麽樣人都有。最初那批博士生很多都帶有家屬的,他們勤工儉學賺點外快幫補家用,為了生活過好一點被迫虎落平陽被犬欺馬死落地行什麽工作都做,餐館超市到處找工作,餐館洗盤子送外賣派菜[
閱讀全文]

人生七十古來稀、快活一時算一時,雖然現代七十多不算老,八、九十歲甚至一百大在人在,但上網站寫的相信不多。自從退休後逛街逛公司貫來不感興趣,光看不買沒意思。不如夏天天氣好時在後院鋤地搬石頭種種菜,恢複一下農民生活,一鍛煉身體,二提防手腳僵硬。冬天或天氣不好時上上網寫下博客,寫博客好處在於靈活腦筋,看看自已還能想起多少事物。我自由2015[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