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潤濤閻10-21-09
首先必須交代一下背景資料。經曆過蔣介石和毛澤東時代的鄧小平非常清楚,蔣介石當年如果公開講明自己隻任兩屆便交權,國民黨不可能內訌到大打出手讓共產黨坐了江山的地步。那時候不論是蔣馮閻大戰還是桂係李宗仁跟老蔣對抗,其根本原因在於:除非幹掉蔣介石,他不會把權力交給別人的。如果蔣介石隻任兩屆,即使他搞組閣製,大家因為有盼[
閱讀全文]

李旭閣乘直升機到爆心上空查看。圖為歸來時在洗消站的留影。[圖片來源:解放軍報]這是第二炮兵原司令員李旭閣夫人耿素墨向我講述的一個故事,裝在我心中多年了,每每想起,感慨不已。那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兩彈一星”功臣鄧稼先罹患癌症去世後,他的夫人許鹿希,一直沉浸在高貴愛情裏的世家之女,無法自拔。不僅原封不動擺放著鄧稼先生前家裏所有物品、[
閱讀全文]
像許多早期的航空技術一樣,空中加油技術是少數"飛行幻想家"異想天開的產物。1917年,俄羅斯海軍飛行員亞曆山大·塞維爾斯基提出空中加油的設想,十月革命後他移居美國,並為自己的空中加油技術申請專利。1923年6月27日,美國陸軍航空隊的L.H.史密斯上尉利用軟管加油技術為一架DH-4B型飛機加油,創造了持續留空飛行6小時38分的記錄,這是航空史上第一次真是意義的空中[
閱讀全文]
美蘇的戰鬥機技術在二戰前都屬於二流,戰後都躍居世界前列。直到蘇聯解體之前,蘇聯戰鬥機一直和美國戰鬥機在世界的天空追逐、爭鬥。相比之下,歐洲戰鬥機雖然號稱如何優秀,但還是無可奈何地退居陪襯地位。比較美蘇的戰鬥機發展思路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這其中的關鍵在於趕還是超。
美國:跳躍性發展
二戰結束時,美蘇都從德國繳獲了大量的航[
閱讀全文]
從1932年至1939年,李德(1900~1974)作為中國工農紅軍的軍事顧問,代表共產國際的權威力量,指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鬥爭和長征最初的行程,遵義會議後被罷免了軍事指揮權,轉任紅軍大學(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軍事教員,最後頗為黯淡地從延安同到蘇聯。隨著更多曆史資料的出現,逐漸暴露出李德來華的真實身份是蘇聯紅軍總參謀部情報員,屬於特工性質,被邀請擔任軍事顧[
閱讀全文]
領導人的堅強意誌,使中國從肥大變為強大.
中國人民才揚眉吐氣,真正站起來了。
領導人畏畏縮縮,思前顧後,精明而不高明。中華民族隻能是受窩囊氣的命。
40多年前主張中國原子彈工程下馬的領導人是誰?
錢學森說:“曾經一段時間有那麽一些誤解,認為搞“兩彈”是個錯誤,花那麽多錢,沒有用來發展生產。這還不是個別人的意見。”
其實情況遠遠不僅[
閱讀全文]
1、劉備摔子
有一點幾乎是三國迷所公認的,阿鬥的弱智低能與童年的遭遇有著很大的聯係。
大家試想一下,不到一歲的小孩,被虎將裹在懷裏,左衝又突,估計早已被震暈過去了。如趙雲所說,“適才尚在懷中啼哭,此一會不見動靜,多是不能保也。”好不容易逃脫曹軍的魔爪,回到父親的懷抱,卻又被“擲之於地”。
太殘忍!太殘忍!莫說是一[
閱讀全文]
作者:黎陽
2009.10.5.
老百姓一評價改革,張維迎就要求“理性思考”:“我們必須學會理性思考!”
照葫蘆畫瓢,評價2009年的60周年的北京國慶閱兵時也來個“理性思考”,忽然發現為了滿足某些“改革精英”的利益需要,不得來上四個“被”:“被強大”、“被弱小”、“被代表”、“被不代表”。
1.“被強大”
強大不一定在物質力量上有壓倒的優勢[
閱讀全文]
中國院士公開合研預警機內幕
中國大陸六十周年國慶閱兵結束多日,民眾對武器裝備的討論意猶未盡,其中最受矚目的是“空警-2000”大型預警機,它的出現代表解放軍信息化建設最新成果,對台海乃至地區安全都構成極大影響。此前,西方媒體披露空警-2000主要技術來自以色列,中方學到的不僅於工藝技術,還包括先進的軍工管理。
台灣《中國時報》報道,大陸預警機[
閱讀全文]
十七大四中全會結束,還有三年時間就到2012年10月,也就是十八大召開的日子。
十年前,也就是2002年11月,江傳位給胡,實現了現代社會中國政權真正的和平交接,也給後世留下了一個典範和慣例。雖說中共不是西方的那種所謂“民主體製”,但是中共也有自己的一套,為了穩定政權,在這個沒有強人出現的時代裏,慣例和規矩就是最重要的。
按照2002年和2007年兩屆的[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