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歐洲東線紀實

二戰歐洲東線紀實

簡介:
當年德國希特拉向蘇聯所發動的戰爭,要算是人類有史以來死傷最多的慘戰,估計死亡人數多達三千萬,平均每位蘇聯士兵隻能生存二十四小時。


  德軍東征帶來史無前例的死亡數字乏善可陳,但世紀大戰係列要揭露的是人類在戰爭中的慘痛經曆……士兵、人民、共產黨員、蘇軍將領、高級軍官、參謀與統帥現身說法,憶述悲痛經曆……還有戰爭實況,珍貴彩色片段,並收錄了在蘇聯檔案室最新發掘的機密資料……
第二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概述: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直接死於戰爭及與戰爭相關原因(如因戰爭導致的災害、饑饉、缺醫少藥、傳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勞工、屠殺等)的人約為7000萬(歐非戰場約占三分之二,歐非戰場死亡人員中的三分之一是死於納粹集中營或是被納粹集體屠殺、虐殺的,占二戰中遭交戰各方刻意屠殺、虐殺的平民及戰俘總數的80%以上)。在這7000萬人中蘇聯占2660萬(1941年-1945年,軍人占35%,蘇聯方麵因戰爭造成的傷病人數也是及其巨大的,僅在冊軍人的傷病累計數便高達1830多萬人次),中國約占1800萬人(1937年-1945年,其中軍人約占15%,另外因戰爭造成的傷病者累計約1600萬人次,因此傷亡累計約為3500萬人。河南省尤其慘重,僅僅兩次災難就導致400萬人死亡,1938年的“花園口”,死難的89萬人中有32萬在河南,1942年大旱引發的饑荒又導致300多萬人死亡)。


7000萬人按死因可分為三類:一是死亡的軍人;二是死於屠殺虐殺的平民及戰俘;三是死於戰爭相關原因的人員。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軍人死亡人數合計約有1800多萬(不含死亡的俘虜);死於交戰各方刻意殺戮的平民和戰俘大概也有1800多萬(其中80%以上死於納粹德國之手);而死於戰爭相關原因如因戰爭導致的災害、饑饉、缺醫少藥、傳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勞工等的人數則在1500-3000多萬(這個主觀性比較強,看所在國怎麽劃定相關原因的範圍了,中國和蘇聯等國後來都大幅調增了各自的死亡人數,正因如此二戰死亡人數便有了5000萬到7000萬的變化)。比如中國現在所列的傷亡數為3500萬(其中死亡占1800萬),而在這死亡的1800萬人中屬於前兩類死因的人數大概占20%,蘇聯前兩類的死亡人數則要占到死亡總數的一半以上,中國死亡的1800萬人中還包括了諸如1942年河南大旱引發饑荒而死亡的300多萬人以及其他非淪陷區各種原因的非正常死亡,因為戰爭導致救援無力災情擴大,把這些死亡列入也是合理的。而抗戰勝利後不久中國所公布的死亡人數為800多萬,統計標準有所變化。


軍隊在戰爭中的損失(減員)一般由死亡、傷病、被俘、失蹤等幾部分構成,而軍人的死亡又包括陣亡、因傷致死、其它原因致死等成分。以蘇軍在蘇德戰爭中的損失為例:蘇軍損失累計為2959.3萬。其中死亡為681.7萬(陣亡占76%,因傷致死占16%,因病、事故等死亡占8%),被俘或失蹤為445.6萬,傷病累計為1832萬人次(受傷占82.9%,因病減員占16.6%,凍傷占0.5%)。另外,軍隊所處的戰爭態勢不同,其損失的構成便有極大差別,以蘇德戰爭期間的蘇軍為例,蘇軍的曆年月均損失為:1941年71萬,1942年61.4萬,1943年65.5萬,1944年57.3萬,1945年70萬,相差並不太大,損失最慘的1941年與損失最輕微的1944年之比不過為1.24倍,但其曆年損失中死、傷、俘構成比例卻有天壤之別,其1941年死亡及被俘失蹤人員月平均為49.6萬,1942年為27.1萬,1943年19.2萬,1944年14.7萬,1945年18.6萬,其高低之差達3.37倍以上。一般來說,處於進攻的一方其傷員所占比例較大,而敗退的一方,由於其傷員無法及時撤出,或最終成為俘虜,或因得不到有效醫治而死亡,因此敗退的一方其損失中死亡、被俘人員所占的比例一般都較大,其中又尤以被合圍的部隊最為典型,如被合圍在斯大林格勒的28萬德軍,除了3萬多傷員空運出圍外,剩下的就非死即俘了。日本在太平洋戰場所遇也有類與此,一個個的島嶼成了已喪失製海權的日軍的死亡陷阱,死亡成了絕大部分守島日軍的歸宿(相當一部分日軍是被美軍困死而非戰死),因此,日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的傷病人數雖不比在中國戰場上的大很多,但兩個戰場的死亡人數卻差了3倍多。


