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波羅的海三國+波蘭 ----- 3. 拉脫維亞 裏加

從愛沙尼亞最北端的塔林一直往南去拉脫維亞首都裏加。沿途平坦,除了偶爾見到的農田和養牛的牧場外,都是一望無際的鬆林。裏加是拉脫維亞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波羅的海國家人口最多的城市。該市有 拉脫維亞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約60萬居民,位於波羅的海的裏加灣。

裏加建於 1201 年,曾是漢薩同盟成員。裏加的曆史中心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也以新藝術和青年風格建築而聞名。裏加也被稱為“北方的小巴黎”(Little Paris of the North),與瑞典的於默奧(Umeå)一起成為 2014 年的歐洲文化之都, 2017 年被命名為歐洲美食區。2019 年,裏加接待了 140 多萬外國遊客。裏加國際機場是波羅的海國家最大、最繁忙的機場。

裏加市中心的自由紀念碑(Freedom Monument)象征著拉脫維亞的國家地位、民族團結、獨立和自由。這座紀念碑完全由居民捐款資助建成,為紀念在拉脫維亞獨立鬥爭中犧牲的人們。這座 42.7米高的紀念碑由 56 座雕塑組成,分為四層 13 組雕塑,描繪了拉脫維亞的曆史和文化。紀念碑底部刻有“為了祖國和自由”的座右銘。紀念碑方尖碑的頂部是九米高的自由象——一名年輕女子頭頂高舉三顆星,象征著拉脫維亞三個曆史悠久的省份和民族團結。兩名儀仗隊員站在紀念碑底部,象征著拉脫維亞的主權獨立。

老裏加位於道加瓦河東側的中央區,是裏加最初的地區,老裏加以其古老的教堂而聞名。老裏加原來的一堵圍牆被拆除時,道加瓦河的水被引流到圍牆區域,形成了裏加城市運河。

沿著我們旅館Radisson門前的布裏維巴斯(Brivibas)大道穿過自由紀念碑和城市運河就進入了裏加老城,同一方向沿著老城的主要步行街卡爾庫(Kalku)街一直到道加瓦河邊,就可以在街兩邊看到很多裏加老城的主要景點。

這是裏加老城的一個街區廣場

老城區的一個市場

老城的中世紀卵石街道

圓頂廣場(Dome Square)是老城區最大的廣場,有七條街道匯聚到這裏,因此被認為是城市的中心,幾乎所有的活動都在這裏匯聚。廣場上有一個標記點??,可以站在那裏看到老城區教堂頂上的三隻金色公雞。廣場周圍環繞著很多 19 世紀和 20 世紀初的建築。

三兄弟(Three Blathers)是一座由三棟房屋組成的建築,這些房屋共同構成了裏加最古老的住宅建築群,每棟房屋都代表了住宅建築發展的不同時期。

黑頭屋(House of the Black Heads)是裏加老城的地標性建築,也是拉脫維亞首都最宏偉的建築,是裏加各公共組織舉行會議和宴會的場所,用於舉辦展覽、音樂會和其他活動。黑頭屋建於 1334 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炸毀,在 1999 年進行了全麵重建。

作為傳統,波羅的海地區的漢薩同盟城市都樹立有半虛構的聖騎士羅蘭(Roland)的雕像,裏加一樣自中世紀以來就有。在一部中世紀文學作品裏,羅蘭是羅馬帝國皇帝的密友,是人民的正義保護者,因此他的雕像被刻意安置在必須做出公正決定的市政廳麵前。傳統上,這座雕像也標誌著城市的中心。目前的雕像是原件的複製品,原件位於不遠處的聖彼得教堂內。

裏加市政廳,聖騎士羅蘭的雕像麵對著它

豎立在市政廳廣場,道加瓦河旁的拉脫維亞步槍兵紀念碑(Latvian Riflemen Monument) 是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拉脫維亞而戰的精銳士兵而建造的雕像,步槍師曾經也是帝國軍隊和布爾什維克軍隊的精銳部隊。

道加瓦河對岸是拉脫維亞國家圖書館,其目前的主樓被稱為光之城堡。如今,圖書館在拉脫維亞信息社會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提供互聯網接入,為研究和終身教育服務。

