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裏·紀伯倫(英語:KhalilGibran,阿拉伯語:جبرانخليلجبران)本名是GibranKhalilGibran,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紀伯倫是一個黎巴嫩藝術家,詩人,作家,哲學家和神學家,是阿拉伯現代小說和藝術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紀阿拉伯新文學道路的開拓者之一。代表作:《淚與笑》、《沙與沫》、《先知》。紀伯[
閱讀全文]
泰戈爾畫像泰戈爾是印度詩人、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1913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在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對泰戈爾來說,他的詩是他奉獻給神的禮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飛鳥集》。中文名: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外文名:Tagore,Rabindranath國籍:印度出[
閱讀全文]
林徽因
林徽因,原名徽音,曾以“薇音”為筆名。閩縣(今福州市)人,出身於官宦世家。祖父林孝恂進士出身,曆官浙江金華、孝豐等地。父林長民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擅詩文,工書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等職。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六月,徽因生於浙江杭州,隨祖父母居住。5歲,由大姑母林澤民授課發蒙。8歲,移居上海,入虹口愛國小學學習。1916年,因父在[
閱讀全文]
弘一法師(1880-1942年),俗姓李,名息,學名文濤,又名成蹊、廣侯,字叔同、息霜,號漱筒、演音等,別署甚多。祖籍浙江平湖,清光緒六年(1880年)九月二十日生於天津河東地藏庵(今河北區糧店街陸家胡同)一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10月13日圓寂於泉州。幼名成蹊,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意。學名文濤,字叔同。法號弘一,世稱弘一大師。 李叔同是我國新文[
閱讀全文]
我年輕時,有一回得了病,住進了醫院。當時醫院裏沒有大夫,都是工農兵出身的衛生員——真正的大夫全都下到各隊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去了。話雖如此說,穿著白大褂的,不叫他大夫又能叫什麽呢。我入院第一天,大夫來查房,看過我的化驗單,又拿聽診器把我上下聽了一遍,最後還是開口來問:你得了什麽病。原來那張化驗單他沒看懂。其實不用化驗單也能看出我[
閱讀全文]
七十年代發生了這樣一回事:河裏發大水,衝走了一根國家的電線杆。有位知青下水去追,電線杆沒撈上來,人卻淹死了。這位知青受到表彰,成了革命烈士。這件事在知青中間引起了一點小小的困惑:我們的一條命,到底抵不抵得上一根木頭?結果是困惑的人慘遭批判,不瞞你說,我本人就是困惑者之一,所以對這件事記憶猶新。照我看來,我們吃了很多年的飯才長[
閱讀全文]
王小波(1952~1997年)當代著名學者、作家,漢族。1952年5月13日生於北京,1968年去雲南插隊,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學習商品學專業。1984年至l988年在美國匹茲堡大學學習,獲碩士學位後回國,曾任教於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後辭職專事寫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於北京。墓地在北京昌平佛山墓區第八區。王小波為人、為文都頗有特立獨行的意味,其寫作不乏“智慧”、“[
閱讀全文]
教養孩童,
使他走當行的道,
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箴言22.6
朋友周六加班,把五歲的兒子放在我家,讓我看一天。
帶孩子,咱有經驗,小事一樁,俺不是把一個小表姐見了就躲的丫頭訓導成現在的淑女模樣了嘛。
兩個孩子相處還可以,也能一起玩耍。
。。。。。。
朋友給了$80,這錢俺不能要,怎麽能要錢呢。
朋友還是把錢放下了。[
閱讀全文]
插隊的時候,我喂過豬、也放過牛。假如沒有人來管,這兩種動物也完全知道該怎樣生活。它們會自由自在地閑逛,饑則食渴則飲,春天來臨時還要談談愛情;這樣一來,它們的生活層次很低,完全乏善可陳。人來了以後,給它們的生活做出了安排:每一頭牛和每一口豬的生活都有了主題。就它們中的大多數而言,這種生活主題是很悲慘的:前者的主題是幹活,後者的主題[
閱讀全文]
注:本文征得豌豆黃兒的同意。
這麽多年了,真真正正給與我長久感動的怕是豌豆黃兒了。豌豆從上高二開始愛上納蘭,從此無論風雨,延續至今,這一愛便是13年。現在的她,已過而立,卻依然癡癡的心係納蘭,僅收集與納蘭有關的書籍就有200多本。納蘭於她,已等同於喝水吃飯了。
豌豆到底癡情到何種程度,如果用我蒼白的言語定是不能準確描述的,我想惟有她[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