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本州,加1推)
CMU。2推。太工科,人文少,體驗差,交際窄,選擇少。校園差些,周邊經濟更差些。
M,S,5推。如果能去的話。嗬嗬。
Berkley,3推。大公校,雜亂。能不能挺進電腦也難說。校園一般。周邊倒是機會多。
GTech,2推。偏窄,校區差,周邊差。
UMI,3推。大公校,周邊經濟。
UIUC,2推。公校,太功課,校區差,周邊一般。
Cornell,4推。其它[
閱讀全文]
1840年的時候,據稱大清的GDP是世界第一的。但是被輕輕地一打就破關了。成為中國至今念念不忘的第一恥辱。其實這個恥辱跟去發留頭的恥辱比起來,根本就不算什麽。而且如果沒有去發留頭那一遭,也不會有鴉片戰爭這一遭。有人以為大清雖然GDP第一,但是工業不發達,所以才讓大英欺負。如今天朝的製造業可不白給,連5G都有了,誰怕誰啊。
大清人也是這麽想的。不就[
閱讀全文]
多數小中都屬於這個範疇。
真有大天賦的,包括天賦自推,家長做好服務,基本上上A,A+學校沒問題。
真沒天賦的,初中也就死了心。也省心省事。
有點小天賦的,不努力不推,不行。努力推,也未必行,但是有可能行。不推,後悔。推,家長學生都不好受,最終有個結果還算苦盡甘來。可是更多的時候,廢了半天勁,不得寸進。
ACT這類的,多刷題,多烤,就可能3[
閱讀全文]
1928年中國也是GDP世界第二的。是當時美國的大約三分之一,人均十分之一。2018年是總量三分之二,人均七分之一。考慮到1928年的外匯兌換是基本自由的,而2018年是近乎犯罪的行為,水分擠擠還真沒準是1928年更強。其實也很正常。1928年前不久,大清還是世界第一呢。不把舊社會貶低一把,怎麽能體現新中國的偉大呢。
可實際上在1978年,中國的GDP隻是當時美國的十五分之一[
閱讀全文]
甲:混蛋,我打死你!
乙:你說的啊。來,來,打不死我,你是小狗。
甲:我打你個烏眼青。看誰厲害。
乙:我踹你屁股那腳,感覺怎麽樣?!
甲:還敢踹我,看誰踹誰!別在地上裝死狗!
乙:那你也沒打死我,氣死你!等小爺練好內功,打你個永世不得翻身!
[
閱讀全文]
美元不是錨定黃金,就是錨定石油。反正沒有錨定房地產。兌換自由,不需要是太女才有出國買豪宅的驕傲資格。量化謹慎,美分二百四十年還能買點東西。而不是七十年就元都沒人撿的貨色。那個才叫霸權。
[
閱讀全文]
UPenn,理工不算太好,周邊經濟增長一般,校園位置難過。
Rice,各方麵還算可以,但是有沒有到德州發展的意義?名頭也不值得這麽折騰。
Duke,名頭好一點,但是周邊差一點。要是終究要在西雅圖發展,實在太繞遠。得不償失。
JHU,醫加理工的技校,有點過純。如果希望向醫療器械和政府項目發展,可以考慮。z
[
閱讀全文]
不可能。
大漢和匈奴能不能和諧相處?大唐和突厥能不能和諧相處?大宋和蒙古能不能和諧相處?大明和滿清能不能和諧相處?
匈奴人也多有歸化成漢人的。明人也多有異化成奴才的。個人是可以和諧相處的。體係是無法和諧相處的。必然是一個主導,一個從屬乃至被消滅消融。
川總可不可以定於一尊,把希拉裏直接薄熙來,把寫自己的直接從香港秘密抓捕,把CNN和[
閱讀全文]
天賦,執著,隻有被大佬看上了,才是天賦,執著。否者就是可笑的殘疾,瘋癲。
[
閱讀全文]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或者說,方向是質變,努力是量變。
人脈就是建立方向的一個主要因素。
一直以來,很多人以為,人脈就是認識最牛的人們。這不免過於狹義。甚至可以說犯了質變量變的誤解。這麽說吧,什麽樣的朋友是質變,是不是最牛是量變。
從這個角度出發,有兩個因素應該得到更大的權重。一個就地域帶來的人脈機會,包括比較泛泛的經濟活躍帶來的機[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