1.蘇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損失:
(1)蘇芬戰爭(1939年11月至1940年3月):蘇軍死亡8.75萬,傷病26.49萬人次,失蹤3.93萬人。
(2)蘇德戰爭(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蘇軍死亡681.7萬,被俘或失蹤445.6萬人,傷病1832萬人次。


附:蘇德戰爭雙方曆年損失數:
1941年:德軍損失90萬人。其中死亡30萬人。
蘇軍損失447萬人。其中死亡80萬人、被俘或失蹤234萬人。
1942年:德軍損失200萬人。其中死亡50萬人,失蹤或被俘約10萬人。
蘇軍損失737萬人。其中死亡174萬人、被俘或失蹤152萬人。
1943年:德軍損失290萬人。其中死亡70萬人,被俘或失蹤約20萬人。
蘇軍損失786萬人。其中死亡194萬人、失蹤或被俘37萬人。
1944年:德軍損失300多萬人。其中死亡123萬人,被俘或失蹤約60萬人。
蘇軍損失688萬人。其中死亡160萬人、失蹤或被俘17萬人。
1945年:德軍損失300多萬人。其中死亡107萬人,被俘或失蹤約70多萬人。
蘇軍損失301萬人。其中死亡73萬人、失蹤或被俘7萬人。


合計:德軍(含黨衛隊)在蘇德戰爭中損失累計約1300萬。其中死亡381萬人、被俘160萬人(不含1945年5月9日後投降或受降的120多萬德軍)、傷病累計700多萬人次。最終死亡人數為418萬(含死亡的俘虜)。以上數據包括奧地利、蘇台德、阿爾薩斯等地的德意誌人。


蘇軍在蘇德戰爭中的損失累計為2959.3萬。其中死亡681.7萬人、被俘或失蹤445.6萬人、傷病累計1832萬人次。最終死亡人數為865.6萬(含死亡的俘虜)。以上數據包括內務部隊及、邊防軍等以及加入蘇軍作戰序列的外國部隊,也包括與德國的盟軍作戰所遭受的人員損失。


(3)蘇軍參與的另外幾場戰爭(如蘇波1939.9-1939.10、蘇日1945.8)死傷人數均遠遠低於蘇芬戰爭和蘇德戰爭,蘇波戰爭:蘇軍死亡人數僅1173人,蘇日戰爭:蘇軍損失累計3.64萬人,其中死亡1.2萬人。
2.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死亡情況: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亡人數總計為531.8萬人(包括死亡的45.9萬俘虜):對蘇作戰死亡418萬人(含俘虜),其他主要分布於(不含死亡的俘虜):意大利15萬、西歐49.5萬、非洲1.6萬、巴爾幹10.3萬等等。


3.中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死傷情況(1937年-1945年,不含俘降人員):(1)國民黨軍隊死傷363.3萬。其中陣亡132萬、病亡42.2萬,受傷累計189萬人次。中國被俘軍人的死亡數不詳,但應當是個不小的數目,因為僅在南京,遇害者中至少三分之一以上是被俘的中國軍警人員。(2)共產黨軍隊傷亡人數為584267人,具體損失構成如下:陣亡160603人,失蹤87208人,被俘45989人,負傷290467人。


4.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死亡情況: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亡人數總計為210多萬人:(1)對美英等國作戰死亡155.5萬人(其中陸軍114萬,海軍41.5萬)。主要分布於菲律賓(52萬)、緬甸(18萬,包括中國遠征軍打死的1萬多日軍)、衝繩(10萬)等等。(2)在中國戰場死亡45.5萬多人(約一半為陣亡,其中1937年7月-1945年8月14日死亡40.4萬人,1945年8月14日以後死亡5.1萬人,傷、亡、病、俘累計則為133萬。另外1931年9月-1937年7月間累計減員為17萬,其中死亡1.7萬)。(3)蘇日戰爭死亡8.3萬人(1945年8月9日-1945年8月21日),另有5.7萬被俘人員死亡。


