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對於文科的認識基本就來自國內中學的所謂洗腦文科教育和那些因為理科基礎差而選擇文科的同學,他們甚至連中文專業和學中文兩者的區別都分不清楚。這就像唐吉可德的風車大戰,那種政治洗腦式的教育根本就不是什麽文科教育,當然所有人都應該反對,但是, please, 那根本不是真正的人文或者文科教育。反對一個東西,至少要搞清楚反對的是什麽。
我讀過中美最好的文科學校。博士沒有完成,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中國的文科教育太落後了,或者說中國根本就沒有什麽像樣真正的文科人文教育,在思維,在研究方法上中美存在的巨大的gap。當然這一點並不吃驚,社會主義國家包括前蘇聯,是一定重理輕文的,因為他們需要的是不會挑戰思考他們統治權威的好好幹活的螺絲釘。學多了曆史就會借古諷今,了解多了社會學,政治經濟學就會看到社會主義製度的致命缺陷和存在的不合理性。大清提出師夷長技以製夷,強調的是學洋人的技術不能學洋人的製度,最後大清還是亡了,為什麽?蘇聯和美國冷戰時期,很多時候蘇聯在技術上在上風,但是還是解體了,為什麽?
現在中美冷戰已經開始,了解曆史這些相似的事件走向,對於個人的重大人生抉擇非常有意義。比如49年中共掌權,超過三分之二的院士選擇留在大陸建設他們認為前途無量的新中國,結果絕大部分人慘死在文革。選擇離開的是少數,比如胡適,因為他們了解蘇共曆史知道共產主義是怎麽回事。又比如張愛玲,她從一個文藝會議不讓她穿旗袍就能敏感地感受到這個政權對人性的極端壓抑蔑視而選擇在文革前逃離。例子太多了。你說人文素養重要不重要,對於這些人,就是生死抉擇。
很多人說學文的找工作困難,多要去啃老。這既是事實又不是事實。在美國社會,很多文科生有著非常好的career path.其實這又涉及到對文科生的定義。一個本科學了點人文皮毛的人我認為不應該定義為文科生,文科學科的性質決定了在現在這個社會本科階段學的那點知識不夠用,或者說根本沒有入門,其實現在很多理科專業都有這個趨勢。如果簡單以投資回報周期長短來形成鄙視鏈,那職業學校學的東西應該鄙視所有文理科。
我寫這些不是為了推崇文或者理,我隻是給人到中年的家長們一個善意的提醒,開放思維,對自己不了解的東西不要看都不看就急著下結論,特別是非黑即白的二極管結論。世界上我們不懂的東西很多,見識非常有限,很多你反對支持的東西也許根本不是你想象的那樣。文科和理科給我們提供了看待這個世界不同的視角,它們也許解決的是不同的問題,也許是解決同一問題的不同角度,放棄任何一個都會影響我們的認知和判斷。
良好的人文素質也許不能立馬帶來金錢的回報,但是長遠上對人生的選擇一定有著深遠重要的幫助,比如孩子的專業選擇,職業規劃等等重大人生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