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問,什麽叫比可愛還可愛?莫要著急,請深呼吸,待俺慢慢道來。
一天傍晚,我帶小衝浪出門走路,在一家鄰居門口偶遇一隻小奶貓。小貓十分稚嫩,體形神態、舉爪投足都奶氣十足,讓人見了心裏就不由自主地柔軟起來,也就難怪在它周圍吸引了好幾位鄰居,隔著防病毒距離一起圍觀。
有意思的是,小衝浪看著小貓,也是很喜歡的樣子,還伸手想去摸它。於是,我蹲[
閱讀全文]
“Knock.Knock."拿著牛奶,站在門前,我輕敲敲,然後說。這個儀式,是我們的遊戲。
“請進。”一個稚嫩的聲音說。
我心裏一陣驚喜--小衝浪居然這都會說了,一定是他媽媽教的。然後,打開門,走了進去。
“謝謝爸爸。”小娃的眼睛在我身上轉了一圈,停留在牛奶上,然後說。
真是太喜出望外了!剛生下來頭幾個月,小娃主要靠哭交流的日子還曆[
閱讀全文]
傍晚,趁著清涼,老大俺出門遛娃,讓宅了一下午的娃活動活動,開開心,也放放電,好在晚飯和洗澡之後,按時睡覺。
遛娃完畢,回到家裏,俺老大問:“娃樂意跑嗎?賴抱沒有?”
老大俺說,“賴抱是偶爾難免滴,關鍵是要知道如何應付和預防。這個嘛,老大有秘訣兩條。”
俺老大好奇地問,“什麽秘訣?”
老大俺說,“一是要八卦。哪家[
閱讀全文]
根據俺潛水估算,在疫情泛濫的地區,防範鬆懈的話(比如不戴口罩去買菜啥的),每天而言,得上罐裝病毒然後(幾周之後)不治身亡的概率大約為萬分之一。
介於這裏較真的理工男較多,先介紹這個石破天驚的估算如下:
每天感染然後掛了的概率=(每天感染的概率)*(感染(幾周)然後掛了的概率)~=1%*1%=1/10000[1]
第一個1%大約就是疫區人口裏麵的帶毒比例。這個[
閱讀全文]
國慶節之前,小衝浪完成了對正餐食品的快速分類。具體如下:
正餐最常吃的就是“飯飯”。顧名思義,裏麵經常、主要含有米飯。隻要不太難吃,而且的確餓了,飯飯可以充饑或者果腹;
比飯飯好吃的是“肉肉”。注意,這肉肉和裏麵有肉沒有直接必然的因果關係,關鍵在於好吃。舉個栗子,粽子裏麵的糯米,也被歸入“肉肉”一類。順便提一下,粽[
閱讀全文]
父親節那天中午,俺老大和老大俺帶著小衝浪去到一個公園野餐。放眼四望,陽光明媚,樹蔭之下,涼風徐徐。大人小娃都很開心自在。
一輛汽車勻速從公園邊開過,小娃興奮地衝著大喊:“Wheel!”
這樣的事已經發生過無數次,也就難怪兩位老大都無動於衷了。
緊接著,沒有任何提示,小娃又繼續興奮地大喊:“Car!”
俺老大和老大俺欣喜地對視了一[
閱讀全文]
某月某日,小衝浪在“沒有”後麵加上一個“啦”字,並且連語調都升上去,說出一個簡短的疑問句“沒有啦?”打那以後,小娃問問題的時代就來到了。
吃著愛吃的東西,小娃會問,“沒有啦?”
我估計,他是擔心還沒吃夠就沒得吃了,所以,在吃的過程中,不時問一問,放放心。食物還有很多的時候,我就會安慰他“有!~~”說話的語氣[
閱讀全文]
小衝浪愛吃香蕉,俺很早就抓緊時間拔苗助長,教他說:“Banana!”
等到小娃張口,三個音節卻隻剩下了後麵兩個:“Nana!”
這麽小的娃,說對了67%!俺這顆拔苗助長的心,不知道應該把這算做成功呢,還是成功呢。
後來,雨季到了,發現小娃特別喜歡傘,就繼續拔苗助長:“Umbrella!”
等到小娃張口,這幾個音節不知怎麽也轉變成了:“Nana!&rd[
閱讀全文]
上回說到,俺拔苗助長趁早教26個字母的企圖,被小衝浪用“C,貓咪!D,汪汪!”給徹底擊敗了。
可是,但是,然而,那隻是企圖之一啊。據說,做父母的挑戰,就是要屢敗屢戰,不斷尋找新的拔苗助長的機會。
那容易,26個字母搞不定,不是還有10個阿拉伯數字嗎?於是,就打上了“12345”的主意。
想著小娃去學前班的時候鷹文順一點,就從“One,two,thr[
閱讀全文]
不知道是不是做父母的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拔苗助長)的心,反正俺得承認,俺有,很俗。
看到小衝浪喜歡吃蘋果,很快就學會了“A,Apple”;又因為喜歡玩幾個玩具球,不太費力也學會了“B,Ball”,俺就得意地想,“歐也!看來小娃比俺聰明,有望迅速搞定26個字母啊!”
又想到小娃那麽喜歡小貓和小狗,緊接著的兩個字母C、D,還不就是一片蛋糕,apie[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