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小兔三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16-06-03 11:58:35)

巴黎近日又添許多新景觀,就是水位高漲的塞納河兩岸建築以及河上無船可通過的一座座橋梁。遊覽巴黎必不可少的內容之一是坐遊船欣賞岸邊古跡和多姿多彩、風格各異的橋。曆史最悠久的是新橋,最華麗的是亞曆山大三世橋,最浪漫的是藝術橋。 所謂新橋並不新,而是因為它是第一座石拱橋,建於1578年,之前都是木橋。新橋建成後再也沒有重建,與經久耐用成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6-01 11:23:01)

法國有一種文化叫罷工,有一種運動叫遊行。罷工是法國人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在頻率還是在規模上,法國都名列前茅。遊行的曆史淵源可追溯到1789年大革命,其結果影響了整個世界曆史的進程。著名的1968年大罷工差點推翻法國政府。法國大革命凸顯了法國人的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懷疑一切、否定一切成為一種思維模式。頻繁發生的罷工正是這種文化的反映。 俗活說&l[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9)
(2016-05-27 17:36:04)

今天是長周末之前最後一個交易日,標普指數又一次接近今年的最高點2100,可以肯定地說,SellinMay的老黃曆不靈驗了。股市無常,誰也無法預測,即使有人一兩次說對了,大家奉為權威,也難保下一次預測失誤。目前要麵對的問題是,要不要追高。
早年有一位追高的基金經理赫赫有名,執掌麥哲倫旗幟fund,不是那位大名鼎鼎的Peter,而是其後隔一代的Bob,他選股一般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16-05-26 06:31:44)

早年在國內出差公費旅遊,所到之處皆可見'到此一遊"的題字,其中也有寫得不錯的,書法嫻熟,頗見功底,大概每到一處都練一筆,日積月累,自成一體。我個人那時的旅遊確實是匆匆看一眼,後來不可能再去,“到此一遊”名符其實。第一次去巴黎時,激動萬分,但沒敢刻那四個字,因為我知道還會再來的,一遊不能盡興。
除了巴黎,大部分旅遊景點對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6-05-23 22:01:41)

全球最適宜居住城市排名榜上,加拿大的蒙特利爾總是很靠前。女兒剛從那裏遊玩回來,問及印象如何,答曰您不會喜歡的。為什麽評估總說好?我想大概也像大學排名次一樣,好與不好因人而異,結論莫衷一是。比如我居住在灣區的一個中等城市,與舊金山相比,肯定被甩出幾條街,但是我覺得比舊金山好,更適合我居住。說蒙特利爾是小巴黎,咱不太相信,巴黎是唯一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2016-05-18 22:35:50)

魁北克城(QuebecCity)是加拿大魁北克省省會,加拿大東部的重要城市和港口,位於聖勞倫斯河與聖查爾斯河匯合處。法國探險家於1608年建城,當時是新法蘭西的首府。20年前媽媽在這裏留影,一轉眼女兒長大了,在同一景點也照了張相片。 魁北克城建在陡峭的高坡上,懸崖峭壁將城市劃為上城和下城兩部分。上城是宗教活動區和行政管理區,四周有城牆環繞,集中了許多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5-15 15:52:43)

美國的大學放假真早,剛五月中旬就沒課了。交那麽多學費,真正上課沒幾個月,平均下來一天將近一百塊吧。想起我們零學費上學那時候,通常要到六月中旬才放暑假。五月正忙著複習準備期末考試,哪有心思出去玩啊。
多倫多咱沒去過,據說很美,女兒寄來的照片看上去不錯。尼亞加拉大瀑布還是那麽壯觀。以前跟她說起我們去水牛城和大瀑布的事,她第一反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16-05-09 22:23:48)

上一篇講巴黎的八區,商業氣息已顯濃厚,談到九區就更離不開購物。當年畢業回國時,國人稀罕的竟是便攜式CD播放機,現在成古董了。免稅指標真不夠用的,兩家人(父母和嶽父母)都要照顧到。其實也沒什麽大件(彩電音響之類的),不像現在回國有買車免稅的優惠。關鍵是那時免稅店的很多電器,外麵商店確實買不到,質量也有保證。這麽多年了,國人依然喜歡搶購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去年寫博客提到川普,還覺得他不會成氣候,一個地產大亨出來玩票,有錢就任性,過把癮而已。特別是在辯論會上杠上主持人梅根凱莉,口無遮攔,豈止政治不正確,簡直是反動。好幾次被反對派抓住要害、幾乎要垮,被昔日盟友羅姆尼痛斥為fraud,毫無可取之處。就這麽一個滾刀肉,一路跌跌撞撞走來毫發無損,打敗所有共和黨競選對手,儼然一個新總統呼之欲出。再叫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6-05-03 20:52:56)

感覺最近兩年衰老很快,原以為開了博客可以多動腦筋、延緩衰老,結果反而促生白發,每一篇博文都伴隨著幾根新生的白發。還以為多出去走走,旅遊可以修心養性,但是明顯感覺體力不支,時差反應越來越難以抵擋,再加上歐洲這兩年的不安穩,旅途勞心勞力,每次回來都要恢複好久。所以說,客觀規律是不以人的思想意識而轉移的,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事與願違。接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4)
[<<]
[16]
[17]
[18]
[19]
[2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