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Wxc上讀過印象深刻的一篇
https://www.wenxuecity.com/blog/201808/62258/18446.html
下麵是copy & paste:
"還是那個老問題:我們自何處來,往何處去?我們存在於世上的這段時間,源自誰的安排,又到底具有何種意義?巨大的蟻穴裏,無計其數的工蟻排著長隊忙忙碌碌,搬運勞動,偶有一兩個從隊伍中走岔出來,蟻生第一次,停下奔波的腳步,盲目亦茫然地抖動著觸角……它也會有同樣的懷疑麽?
飛蛾撲火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隨著隊伍繼續行進。有些因為天生具有堅持的勇氣,有些因為天生缺乏割舍的勇氣,但無論哪一種,厭倦人生所帶來的陰霾總是會存在於心靈某處,長期潛伏,伺機而出。狹路相逢之際,又該如何招架呢?
孩子顯然是天賜良策。通過飼養下一代,我們可以目睹一個仿佛屬於自己的生命日新月異變化的過程,借以回避自身的單調重複,或者說賦予生命枯竭以春泥護花的意義。"
我也很認同這段:
“此外,上帝留給我們的最後一條生路大概就是求知欲。通過認知的擴展和翻新來打破日常生活的悶局。讀書是求知,旅行是求知,搬家、移民、換工作、談戀愛……都可以歸納入求知,有些是知識,有些是體驗,都是擴展邊界,將螞蟻的觸角伸得更遠,伸到我們自身命運之外的疆域去。之所以覺得厭倦,或許是眼界的狹小讓我們不能登高望遠,發現不遠處的新奇。如果真的“貧賤不能移”,戀愛傷不起,世界那麽大,老板不準假……那麽最少,應該還買得起幾本書給自己。開一孔天窗,人逃不出去,就讓精神先出去?”