聖彼得教堂(Saint Peter's Church)是裏加的一座路德教會教堂,供奉聖彼得。是裏加最高的教堂,配有塔樓,可欣賞到老城區紅色屋頂、裏加灣、道加瓦河及其大型港口的壯麗景色。

聖約翰教堂(St. John's Church)也是裏加的一座路德教會教堂。教堂供奉聖約翰,內有幾件與聖人有關的藝術品,包括一幅大型畫作,以及高壇右側描繪聖人的彩色玻璃窗。

根據編年史記載,裏加城防牆最早在 1208 年就開始修建,在14和15世紀,防禦工事在高度和火器使用方麵經過了幾次改造。圖中是老城防禦工事現存最古老的部分,這部分建於 13至16 世紀之間,並在蘇聯時期進行了修複,因此它看起來相當“新”。

16 世紀建造的火藥塔 (Pulvertornis),是城防牆的一部分,用於儲存火藥

瑞典門(Swedish Gate)也是裏加中世紀防禦體係的遺跡,用於通向城牆外的軍營。是原有八個門中現在僅存的一座城門,由當時統治該城的瑞典人於 1698 年建造。據說,門上方的公寓曾經被一名劊子手占據,他每次斬首囚犯時都會在窗戶上放一朵紅玫瑰。如今,大門和城牆隻是將老城區與附近熙熙攘攘的商業區隔開,那裏擠滿了酒吧、餐館和其他場所。

關於瑞典門和城牆還有一個傳說,講述了大門名稱的由來,據說年輕女孩被禁止與士兵約會,但一位女孩和一位瑞典士兵卻發展出了一段戀情。因此,這瑞典門就成了他們的約會地點。被人發現後,她被嵌入大門的牆壁中。從那時起,在午夜時分,那些純潔的戀人可以聽到她的哭聲:“我仍然愛他......!”

裏加老城托爾納耶拉區雅各布兵營大樓(Jacob's Barracks building)色彩繽紛的山牆和中世紀火藥塔的景觀。

拉脫維亞國家歌劇芭蕾舞團(Latvian National Opera and Ballet (LNOB))位於裏加運河畔,靠近自由紀念碑。在一個典型的演出季中,LNOB 會上演近 200 場演出。對於幾十萬人口的城市來說,劇院規模很大了,大廳有 946 個座位,較小的幾個廳可容納 338、170 和 100個座位。

喬治·阿米斯特德夫婦(和狗)銅像:富裕家族出生的英國人阿米斯特德 (1847 - 1912) 出生於裏加,在瑞士和牛津留學後回到了裏加,1901 年,當選為裏加市長,並領導了裏加一段輝煌的建設、改革和繁榮時期,1912 年去世前被授予裏加榮譽市民稱號。 2006 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國家歌劇院花園揭幕了這座阿米斯特德、他的妻子塞西爾和他們的狗的青銅雕像。

聖誕大教堂(Nativity of Christ Cathedral)建於 1876 年至 1883 年間的俄羅斯帝國時期。它是波羅的海省份最大的東正教大教堂,聖誕大教堂以其聖像而聞名。20 世紀 60 年代初,蘇聯當局關閉了大教堂,並將其建築改建成天文館。自 1991 年脫離蘇聯獨立以來,大教堂得到了修複。

上圖右後方的高樓就是我們的旅館,從樓頂咖啡廳拍一張聖誕大教堂。沿著左邊的布裏維巴斯大道,可以看到自由紀念碑、老城以及國家圖書館等。

柏林牆紀念碑是一塊柏林牆殘片,是柏林市長送給這座城市的禮物,它象征著他們在蘇聯占領下以及在柏林牆倒塌時的共同經曆。紀念碑上的文字是“柏林牆將我們分開,裏加牆將我們團結在一起”

Bastejkalns 公園是裏加老城區的一個漂亮的小公園,離自由紀念碑不遠。公園裏有池塘、噴泉、雕塑和一座愛情橋。是裏加最古老的公共花園。早春的柳枝已經吐芽了

在公園裏玩耍的孩子們,但願他們不會遇到戰爭

貓屋(Cat House) 貓屋是一座裏加老城區的建築,建於 1909 年。該建築采用中世紀建築風格加上新藝術風格,以屋頂上的兩隻貓雕塑而聞名。

裏加大教堂(Riga Cathedral)正式名稱為聖瑪麗大教堂,是裏加的福音派路德教會教堂,是裏加大主教的所在地。大教堂是拉脫維亞最知名的地標之一,是繪畫、照片和電視遊記的特色或主題。它建於 13 世紀初,是拉脫維亞乃至整個波羅的海地區最大的中世紀教堂和最古老的宗教建築之一,為羅馬式風格。

