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本身相對於波士頓來說是一個比較安靜的城市,但是同樣處在這個安靜城市中的兩個學校卻又有完全不同的校園文化氛圍。在The Crimson 校園,到處是大樹,太陽可以隨意在綠草地上描繪出片片搖逸的樹蔭,為整個校園增加了曆史的厚重感。雖然它的校園也是零星分布在城市的各處,但是在校園各處都可以看到深紅色的指示牌,每一個building隻用紀念者的名字命名,更有甚者連一條樓梯,一個房間都是用人名來命名的。連接各處校園的校車都被漆上了深紅,離著很遠就能辨識出,加上車身上醒目的校名,這個樹立學校形象的免費廣告也在不斷加深人們對學校的認識。
同樣的情節在幾邁以為的The Institute 卻完全不同,那裏的人們仿佛腦子裏都缺了一根筋,除了學校大圓頂周圍有大片草地和巨樹,其它地方多是碗口粗的幼樹,白天行走在那裏基本就是被太陽暴曬,雖然每年那裏都有新的非常氣派的學校建築誕生,但是,因為沒有巨樹的點綴,就會讓一起都失去了建築和藝術和諧後產生的厚重。在那裏,校園內幾乎沒有獨立的指示牌,明明每個建築也都是以紀念者命名,但這些直男女們卻用數字為每個建築編號,校內基本隻用建築編號,他們還自以為是個聰明絕頂的發明,殊不知,你這一改變可能會讓自己失去多少捐款的機會,有幾個大佬會願意花了巨款捐贈的建築卻被人日常以代號取代。同樣是校車,那裏的校車甚至可以被稱之破爛,缺乏維護的白色車身,不開到眼前你還很難認出來。那裏上至管理層,下至學生,好像沒有人願意多花時間建設自己的校園文化藝術氛圍。用一句中國成語來形容這裏的校園氣氛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
兩種完全不同的校園文化,也為將來的老板和打工人樹立了文化先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