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2013-04-28 06:35:30)


《大上海的小世界》
上海有個“大世界”,上海也有個“小世界”。恩?啥意思?
在上海的老同學郵來一篇小材料,上海的各區投射到世界地圖上,曆史經濟文化等等方麵就有了類比。有人的地方便有老中,有老中的地方便有上海寧。老中遍布全球,反過來大上海也是儼然一個“小世界”。假使是上海寧呶,過來看看儂“算”啊裏個“國家”格寧,好勿啦?好白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你男性特征強,還是女性特征強?》
據說,如果在圖片上你看的都是黑色的斑點,那麽你男性特征比較強。如果你看到的是一個詞,那麽你的女性特征比較強。
哥們,你的男性陽剛氣如何?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摩洛哥閑話:一封來自利比裏亞的郵件》
收到一個電子郵件,標題就一個"hi"字,發信的也不是我的聯係人。差點沒送進Spam去,不過我還是打開了。一看到裏麵的照片,就想起來了:是他,那個利比裏亞人。
那是我剛抵達摩洛哥時,在卡薩布蘭卡機場等侯火車去市區時遇到的黑兄妹。他英文流利,對摩洛哥很熟,主動問我是否需要幫助,也確實解答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裏斯本1:伊甸園般的童話小城辛特拉》

辛特拉(Sintra)位於裏斯本西20公裏,是一座雄偉群山腳下的古城。從裏斯本坐火車40分鍾可達。公元前2世紀羅馬人來過這裏。穆斯林時代的8-11世紀,辛特拉開始出名。13世紀後半期,辛特拉成為寺院和皇家休夏勝地。14世紀,約翰一世在這裏建造了夏天的行宮。18世紀末開始,富商貴族也紛紛在這裏建造別墅。西班牙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02-23 12:24:26)

《陽光燦爛裏斯本》
我2012秋天的摩洛哥之旅,原計劃中裏斯本隻是個“附帶品”。而且11月份葡萄牙的旅遊旺季已過,雨季將到,所以對裏斯本原沒有多大期待。
想不到在裏斯本那4天,到處陽光燦爛。我主要去了三個地方:伊甸園般的童話小城辛特拉(Sintra);傳奇的海濱勝地卡斯卡伊斯(Cascais)沿線;以及昔日海上霸主的首都市區。近二十個景點,處處讓我驚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摩洛哥故事5:皇氣衝天大梅克內斯》
梅克內斯(meknes)本身是個不大的北方城市。但是在它方圓三十公裏的”大”梅克內斯(Metropolitan)圈內,卻是曆史上皇氣衝天的龍鳳呈祥之地。 首先,梅克內斯是個皇城,而且是摩洛哥最年輕的皇城。因為年輕,它保留了更多的皇家氣派。第二,摩洛哥第一個王朝的創建人,就埋葬在離梅克內斯25公裏處以他命名的聖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無意中翻出幾年前親友發送過來的老照片。不知是哪位有心人收集整理的。太多,我重新篩選掉大半,和網友分享。看了以後很感慨。我們現在留下的照片,將來的後人看了,也不知會如何感受。
上海嗬上海,難忘的過去,我永遠的家。。。
1清朝的最後一位欽差大臣最後一次蒞臨上海。
2孫中山與黃興來上海宣講美國式民主政治。
3別以為交通問題是現代人才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摩洛哥故事4:迷失在菲斯古城》 迷失在菲斯古城,你才能真正領略那裏的中世紀風情。---驢友 菲斯(Fes)是摩洛哥第二大城,位於北部肥沃的菲斯河流域,在阿拉伯語中有“肥美土地”之意。由於地處東部北非去西麵大西洋海岸,以及撒哈拉去地中海的貿易通道上,它曾經是權力密集的中心。由於菲斯城座落在半山腰上,俯瞰廣闊的平原,它又是個戰略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摩洛哥故事3:挺進撒哈拉》
撒哈拉沙漠是僅次於南極的世界第二大荒漠,是世界最大的沙質荒漠。正是它,把非洲大陸分割成氣候和文化都截然不同的“白色北非”和“南部黑非洲”兩大部分。撒哈拉的影響如此巨大,讓人驚訝。 早在中學時代,撒哈拉就是一個遙遠的傳說。雖然沒有三毛那種“屬於前世回憶似的鄉愁”和“夢裏情人”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摩洛哥故事2:中世紀傳奇馬拉喀什》 馬拉喀什是摩洛哥的第三大城,南部政治中心。它地處沙漠邊緣,但氣候溫和,林木蔥鬱,號稱“南方的珍珠”。早在柏柏爾人年代,來自南方的駝隊經過這裏都為之震撼,因為這片綠洲是他們沿途所見的最美。在柏柏爾語中,馬拉喀什意為“神的土地”。 阿拉伯人在摩洛哥建國以後,馬拉喀什曾是阿拉伯王朝的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