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國鋒與汪東興下台的標準解釋是這些凡是派成了撥亂反正的絆腳石。零點曆史的視頻提到一個我以前不知道的細節。他說葉劍英等人在毛病重時就想抓四人幫,後來得知華國鋒與汪東興也有這樣的計劃。用汪東興的衛兵比讓葉帥調野戰軍更簡單,方便,於是老帥們就與毛派中的反文革派合作,抓起文革派,結束了文革。
十一屆三中全會實際上是二次革命,把毛派徹底清除,從而徹底結束毛的錯誤路線。鄧小平接受了蘇聯的教訓,沒有像清算斯大林一樣徹底否定毛澤東。鄧給毛三七開,就避免了對中共合法性的質疑,而蘇聯全麵否定斯大林使蘇共失去合法性,為1991年的崩塌埋下了禍根。鄧全麵否定文革,就等於說全麵否定了晚年毛澤東。凡是派不否定老年毛澤東,就與鄧等改革派發生衝突。
鏟除華汪也是對毛的晚年用人原則的否定。毛選過五個接班人:劉少奇,林彪,鄧小平,王洪文與華國鋒。前三個基本靠譜,這些人資曆深厚,可以服人,可是後兩個資曆淺,難以服人,也是老帥們有意搞政變的深層原因。毛澤東想砸爛官僚體係,讓陳永貴與王洪文這樣的工農坐火箭升遷。汪東興1955年授的是少將銜,而粉碎四人幫後同為副主席的葉劍英與鄧小平是元帥級的。李先念也是上將級的。這種資曆上的懸殊差距在老帥們看來體現了老毛用人觀的荒謬,也意味著這隻是對華國鋒與汪東興扳倒四人幫的短期獎賞。三國剩兩國,華國鋒與汪東興這些“火箭軍”與老帥老將的陣營相比就太單薄了,被迫降是遲早的事。
二戰前的蘇聯與納粹德國在英美眼裏都是與他們勢不兩立的極權國家。希特勒同時挑戰英蘇讓這兩個敵人暫時結為盟友。三國去一國後丘吉爾就迫不及待地拉上鐵幕,直到柏林牆推倒,蘇聯崩解。國共為打倒軍閥,統一中國而第一次合作,為抗日又搞第二次合作。西風壓倒東風用了46年,而共產黨打敗國民黨隻用了四年。
汪東興從中央警衛局的局長升任中央辦公廳主任,又升為政治局常委與副主席,體現了毛派火箭式升遷的荒謬。撥亂反正不隻是讓含冤的老幹部揚眉吐氣,它也包括把火箭軍打回原形。老帥老將們不用再動用軍隊,他們隻需要用他們的勢,就可以把華國鋒,汪東興們像棋子一樣移動。一個個領導被換下來,一個個沒有士兵參與的“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