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曆史上的倫敦洛杉磯比當然有一定參考意義。但是量變導致質變。個別城市和十幾個省,幾乎是整個中國這麽大麵積的霧霾汙染是史無前例的。這些汙染了的氣和水,當然第一倒黴的是中國人自己,覺醒行動的也應該是中國人自己。但是對周邊乃至世界的影響也是不可避免的。實際上東亞已經明顯受到了影響。美國人也不能光享受到便宜貨,就以為把便宜的環境成本後患留[
閱讀全文]
藤校就是個大市場,市場就是要買賣平衡。
私校買啥賣啥是買賣雙方自願的,沒啥公平不公平的,強買強賣才不公平。公校是要服務社會的,均貧富是第一位的。價格/分數都是具體實施這些買賣意願的媒介而已。紅洋蔥白洋蔥買不了一個價那是市場決定的。
怎麽定的,邊際效應,物以稀為貴。
一個行業,新興的時候是暴利,流行的時候是厚利,成型的時候是薄利,[
閱讀全文]
這些公司和工作根本就不在乎個別勞力的聰明才智。壟斷地位才是最大的倚仗。隻要最上頭的幾個不昏庸,低下換哪個蘿卜填坑都沒有本質差別。所以不需要最好的最合適的人才,隻需要最貴的。[
閱讀全文]
越通用越基本的越不需要學得最好。
水是實際效用最高的,但卻並不值錢.因為用量和供應量都太大.
寶石的實際效用是最低的,但是卻最值錢.因為供應量和需求都很小.
價格不取決於價值,更取決於供求.或者說最低價格由成本決定,最高價格由需求決定.價格不是以最好的頭一份的產品決定的,而是以最差的最後一個賣出去的產品的決定的.
數學和表達這兩項最基本最常用[
閱讀全文]
奔大獎是應該的,沒有大獎也要奔一兩門絕活.奔上了大獎,藤不藤不就是個添頭嗎.有了絕活,藤不藤的不就是件圍裙嗎.
高分高能還是低分低能,都是不一定的.因為分和能沒有必然關係.考試的東西和實際生活工作的東西相差懸殊.學校裏的東西十有八九是永遠留在成績單上的.生活工作中的很多基本必要的東西學校是沒法教的.
當然把排出有天才啥都通的,據說有0.05%的機會.但是[
閱讀全文]
就好比身體健康要玩體育,但是玩體育不一定非打到奧運會才行.總之,對自己綜合進步有好處就幹.最後爬進去算順手,沒爬進去也不虧.一定非拿冠軍的,反而難有下場.
世界經濟發展的滯緩,尤其老留子女高峰的到來,今後十年將是小中爬藤最困苦的十年.成功率會大幅度降低,以前的經驗數據都會被顛覆.在大勢麵前,個人努力和聰慧都是不堪的.真離買彩票不遠,不要太自信賭得太深.[
閱讀全文]
人的正常或平均學習進度比如說是Y=X
一個所謂聰明的家夥(十有八九是家長吹的)的所謂聰明就是學的快,比如Y=1.2X
也就是說每5年跳一次級才比較...[
閱讀全文]
教育子女,強調中國特色中華元素,其實已經落了下乘,已經沒了主心骨,而要靠符號來掩蓋貧乏。
真正的教育,就應該認為對的喜歡的,就去做了。認為錯的討厭的,就去阻止。不管這是否是祖上傳下來的還是學習來的。
我行我素就是我族。
文化特色,是回過頭去看的時候,看到的共性或者相似群體的抽象總結。而不是事先定好的框框去套。
就好比漢服,是漢[
閱讀全文]
價值觀和日常生活習慣決定了族裔。
族裔是一種共性。而中國共性不是一成不變的。
甚至所謂的共性也更多的是相似性而不是同一性。
廣西人和越南人的差異可能比廣西人和吉林人的差異還要小。
北美華人二代和北美白人二代的差異,可能比北美華人二代和小留一代的差異要小。
而現代上海人和現代紐約人的差異可能比現代上海人和漢代長安人的差異要小。<[
閱讀全文]
學校和學生是買賣雙方。進行非純金錢的交易。學校方麵出名頭,出機會,出場地,當然也出點知識。學生方麵出才智,出刻苦,出金錢。進行交換。
這個市場總得來說學校占主動。不是因為學校真得更有效用,而是因為供求關係的失衡。認為造成的供應緊張的關係。換句話說價格的非絕對性不是建立在價值的提高上麵的,而是建立在數額絕對限製上麵的。近似於房地產。[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