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中國

一杯茶, 一台電腦, 時間悄悄從指間流逝;一句話, 一個玩笑,陽光偷偷沿簾縫偷視
個人資料
博文
(2010-04-17 18:29:07)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1978年),胡耀邦還不是政治局委員,還沒有陳永貴的官大(陳當時是國務院副總理)。不過胡耀邦敢說敢幹,他在中央黨校講起學大寨修建人造平原來,就直截了當地說那是勞民傷財。胡耀邦文革期間挨整下,在農業生產第一線多年,對學大寨搞農田基本建設中的形式主義和花架子等毛病看得很真切。所以他對陳永貴極端重視的農田水利基本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0-04-17 07:54:37)

臨江仙
(吟誦曲,清·納蘭性德詞,陳炳錚作曲)
演唱者:薑嘉鏘
長記碧紗窗外語,秋風吹送歸鴉。
片帆從此寄天涯。
一燈新睡覺,思夢月初斜。
便是欲歸歸未得,不如燕子還家。
春雲春水帶輕霞。
畫船人似月,細雨落楊花。
本篇文章來源於『中國古曲網』原文鏈接:http://music.guqu.net/gushici/10448.html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4-16 15:06:12)
僅以此歌獻給那個曾經年青,充滿希望和幻想的年代.如今夢已碎,人已老,廉頗尚
能飯否?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0-04-16 14:48:09)
我心中的耀邦by胡啟立
(Excerptfrom)2010年04月15日中國青年報
文章原發表於2005年12月07日
當然,開創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麵是全黨同誌共同努力的結果,特別是小平同誌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團結和凝聚了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力量,形成了一種不可阻擋的潮流和態勢;但作為總書記的耀邦同誌在小平同誌領導下,披荊斬棘,衝鋒陷陣,為我國改革開放作出了重要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這輩子有兩個沒有想到:一個是沒有想到被放在這麽高的位置上;一個是沒有想到在我退下來以後,還有這麽個好名聲。”———胡耀邦
  胡耀邦同誌誕辰90周年之際,由他的女兒滿妹撰寫的《思念依然無盡———回憶父親胡耀邦》一書即將由北京出版社推出。本書以女兒的視角,翔實地記述了父親最後的日子。作品蘊積多年,和淚而成,飽含真情,字裏行間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我這輩子有兩個沒有想到:一個是沒有想到被放在這麽高的位置上;一個是沒有想到在我退下來以後,還有這麽個好名聲。”———胡耀邦
  胡耀邦同誌誕辰90周年之際,由他的女兒滿妹撰寫的《思念依然無盡———回憶父親胡耀邦》一書即將由北京出版社推出。本書以女兒的視角,翔實地記述了父親最後的日子。作品蘊積多年,和淚而成,飽含真情,字裏行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溫家寶總理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紀念胡耀邦
2010年04月15日
再回興義憶耀幫
作者:溫家寶
前些天,我到貴州黔西南察看旱情。走在這片土地上,望著這裏的山山水水,我情不自禁地想起24年前隨耀邦同誌在這裏考察調研的情形,尤其是他在興義派我夜訪農戶的往事。每念及此,眼前便不斷浮現出耀邦同誌誠摯坦蕩、平易近人的音容笑貌,胸中那積蓄多年的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10-04-08 19:25:13)
如今北京借助奧運,上海靠世博,結果都是靠榨取全國的民脂民膏,把大都市建得美
輪美奐.(不反對建設,但所有的發展建設都是以犧牲小民作為代價肥官人利益作為
成果就不妥了).所以金絮其外,難掩百姓的疾苦.高房價隻是懸在百姓頭上的一把
看得見的利劍.貪官汙吏,官商勾結,才是插在百姓心中的一把無形的劍,見血封喉,
殺人不眨眼的吸血劍.
老百姓日子疾苦,並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FromthebigsnowinsouthChinaafewyearsago,toSichuan'searthquake,
andthisyear'sbigdrought.China'scapabilityinscienceandtechnologyisseverelytested.Sopolicymakersshouldrealizethatitisnothowmanypapersthatgetpublished,itistheabilitytomakeadifferenceindecisionthatisbasedonsoundandsolidscientificknowledgethatmattersmosttothecountryandthepeople.
Forlong-termclimateprediction,Iknowsomeonewhoisdoingthi...[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國經濟拉響紅色警報:像裝有炸彈的大巴在飛奔財新網
作者:美國投資公司GMO研究報告
金融危機之後,大多數發達經濟體的前景十分蕭條:家庭需要減債,西方政府不得不勒緊錢袋。麵對如此嚴峻的形勢,許多投資者把目光投向了中國。投資者的這種熱情很容易理解,因為中國有著13億人口,且經濟增長空間巨大。目前,中國的人均收入隻有美國的十分之一,但中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21]
[22]
[23]
[24]
[2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