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華人le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當年農村真實情況…隨波逐流開始湧現

(2019-06-26 09:07:27) 下一個

 

我的老家小嶺多“大山”少,導致缺水,如此地理環境年年抗旱,一到夏天我村必在“媽廟河”上遊耙沙題堵水。耙沙築堤所用的工具是把耙田用的耙,用一條條竹片把耙的空隔封實,再用牛拖拉著耙把河裏上下兩方麵的沙往上堆,築成一條高高的沙堤壩。沙堤壩幾乎年年都要築,沙堤壩全是沙子築成非常不牢固,遇到暴雨就會缺堤。

抗旱多選擇在夜晚,為何要選擇在晚上?這可能不影響日常工作吧,抗旱多是選擇年壯力大的吃十工分社員,工具有兩個人吊水的木“吊桶”、吊桶兩個人吊動作很好看。有四個人你推我拉“扭水”的“長水車”,每邊兩個人把水扭上來,長水車木製葉片有幾十片,每隔半天一片,木製葉片經常會斷成兩半,斷了就必須換上才能“刮水”儲水。那時雖屬困難時期但社員熱情高漲,一邊坑旱一邊喝山歌,我記得我母親當時還高歌一曲山歌,客家婦女過去都會唱山歌。

抗旱通常工具就“吊桶”和“長水車”這兩種,兩種工具人停工具不能停,農村抽水機就別想了有賣也無錢買。說起抽水機,我公社還真有一部,抽水機是香港人捐的,抗旱抽水我也“有份”,抽水機放在公路邊,怎樣抽水法,那時河都沒有水,隻有水譚底有點水,譚底離地麵有幾層樓高,抽取汽車柴油發電,我澳頭公社有輛大卡車,是我鄉媽廟人在香港捐獻的。一條分幾段的比水桶略小的大鐵管由公路邊直插水潭,抽水時要把大鐵管灌滿才能抽水,十多個人由潭底一桷桶水往上傳灌進大鐵管,幾段大鐵管想灌滿也要最少半小時,有時駁接出問題一麵灌一麵漏老是灌不滿,那時農村人沒見過抽水機。

家鄉經常遇到旱災到處修水庫搞水利建設,62年尾63年時響應政府應號召,我公社在我村就築了一個“新橋水庫”。築水庫可不是一個生產隊或一個大隊甚至整個公社可以做成的,要動員整個縣支援。我們築“新橋水庫”就是全縣調人支援,外援全部在主霸。築水庫由各公社抽調人員開山取土,個個生產隊分工劃地取土,那年代築水庫沒有機械、沒有汽車、全用人力挑挑擔擔,壩麵用水把土夯實。我們村裏走路的石條石塊都全弄去支援水庫,那時社員都很自覺也很積極。

六十年代初家鄉生活的確困難,香港有親人的家庭生活會好些,時常會得到香港親人幫助,帶些茶樓餐廳不要的麵包皮(方包切出的邊邊角角)和飯焦(鍋巴)之類食物回鄉,我們叫這些人為(香港客),香港客回鄉穿得整整齊整漂漂亮亮,影響到農村人以為香港是天堂,其實在香港住籠屋做苦力大有人在,當時受到(香港客)影響到處都在議論偷渡,人人都想去香港發財,其實香港是什麽樣有幾人知道?去香港做什麽相信沒有幾個人深思,都是出於跟風性質隨波逐流人去我也去。想到香港去無其它可以選擇,隻有偷渡一條路,我當時才廿歲頭腦單純和無知,我也隨波逐流學人偷渡去香港。

在那個年代大致可分為兩類人,思想進步與思想落後,思想進步一批晚晚搞宣傳活動,思想落後一批晚上由幹部帶領參加義務勞動,思想落後一批也分為兩種人,青年人和中老年齡人,特別是思想落後的一批青年人,晚上閑來無事經常聚在一起談論偷渡問題,幾乎晚晚如此。我不會討好人,各方麵抵觸情緒很大,那個年代白天到田裏幹活,夜晚社員開會,青年搞文娛活動或搞些宣傳工作,幾乎晚晚而此。有一次縣委派人到農村開會,在學校開青年會,記得是收割季節,本來收工回家己很晚還要開會搞活動,自由發言時我說了幾句話,白天做了一整天,晚上還搞什麽活動我不去要去你們去,我當時年齡剛滿廿歲,由於性格原因和無知什麽都不懂,就這樣頂撞了縣裏派下來搞工作的幹部,,他們認為我思想有問題,不適合搞青年活動,以後青年有什麽活動,都不讓我參加,變相取消青年資格,分配到老人行列和社員一起晚晚參加義務勞動(挖水溝),由此開始閑時三幾人晚晚聊偷渡。

當時農村受到(香港客)影響,人人都想去香港,去香港做什麽相信沒有幾個人深思,都是出於跟風性質隨波逐流人去我也去,香港什麽樣有誰知道?有人問我偷渡去香港有何動機和目的,我可以發誓的說,我偷渡完全無機動機也無目的,純屬人去我也去,我相信當年偷渡的人,沒有人會去想什麽動機和目的,都是出於跟風性質隨波逐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