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小兔三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15-06-06 12:16:53)


今年的歐洲行程始於北歐。不細想安徒生童話的悲傷,哥本哈根還是很好玩的,號稱北歐的巴黎。五月中旬仍有些冷,處處春暖花開。從市政廳廣場走進世界上最長的步行商業街Stroget,中途可見一個大教堂(CopenhagenCathedral),旁邊是哥本哈根大學的老校區,著名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NielsBohr)的雕像離很遠我就認出來了,那可是我們物理學子的老前輩呀,對他的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網上買了一個藍牙自拍器,用了幾次,新鮮感過去後就嫌麻煩了。這次歐洲旅行多虧了這神器。總不能老麻煩人呀。特別是在新天鵝堡後麵的小橋上,請人照不可能,橋很窄,橋下麵是萬丈深淵,每年不知有多少手機、相機掉下橋去。 從慕尼黑出發的一日遊很多,我們一天去了新天鵝堡(NeuschwansteinCastle)和林德霍夫宮(LinderhofPalace),另一天去薩爾茨堡和Wolfgangsee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因為女兒未能跟我們去布拉格,所以先把布拉格的照片傳上來分享。看到許多情侶徜徉在美麗的布拉格城堡,覺得彌補了一下我們當年無法承擔的蜜月旅行。從背麵看我們兩個人依偎拉著手,誤以為是新婚伴侶,繞過來一看前麵,原來是相互攙扶著怕滑倒。照相不多,沒有了年輕時的激情。一起爬287節台階的聖維特大教堂時,歇了兩三次,但是一定要上去,風景絕好。從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今年歐元貶值按理說應該有利於歐洲旅遊,但是機票並不比去年便宜,參觀費用也比去年漲了許多,比如斯德哥爾摩所有景點門票都漲了20~30克朗不等,StockholmCard比去年漲了近100克朗。北歐似乎也不太歡迎我們。哥本哈根的一些飯館菜單上找不到英文。斯德哥爾摩的一些飯館幹脆用法語。為什麽沒有中文呀。從斯德哥爾摩登機回美國時飽受折磨(教訓是一定要提前2小時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對現實社會不滿時我們常懷念“Thegoodolddays”,可是哪裏能找到又old又good的地方呢?如果警惕性高、能提防街頭不軌分子,巴黎確實是一個懷舊的好地方。為了躲開夏日的旅遊高峰,女兒暑假一開始,我們就飛往歐洲,這一次除了去巴黎,還走馬觀花地去了北歐、東歐。先說一下巴黎的經曆,因為最喜歡的還是這個永恒不變的美麗之都。 5月18日晚飛機緩緩降落在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一圖勝過千字,BABA今天的盤中低點終於接近了去年IPO的最初定價,看上去便宜但是誰敢買?股票的技術指標糟透了,跌勢太強最好不要碰。共同基金的經理們捏著鼻子也要買,因為許多基金是passive管理,隻要是上市公司都在其考慮之中。
股票與公司關聯很弱,好股票不一定是好公司,反過來,好公司不一定是好股票。阿裏巴巴的業務範圍幾乎把Amazon、Ebay、Paypal和Google[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2015-04-30 14:46:38)


中國大媽已成為流行詞,《華爾街日報》創造的“dama”這個詞有希望收入牛津英語詞典。兩年前,紐約黃金從頂峰時的每盎司1800美元跌至1400美元,中國大媽無畏無懼,逆向買入,黃金價格一度反彈,讓華爾街的空頭大鱷短線止損認輸,中國大媽名震國際金融界。大陸媒體形容刀槍不入的中國大媽打敗了華爾街。但是現在來看,還是華爾街贏了,第一波大跌時瘋狂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4-25 16:56:17)


人的觀念總是先入為主,最早看《南征北戰》和《紅日》等戰爭片,對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有點懼怕,以至於來到台灣看到青天白日旗不敢足視,馬上扭頭旁觀。
旅行總是很辛苦,聯航871起飛就晚點,13個小時直飛到台北,桃園機場過了海關發現有兩個出口,而接我們的人不知在哪個口等,又不舉牌子,幸虧有朋友借給我們的手機。坐上車沿路看到街景(見下圖)有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5)


納斯達克指數正迅速衝向5000點,離15年前的高位相差無幾了,把老一代玩股人帶回了第一次泡沫的記憶。那時許多不贏利的網絡公司上市後股價一路衝天,泡沫破裂之時又是這些公司一夜倒閉,令無數股民血本無歸,納斯達克指數跌至1200點。
現在股市的情況是不是又一個泡沫?我認為還不是,Notyet。現在的科技公司都很成熟,與第一次泡沫時相比,現在科技公司的股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2-22 10:47:39)


來美國後比較喜歡的電影寥寥無幾,《Backtothefuture》算是一個,把電視已普及的年代與過去對比,舊時的人家以擁有一台黑白電視而自豪炫耀,對裏根未來能當上總統驚訝不已。現代好萊塢再也拍不出那麽精彩的電影,如果再拍這類電影,一定要對比一下二十多年前沒有互聯網的那個年代,反差效果會更好。
92年我寫畢業論文時還沒有互聯網,電腦也沒有PC的視窗95,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
[21]
[22]
[23]
[24]
[2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