5.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傷亡情況: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傷亡人員總計為101.3萬。其中死亡40.5萬人(陣亡占29.1萬人)、受傷累計60.8萬人次。美軍傷亡人員約三分之二分布於歐非戰場。
下表是20世紀通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死亡數據:
1.盟國軍隊死亡人數
澳大利亞: 23,400
巴西: 493
加拿大: 37,500
中國: 2,500,000 (包括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
捷克斯洛伐克: 46,000
法國和“自由法國”的武裝力量: 210,000
希臘: 88,300
印度: 36,000
荷蘭: 7,900
新西蘭: 11,625
挪威: 2,000
波蘭: 123,000
南非: 6,840
蘇聯: 13,700,000 (一說8,668,000)
英國: 264,000
美國: 292,000
南斯拉夫: 300,000
意大利(從1943年起) 17,500
2.受襲擊國家軍隊死亡人數
阿爾巴尼亞: 20,000
比利時: 12,000
保加利亞(從1944年起): 1,000
捷克斯洛伐克: 46,000
丹麥: 1,800
芬蘭: 82,000
埃塞俄比亞: 5,000
希臘: 88,300
印度: 24,300
盧森堡: 4,000
蒙古: 3,000
荷蘭: 7,900
挪威:3,000
菲律賓: 27,000
波蘭:123,000
羅馬尼亞(從1944年起): 5,000
南斯拉夫: 300,000
3.軸心國軍隊死亡人數
保加利亞(到1944年至): 9,000
德國: 3,500,000 (包括德國軍隊中的奧地利人和蘇台德德意誌人)
匈牙利: 200,000
意大利(到1943年至): 60,000
日本: 1,850,000
羅馬尼亞(到1944年至): 290,000
維希法國(Vichy France): 1,200
4.平民死亡人數
阿爾巴尼亞: 100,000
奧地利: 125,0000
比利時: 76,000
保加利亞: 10,000
中國: 7,750,000
捷克斯洛伐克: 294,000
丹麥: 2,000
埃塞俄比亞: 5,000
芬蘭: 2,000
法國: 350,000
德國: 1,600,000
驅除出東歐國家的德國人: 2,000,000
希臘: 325,000
匈牙利: 290,000
印度: 25,000
意大利: 153,000
日本: 672,000
荷蘭: 200,000
挪威: 7,000
菲律賓: 91,000
波蘭: 5,680,000
羅馬尼亞: 200,000
蘇聯: 13,000,000
英國: 92,700
美國: 6,000
南斯拉夫: 1,200,000
總計平民死亡:約2730萬人
總計死亡:約5000萬人


China(中國)
China's losses in the Second Sino-Japanese War were approximately 20 million.[34,252] Sources that range from 10.6 to 37 million total Chinese war dead were cited by R. J. Rummel . His estimate of total war dead from 1937-45 is 19,605,000. The details are as follows:
中國在抗日戰爭中的損失大概接近2000萬,引證的數據從1060萬到3700萬不等,R. J. Rummel 估計在整個戰爭中的死亡人數為1960.5萬,具體情況如下:


Military dead: 3,800,000 Nationalist/Communist(including 400,000 POW by the Japanese) and 432,000 Wang Jingwei and Manchukuo Chinese military forces collaborating with Japan。
武裝人員死亡:380萬(包括約40萬俘虜)。含政府軍、共產黨軍隊及43.2萬偽軍、滿軍等。
Civilian dead: killed in fighting 3,308,000. Victims of repression and atrocities: Japanese war crimes 3,549,000 (not including an additional 400,000 POWs); Repression by Chinese Nationalist's 5,907,000 (including 3,081,000 military conscripts and famine caused by government 2,250,000); by Chinese Communists 250,000 and by Warlords 110,000. Additional deaths due to famine were 2,250,000.


平民死亡:在雙方交戰區域有330.8萬人非正常死亡;在日據區有354.9萬人非正常死亡(不包括40萬戰俘);在政府控製區有590.7萬人非正常死亡(包括308.1萬征募人員及因饑荒死亡的225萬人);共產黨控製區有25萬人非正常死亡;地方軍閥控製區有11萬人非正常死亡。

所有跟帖: 

每一個生命背後都是一個家庭的破碎 -ouyanghui- 給 ouyanghui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30/2013 postreply 08:01:5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