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的文化--黃土家園看窯洞(ZT)
黃土高原曆經了幾千年的滄桑,形成了千溝萬壑。它是華夏文明的發祥之地:黃帝陵、秦始皇陵、兵馬俑、漢陽陵、唐乾陵――中國一些最強盛的封建王朝領袖都埋葬在這塊黃土地上。這些都已是曆史,但那種恢宏獷悍之氣仍籠罩著黃土大地。高原溝壑雄奇、蒼涼而貧瘠,在與大自然的殘酷搏鬥中,造就了豪放粗獷的人群,也誕生了極具特[
閱讀全文]

提起中國古代的文房用品四寶,大家都知道筆墨紙硯是文房四寶。而筆墨紙硯以外的文房用品就知之不詳了。明代屠隆在《文具雅編》中記述了四十多種文房用品,本文在這裏對部分常見的文房用品(筆筒、筆洗、筆舔、筆格、水盂、墨床、印泥盒、鎮紙)進行介紹,經過曆朝曆代文人墨客們的發展,這些文房用品的文化品位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筆筒:筆筒的出現最早也[
閱讀全文]

徐誌摩名詩賞析:再別康橋【圖文】(ZT)04-21-2008
再別康橋
作者:徐誌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裏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裏,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
閱讀全文]

國之精粹--明代傳世名畫之山水篇【二】(ZT)
《廬山高圖》
明沈周紙本淡設色縱193.8厘米橫98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沈周(1427—1509)吳門四家之首。字啟南,號石田,更號白石翁。長州人。世代隱居吳門。他憑借想象描繪廬山為他的老師陳寬作壽。在畫法上宗學王蒙,景色繁茂,草木華滋,筆法甚密,風格細秀,屬“細沈”代表作。整幅作品在近於王蒙的繁密的筆[
閱讀全文]

國之精粹--明代傳世名畫之山水篇【一】(ZT)
《秋溪放艇圖》
明蔣嵩絹本水墨
此畫描繪的是危岩欹樹,下臨溪水,溪中一舟,有一人獨坐讀書,舟尾一人搖櫓。上方遠山群雁,下方是巨石和水草。在表現方法上,比較粗健,用簡練概括的手法表現遠近溪山,輕舟橫渡曠野之景。全圖布勢爽朗,在畫法上受吳偉水墨協議一派的影響,並上承南宋馬遠、夏圭“院體”的傳[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