裏加聖雅各大教堂(Riga St Jacob's Cathedral)是裏加總教區大教堂,其細長的塔樓保留了裏加中世紀教堂塔樓特有的形狀。從曆史上看,它也是裏加第一座拉脫維亞教區教堂(1523 年)。塔上的一個鍾鈴是警鍾,通知市民前往市政廳廣場觀看處決囚犯。

聖母悲傷教堂(Our Lady of Sorrows Church)是裏加的一座羅馬天主教堂。它建於 1785 年。白色和藍色的悲傷聖母教堂是宗教改革傳入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後,裏加第一座新建的石砌天主教堂。這座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是為紀念聖母瑪利亞。

 

裏加城堡(Riga Castle)是一座位於裏加道加瓦河畔的城堡,始建於 1330 年。瑞典人占領後,1641 年不斷擴建和重建。拉脫維亞政府於 1938 年宣布為其住所,如今,它是拉脫維亞總統的官邸,也是幾家博物館的所在地。

阿爾伯特街(Albert Street)是裏加市中心的一條街道,以其(前麵多次提到的)新藝術風格建築而聞名。它建於 1901 年,街道上的許多公寓樓都是由建築師米哈伊爾·愛森斯坦設計的,他的創造力體現在阿爾伯特街沿線各種非典型的裝飾性建築中。建築風格利用了當時北歐常見的浪漫民族主義的結構和裝飾元素。

在阿爾伯特街附近的一座大樓上,有一幅口露獠牙的普京頭像,形象地表現了拉脫維亞人民對蘇俄的憎惡。

瓦卡布利海灘(Vakarbu?li Beach)這片美麗的藍旗海灘位於道加瓦河和利耶盧佩河的河口之間,在炎熱的夏日,海灘會變得非常擁擠。

在道加瓦河濱大道上碰到的一群拉脫維亞美女,據說波羅的海國家男少女多,美女們隻好自己玩啦嘻嘻

在離開拉脫維亞去立陶宛的路上,仍然在拉脫維亞境內,我們遊覽了倫代爾宮(Rundale Palace and Museum),倫代爾宮是18世紀中期庫爾蘭的公爵在拉脫維亞修建的兩座大型巴洛克宮殿之一,(另一座是葉爾加瓦宮)。倫代爾宮博物館是歐洲皇家住所協會成員,該組織匯集了歐洲最著名的宮殿,包括凡爾賽宮、美泉宮和無憂宮等。倫代爾宮博物館是研究拉脫維亞曆史的中心。

一條人工運河環繞公園和宮殿

倫代爾宮的東北翼入口

倫代爾宮大部分室內裝飾都是在 1765 年至 1768 年間完成的,當時柏林雕塑家約翰·格拉夫和聖彼得堡意大利畫家弗朗西斯科·馬蒂尼和卡洛·祖奇都在這座宮殿工作。宮殿東翼主要的大廳有鍍金廳、白廳和大畫廊。

鍍金廳(Throne room)

白廳陶器房間裏的牆壁裝飾

中央部分是公爵套房,內設接待室和私人房間,東部分是公爵夫人房間套房。公爵的衛生間,左邊是浴缸,右邊是馬桶

公爵的臥室

公爵的餐廳

倫代爾宮精心設計的法式風格花園內有玫瑰園、綠色劇院、觀賞花壇和噴泉,夏季,花園是花園節的舉辦地。

宮殿四周的花園,季節不對但花園的規模和設計令人驚歎

 

謝謝跟讀!

 

 

菜鳥show 發表評論於
謝謝油翁的鼓勵!謝謝溢美之詞!
油翁 發表評論於
菜鳥show寫的文章內容豐富,介紹了拉脫維亞首都裏加的曆史和風景,特別是對建築和景點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感謝分享這些有趣的資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