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在北美姓崔的老哥,因香港“占中”言行被眾鄉親們猛噴,讓網民們著實的秀了一把吐槽之技。以往看過幾集他拿“海外華人”開涮的段子,之後都忘記了什麽叫“笑”了,難道他真有一幫笑點低的粉絲。這次他點炮涉及"政治",沒玩好惹眾怒,大夥的口水酸甜苦辣澀,可見“姓崔”的還是滿讓人關注的,其中雖有所謂的“文革”式[
閱讀全文]
當我們期待被世界認可時,渴望得諾貝爾獎之心昭然若市,因那時需要榜樣的力量激勵萬眾。可當和平獎和文學獎被我們名至所歸時,大家反而不以為然,且質疑聲不絕於耳。看來國強民燥,不是什麽賜予都能讓人賞心悅目的。
[
閱讀全文]
常說審美是來自直覺,如音樂,繪畫....,但如果告知你所欣賞的是來自於你所厭惡人之手,美感可能即刻煙消雲散,為什麽?審美不但是感官之事,更重要的內心至真至善的呼應。若非此,君乃是人格分裂。[
閱讀全文]
現在人們熱衷於"人生規劃",但常常是眼高手低不自量力,結果是為了將來而過現在的生活,於是很容易不滿現狀且過的也很不踏實。其實人生真是難以規劃,因江湖險惡事事難料。唯"盡人事聽天命",否則到頭來還是"南柯一夢"。[
閱讀全文]
失魂落魄時,憂鬱的歌聲,曲曲悅耳,傷心的詩文,字字入心,至情至景,讓人共鳴。一旦境遇發生了變化,心複常態,再聽再讀那“變態”的東西,就會感到索然無味,難以共鳴。[
閱讀全文]
忽雲忽雨呼天嬈,
忽明忽暗弧光搖。
忽動忽靜乎心跳,
忽喜忽悲互情窕。[
閱讀全文]
在現實生活中,當卷入矛盾或是非時,絞盡腦汁越想脫身,反而越陷越深和越纏越緊,這時情感超越理智,一不小心就是衝動的魔鬼。解脫的辦法是將自己拉回到啟事的原點,回歸淡定和理性,就象紊亂的計算一樣需要的是重新格式化。[
閱讀全文]
各種“心靈雞湯”在微博/微信上滋補著每一個“對物質和精神渴求”的粉絲。“湯”重在味道,有喜歡也必有不喜歡,這就是它存在的價值。但是喝”湯“時真的要用”心“,因”湯“畢竟是水做的嘛,一不留神就會被”湯“洗了腦,牽著鼻子走,連初衷和原有的理念都會九霄雲外,最後自己到成了落湯雞。[
閱讀全文]
當前中國文化核心/道德規範/價值觀的缺失,其實正是各路豪傑,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大顯身手的好機會。想一想羅馬和德意誌,成為帝國前出現多少劃時代的哲學家,偉大的思想造就偉大的時代。所以無論是重建,西化,還是推陳出新,需要的是仁人誌士沉下心去踐行,也許這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
閱讀全文]
從整體宏觀來看,是毛澤東讓中國人民站起來,是鄧小平讓中國人富起來,下一個能在中國稱為偉人的將是肩負重建中國文化核心和道德規範與價值觀之人。
[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