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1)時間:2006.12.14
  法國國防部長阿利奧-馬裏在參議院發表演講時說,中國的資金已經融入了非洲的許多領域,首先集中在石油、金屬以及日用品上。——“中國政府對非洲領導人說希望與其建立雙贏的關係,但實際上是用心險惡。中國是想瓜分非洲的礦產資源,並在當地獲取政治影響。”指責中國為非洲衝突國家供應了太多軍火,助長了當地的衝突,並稱中國在非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閱讀 ()評論 (0)

巴基斯坦名不見經傳的阿伯塔巴德這幾天吸引了國際主流媒體的關注,因為中國人民解放軍167名官兵抵達這裏,從12月11日開始與巴基斯坦軍隊攜手,展開為期10天的“友誼2006”反恐演習。由於這次演習恰值中國領導人訪問巴基斯坦之後不久,又是解放軍部隊首度赴巴基斯坦參加軍事演習,因此備受各方重視。
  巴軍為中國戰友騰宿舍中國部隊自帶炒菜調料
  12月11[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年就要過去了,過去的一年裏我國軍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如大預,殲10的大批量服役,神盾,俄式神盾的下水服役,有很多值得我們高興的地方,但我國麵臨的國際形式更加複雜,軍事壓力依然很大,我們必須枕戈待旦,時刻做好戰爭的準備,隻有這樣,才能讓我們有更加充分準備來麵對突發事件,最大的保護我們的利益。現在談一談對我國空軍發展的看法。在新的一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美國專欄作家詹姆斯平可頓(JamesP.Pinkerton)在美國保守主義(AmericanConservative)雜誌2005年11月號發表文章指出,美國需要一種新戰略對付中國,一個我們既無法遏製,又打不起的國家。
  美國曆史就是一部與世界其他大國的對抗史,甚至就是衝突史。19世紀初,年青的美國發現自己麵對那個時代的兩大強國:英國和法國。我們與兩國開戰。人人都知道1812年的戰爭,但可能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副顧問詹姆士·史坦伯格:
不是遏製而是“管理”中國崛起?
1月9日,一個被寄望可以修正未來美國全球戰略的國家安全項目揭開了其最後的麵紗。該項目的最終成果———號稱冷戰後的“X”文章———在複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發布。
該國家安全項目由福特基金會支持,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伍德羅·威爾遜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主持,曆時兩年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美國評論員凱倫·蘇·迪亞:
我們與中國處在這個時代,可以說是美國與中國的本身的最大遺憾!因此很多問題就此無奈的產生。在近期,中國主流政治媒體中國中央衛視,播放了一部《大國崛起》的係列電視片,影片中的報道與分析,可以說十分客觀與尖銳,這是表明中國已經分析與理解了全部西方國家,發展--興盛--衰落的全部過程。
這對於崛起之中的中國政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美國“華爾凱思特研究會”的一篇《中國核武器分析報告》震驚了美國國防部。誠然,在美國國防部,即五角大樓的理念中,中國是1996年正式宣布停止地上核實驗的。因此,中國核導彈技術應該停留在1996年的水平。
但是,這篇報告的內容比較可信,因為它有一位叛逃到美國的、前中國國防部核情報機構的官員的指認。該報告所揭示的、中國目前的核武器力量,絕非五角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新網2月22日電英國首相布萊爾昨日宣布,未來數月將把駐伊英軍人數由目前的7100人減少到約5500人。香港《文匯報》今日刊發評論文章稱,布萊爾無奈宣布美國最親密的盟友英國軍隊撤兵,這讓美國總統布什十分被動,獨木更難支。
  評論稱,在駐伊美軍兵力感到嚴重不足並在道義上進一步陷入孤立,以致布什政府不得不頂著壓力向伊增兵及四處尋求盟友繼續聲援之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題目起的有點血腥,但是在中國特種兵那裏,這個叫血性。
先從我的一個朋友說起。我們一起長大,白天樓下搶零食,晚上借光打撲克的關係。他初中畢業後就參軍了,當時身材瘦小,也就是1米65的個兒。部隊離家很近,周末可以回來,每周都能看見他練倒立行走。不出一年,長了近10cm,大臂幾乎有我的小腿粗。當時他就跟我講,他想要參加特種部隊。]
經過連隊的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41]
[42]
[43]
[44]
[4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