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2010-06-20 08:45:16)
父親節,思念父親,也想起了小時候與父親同唱的那些歌。那時候,沒有電視,更沒有網絡,可差不多每個家庭都有一台收音機。年紀大的人,像我奶奶,把它稱為“戲匣子”。“戲匣子”裏放廣播劇,播評書,報新聞,當然,也唱歌。我小時候會唱的歌大都是從“戲匣子”裏聽來的。父親也是個喜歡聽歌、唱歌的人。每當他輕輕地哼唱,我就跟著唱。《紅珊瑚》,《紅梅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0-06-19 19:02:42)

看一綜合新聞標題曰:“世界杯荷蘭小勝日本出線在望”,有惑:
不知是“世界杯荷蘭小勝,日本出線在望”
還是“世界杯荷蘭小勝日本,出線在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0-06-14 19:19:19)

小時候喜歡吃的東西,永遠是心裏的念想兒,無論多久都忘不掉。最近,先生公出中國,母親特意讓他帶回了我小時侯愛吃的食品--煎餅。 如今的煎餅,已和小時候看到的大不一樣。每張煎餅都包裝精美,登堂入室,擺在超市的食品櫃台上出售了。煎餅的品種也從單一的玉米麵,發展到金小米的,黑香米的,八寶味的,看著就讓人垂涎欲滴。打開包裝,撕一小片煎餅放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星期六,女兒和同學們打完電話後,告訴我,一會兒家裏要來幾個同學,一起完成個作業(project)。這是正事兒,我自然是無條件舉雙手歡迎。
不一會兒,陸續進來三位女同學,都是我熟悉的女兒的好朋友,麗茲,莉碧,還有伊麗莎白。最後來的是個男生,我不認識。女兒介紹說,這是傑克。傑克手裏拎了個大塑料袋子,塞得滿滿的。
既然人家要學習了,我便知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10-05-29 21:04:53)
來美國二十幾年,出席過許多次的婚禮,阿妮莎的婚禮可算是最別致的了。那年夏末的一個下午。先生正在公司裏上班。突然秘書打來電話,說你弟弟來了,要見你。先生隻當是玩笑。他是有個弟弟,可弟弟在中國,哪能說見就見到呢。聽秘書的口氣,倒是認真的。他趕緊去公司門口,一看,原來是本(Ben)來了。本是我們初來美國時的房東安娜太太的兒子。那時候,我和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10-05-25 20:48:20)

家中領導出差國內,乘車經由蘇州城某一小街,突見前方一枝樹幹斷落,正砸在前車頂上。趕緊上前詢問,幸好無人受傷,有驚無險。家中領導即拍下此照,電傳過來,並允許我用在博客裏--謝謝領導。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0-05-23 16:04:05)

前幾天,家裏來了位遠方的朋友。我搬出了家中的影集,給她瀏覽。突然看到一張六十年代的照片,勾起了對小時候的一段記憶。 那是一張合影。照片的題字上顯示,我們剛剛演出歸來。那時候,我小學還沒畢業。正是“文革”頭兩年,全國一片狂亂,學校裏也不正經上課了。不過,很多學校倒是都成立了文藝隊,大都叫做“XX校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配合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家裏三位親人到上海,國內的朋友早就給買好了世博會門票。 親人們隻有一天的時間逛世博會。沒去之前就聽說,世博會上人山人海,排隊要占去大部時間。三人達成共識,如果人多隊長,就舍棄入館內參觀,在園中走馬觀花,信步漫遊。 進了世博園,果然不出所料,那天的陰霾細雨也沒有阻擋人們的熱情。各個國家主題館門前隊伍神龍見首不見尾,排每個館都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0-05-16 20:59:43)


家有總統了 星期五下班回到家,小女兒早已放學,正在讀報。她爸爸對她說,把今天學校的事跟媽媽匯報一下。小女兒很酷地說了聲“哦,沒什麽。”我一聽,就知道是“有什麽”,趕緊追問。小女兒說,同學們把她選為國家榮譽協會(NationalHonorSociety)的president了。我趕緊祝賀。小女兒倒是挺淡定。謝過我。不過她又調皮地加了一句,你以後可以稱我為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0-05-09 20:01:58)


二十幾年前,隨著大女兒呱呱墜地,我的身份也隨之改變,擠進了“母親”的行列。小女兒的出世,更是錦上添花。從此,每年的母親節,兩女兒同為我慶祝節日。 今年的母親節,從上周大女兒給我寄來的賀卡、從我給在國內的老母親寄去賀卡賀禮開始,揭開了序幕。早幾天,小女兒就與她爸爸商量,怎樣慶祝我的節日。大女兒在外地讀書回不來;先生這天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