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紅豆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隻道是尋常。
個人資料
正文

弘一法師李叔同簡介

(2010-07-29 10:23:33) 下一個

弘一法師(1880-1942年),俗姓李,名息,學名文濤,又名成蹊、廣侯,字叔同、息霜,號漱筒、演音等,別署甚多。祖籍浙江平湖,清光緒六年(1880年)九月二十日生於天津河東地藏庵(今河北區糧店街陸家胡同)一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10月13日圓寂於泉州。幼名成蹊,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意。學名文濤,字叔同。法號弘一,世稱弘一大師。

  李叔同是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前驅,近代史上著名的藝術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早期啟蒙者,他一生在音樂、戲劇、美術、詩詞、篆刻、金石、書法、教育、哲學、法學等諸多文化領域中都有較高的建樹,並先後培養了一大批優秀藝術人才。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門下。

  其父李筱樓,曾任吏部主事,後辭官經營鹽業與錢莊,為津門巨富。文濤5歲失父。13歲知篆書,15歲能詩,17歲善治印,18歲與茶商女俞氏成婚。戊戌變法失敗時,有人說他是“康梁同黨”,他遂攜眷奉母南下,避居滬上城南草堂,加入城南文社。22歲入南洋公學,從蔡元培受業。課餘參加京劇演出,還為滬學會補習科作《祖國歌》,並編有《國學唱歌集》。

  光緒三十二年,為求救國之道,東渡日本留學。到日本後,肄業於東京美術專科學校,主修油畫,兼攻鋼琴。課餘熱心於話劇藝術活動,聯合留東同學組織“春柳劇社”。在東京,他創辦音樂期刊——《音樂小雜誌》,發表所創作的歌曲多首。在寫生課時,敢於衝破封建禮教的藩籬,被譽為我國新文化運動啟蒙時期的急先鋒。

  宣統三年(1911年),文濤學成歸國,先執教於天津高等工業學堂,任圖案教員,後轉到上海城東女學,講授國文和音樂。翌年,加入“南社”詩社,與南社同人組織文美會,主編《文美雜誌》,兼任《太平洋報》文藝副刊編輯。不久,到杭州執教於浙江省立兩級師範學校(即第一師範學校),並到南京高等師範學堂兼課。他從事藝術教育工作達七年之久,培育出許多藝術人才。文濤本有改革社會的理想和抱負,但眼見當時中國社會腐敗黑暗,自己又無力改變現狀,遂悲觀厭世,於民國7年(1918年)8月19日遁入杭州虎跑寺削發為僧,皈依老和尚了悟門下,法名演音,號弘一,後又采用一音、一相、圈音、入玄等幾十個法號。民國17年,弘一參加僧侶南下服務團,到泰國、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弘揚佛法。12月初從上海乘海輪抵達廈門,受到陳嘉庚胞弟陳敬賢的熱情款待,在南普陀寺下榻,旋即轉南安雪峰寺度歲。過了元宵,又回南普陀住了三個月。

  民國18年4月間,取道福州赴溫州。同年10月,弘一第二次入閩。先到廈門,後應泉州開元寺慈兒院院長葉青眼之請到泉州,為該院學童早晚禮佛的讚歌《三寶歌》譜曲。當時性願法師在泉州承大寺創辦“月台佛學研究社”,弘一幫助整理寺內所藏的古版佛經,先厘訂六條凡例,將目錄編成五輯,每輯分成禪宗部、律宗部等,每部再分為甲乙兩種(甲種為全本,乙種為殘本),頗為周詳。民國19年4月,離寺雲遊江浙。

  民國21年10月,弘一第三次入閩,足跡遍及泉州、廈門、福州、漳州各大寺院,其中以住泉州的時間為最長,而在永春普濟寺一住就是573天。弘一第三次寓居福建期間,正值抗日戰爭爆發,民族危機空前深重,他時時以國家民族的命運為念,得到僧俗群眾的普遍景仰。

  民國27年10月,為勉勵泉州承天寺僧眾發揚愛國愛教精神,他舉筆題詞:“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詞末又跋:“佛者,覺也,覺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犧牲一切,勇猛精進,救護國家。是故救國必須念佛。”賦予佛說以時代精神。弘一十分關心曆史文物。

  民國22年10月,他在泉州西郊潘山發現唐詩人韓偓的墓道;民國27年在惠安縣的《螺陽文獻》中發現一首韓偓在惠安鬆洋洞所作而未為《全唐詩》收入的佚詩,於是撰寫《香奩集辨偽》一文,認為韓偓並不是一個風流才子,而是一位與自己有同樣愛國思想的偉大詩人,為研究韓偓提出獨創性的見解。他還為晉江摩尼教寺草庵撰寫寺門對聯和庵記,為朱子書院補題匾額,為開元寺補書朱熹所撰寫的對聯,為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贄像題讚,使泉州的傳統文化更得到發揚。弘一晚歲十年,積極弘法,他先後在廈門、漳州、安海、泉州、惠安、永春等地城鄉開展講經活動,就律宗、華嚴宗、淨土宗學說及藥師經、彌陀經、地藏本願經、心經等經義作了詳細的闡明。並且關心佛教教育,在泉州開元寺尊勝院倡辦南山佛學苑。民國25年,在泉州請得日本大小乘經律萬餘卷,親自整理編成《佛學叢刊》四冊,交上海世界書局出版,閩南一帶的僧徒因之增進佛學知識。他的佛學思想體係,以華嚴為境,四分律為行,導歸淨士為果。十年虔修未有間斷。他潛心圈點校注唐代道宣律祖所撰“南山三大部”(《行事鈔》、《戒本疏》、《羯磨疏》)及宋代靈芝元熙律師釋三大部的“三記”(《資詩記》、《行宗記》、《濟緣記》),為後世治南山律者留下正確的範本。佛教界尊他為近代重興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祖師。民國31年10月13日,弘一圓寂於泉州溫陵養老院。7天後,在承天寺火化。遺骨分兩處建舍利塔,一在泉州清源山彌陀岩,一在當年落發處杭州虎跑定慧寺。另建生西紀念塔於溫陵養老院過化亭。他的力作《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於民國13年出版。寂後,海內外諸緇素將其遺著結集出版的有《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篇》、《律學講錄三十三種合訂本》、《南山律苑文集》、《晚晴集》、《晚晴老人講演錄》、《弘一大師大全集》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